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考烈王元年(公元前262年),也就是黃歇回楚三個月後,太子完繼位。黃歇被任命為楚國的令尹,封為春申君,賜予淮北十二縣的封地。因淮北戰亂頻繁,楚王為黃歇改封為江東諸地。這時戰國的形勢發生了逆轉,可以這樣稱頌黃歇,他是力挽狂瀾於即倒。楚考烈王三年(公元前260年),趙秦兩國在長平之戰中,秦國利用反間計,撤換了老將廉頗,而替代他的是“紙上談兵”成語的創建者趙括,導致趙國慘敗,白起坑殺40多萬趙國兵士。楚考烈王六年(公元前257年),秦軍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楚考烈王派遣黃歇領兵救援趙國,魏國也派出信陵君魏無忌救援趙國,在楚魏趙三國聯軍的合擊之下,秦國兵敗,解除了邯鄲之圍。次年,黃歇北伐滅掉魯國,通過援趙滅魯兩件戰事,楚國令尹在各國的威望大增,使楚國產生了興盛的跡象。
據楚國大事記記載,這時的春申君黃歇,與齊國的孟嚐君、趙國的平原君、魏國的信陵君,被人並稱之為“戰國四公子”。
作為黃歇這樣的曆史人物,其局限性是顯而易見的,他在楚考烈王即位後,其實質是掌管了輔國大權,其權勢如日方升,對楚國政治、經濟、軍事似乎絕對掌控,有人甚至認為他乃是行“實楚王”的大封君。他盡管對外戰爭取得了一些局部性戰果,但私欲膨脹,不斷謀求封地,不以國家為重,大勢修建宮室,驕奢淫逸,慢慢地無所作為。他表麵上重視人才,卻並不讓他們發揮作用,其實隻是養士給自己撐門麵,故其門客多逞強好鬥,從而敗壞黃歇聲譽。某次,趙國的平原君派門客訪問春申君,黃歇把他們安排到上等的館舍住下。平原君的門客不知怎麼與春申君的門客鬥起富來,他們頭上插著玳瑁簪子,亮出珍珠寶玉的劍鞘,去拜會春申君。黃歇的上等門客卻穿著鑲嵌珠寶做的鞋子,一下便把平原君的門客比將下去。唐代詩人胡曾寫了一首七言絕句:“烈士思酬國土恩,春申誰與吊幽魂。三千賓客總珠履,欲使何人殺李園。”
楚考烈王七年(公元前256年),也就是楚國滅掉禮義之邦魯國的前後,秦國先滅掉西周國,同年周赧王駕崩,兩年後,秦莊襄王即位,呂不韋為丞相,又滅掉東周國,於是天子之國的周王朝已不複存在。戰國時代的統一戰爭因此愈戰愈烈。
楚考烈王十八年(公元前242年),這也是各諸侯國最後一次聯手抗秦,互相訂立盟約,聯合討伐秦國。楚國盡管首都攻破,究其實力依然為各諸侯國之首,楚考烈王自然有資格擔任六國盟約的縱長。春申君黃歇應為聯合國軍總司令。與秦人開戰之初,六國聯軍曾一度攻到函穀關(今河南靈寶境內)。危急存亡之際,秦人傾全國之兵出關應戰,六國聯軍戰敗而潰。春申君黃歇對此負有不可推卸之責。楚王對黃歇態度遂轉為冷淡。
黃歇的門客中有趙國人李園,此人屬於那種投機分子,陰險狡詐。他追隨黃歇日久,對楚國的政治十分了解。他發現楚考烈王與黃歇這對搭檔因為六國聯軍之敗而生隙,認定這是千載難逢之機,便告假而去。延期返回後,黃歇問其故,李園告知齊王見他妹妹長相佳好,派使者向他妹妹求婚,使黃歇大感好奇,要求一見,遂陷入李園設計的圈套之中。
據《戰國策·楚策四》、《史記·春申君列傳》記載,楚考烈王無子,黃歇很是憂慮。司馬遷卻說,楚考烈王有三子,這裏隻從前說。黃歇選送許多健康貌美的女子獻給考烈王做妃,終未生得一男半女。李園認定楚考烈王不能生育,如果把其妹獻給楚王,恐無子久而失寵。便策劃一箭雙雕之計,欲先將妹妹獻給黃歇為妾。李園帶妹妹來見春申君,果然齊王眼力不差,李妹容顏不僅僅是出眾,而是貌若天仙。春申君自然笑納,他不知不覺之中,中了陰謀家李園的第一個連環之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