第29章 學習,賞雪(1 / 2)

拜師後第二日,賈珍領著賈蘭攜禮去了賈代儒處,向他說起賈蘭另拜他師之事。

賈代儒聽了不僅沒有生氣,反而連連點頭讚許,他說:“如今這家塾三教九流混雜的很,我心力不足,也管不了。早先見蘭兒勤奮好學,便覺這環境不盡人意,如今既已拜了易先生,也算是遇到了好造化,莫要懈怠才是。”

賈蘭一向尊敬賈代儒為人,聽及此話,便向他磕了三個響頭,以謝教導之恩。

賈珍又奉上金銀財禮一封,筆墨紙硯兩套,說了不少好話後,二人便回去了。

數日後,賈政書信到了。

信中先是問候了老太太身體是否安康,又問及家中事務是否繁重,有無大事發生。然後就賈蘭得拜名師之事表示了極大地讚賞和欣慰,言道以後每月賈蘭都要書寫一個命題讓他過目,用以察看他的學業進展。

信中還提及了寶玉,言語中卻多是恨鐵不成鋼之意,並讓寶玉多向自己的侄子學習。

賈母看後,笑談了一句“囉嗦”,便沒了後話。

寶玉見賈母並無逼迫他念書之意,暗自高興一陣,便繼續在內幃廝混,無他話。

賈蘭卻是辛苦的很,那日拜師後在易言秋家中一語成讖,高三時的噩夢果然重現。現在賈府除了賈政的書房,以及書樓,就屬賈蘭房中的書最多。

每日起五更,睡三更,頭懸梁,錐刺股,別提有多累了。

易言秋的思想略偏向於“棍棒之下出孝子”,他認為“嚴師才能出高徒”,“戒尺教育,雖粗暴但管用”。

但即便如此操勞,賈蘭卻心甘情願。

數日的相處,讓賈蘭發現易言秋雖然嚴厲,但卻是真才實學。說實話,前世加今生他也聽了不少老師講課,前世甚至還聽過不少專家講座,但能像易言秋這般通古博今,學術精深的人還真不多。

賈蘭聽他教課,一點也不覺枯燥。看易言秋將書中知識信手拈來,然後提煉成通俗易懂的語言,真可謂是一種享受。

偶爾有翰林院其他學士、編修到易言秋家中做客時,賈蘭就更高興。

能進入翰林院的人,當然都不簡單。

賈蘭在旁聽易言秋與翰林院中人因一事或一言吵吵鬧鬧,長辨短辨,聽得津津有味。他並不多話,隻易言秋問起他時,方說上一兩句。但就這一兩句,往往能讓人對他注目,質疑此話是否是一青澀少年所言。

如此一兩月後,翰林院中上上下下幾乎都知道了易大學士尋了一學生,年小沉穩,聰慧守禮,思路更是一頂一的清晰。

賈蘭知道這其中不乏恭維不實之言,每當銘清提起,也不過一笑了之。

而易言秋見他小小年紀,心性便如此淡泊,不免心喜,教導他時更用心了三分。

勤勤奮奮至十一月間,天氣愈加寒冷,白晝時間比之夏日更是縮短不少,易言秋憐賈蘭年小,每日下學便早了一個時辰。

卻說這一日,賈蘭剛下學回到稻香村,李紈不在家,采文說是在老太太房裏。賈蘭想橫豎都要去請安,再說賈母房裏也暖和,便索性放下書包,直接去了賈母處。

走到門口,便聽見屋裏鶯聲燕語不斷,知道大觀園的幾位都在,他掀簾子進去,繞過迎麵玉屏風,笑道:“外麵凍死了,你們倒快活。”隻是一抬頭發現屋裏多了好多自己不認識的人,他微一愣,賈母在上麵喊道:“蘭兒回來了,快到這來。”

賈蘭向王夫人邢夫人李紈等人行了禮,走到上座,賈母摟住他道:“天冷地寒的,可把我兒凍壞了吧?”

寶玉坐在另一邊掐著賈蘭的臉說:“讓你出去上課,現在知道冷了吧。”賈蘭嘻嘻一笑沒有回答。

座下一老婦人站起來訝道:“這位可是蘭兒?”

賈母忙道:“親家,你看看吧,這便是珠兒之子,蘭兒快上前磕個頭,這是你老家的姥姥。”賈蘭也不認得,隻聽賈母這麼說,又見李紈眼中含淚,便上前跪下磕頭道:“蘭兒見過姥姥。”

老婦人把他扶起來,拉到懷裏好好看了看,說道:“長得真乖巧,一看就是個好孩子。”

賈母笑道:“可不是,我們家最乖的就是蘭兒,連寶玉都比不上。”李紈在旁解釋,賈蘭才知原來是李紈之寡嬸,一直在金陵,甚少來京都,此番是帶著兩個女兒來京投親的。

說著,李嬸拉來兩位姑娘說道:“來,蘭兒,這是二姨和三姨。”賈蘭知是李紋李綺了,便一一問好。

這邊剛介紹完,賈母那邊又道:“蘭兒,來這邊見見你薛姑姑薛叔叔,還有你邢姑姑。”話剛畢,寶玉笑道:“老太太可不能這麼說。”賈母問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