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中,許多人不願意“出頭”,不敢表達和實踐自己的想法,因為“槍打出頭鳥”——你一出頭,就會招致別人的嫉妒和打擊。這種心理讓很多“鬥誌昂揚”的人在開始實踐內心想法的那一刻膽怯、退縮了。這樣的人永遠不能自主職場,隻能是庸庸碌碌地待在每日隻是機械地重複工作的崗位上,從而失去晉升、加薪的機會。
職場中需要“出頭鳥”
“員工做出了成績,我希望他讓我知道。”一位老總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如是說。的確,公司裏有很多員工,領導不可能仔仔細細地去了解每一個員工,自然也不可能親自去比較每個員工的業績。因此,想要在領導麵前脫穎而出,“適當地表現自己”就顯得格外重要了。
怎樣才算“表現”自己呢?具備一份魄力,敢於接受上司交辦的“艱巨任務”,並且圓滿地完成它。這樣一來,“抓住”機會,交上一份優異的“答卷”,就是成功地“表現”了自己,你的業績領導自然看在眼裏、記在心裏。
對許多中國人來說,“槍打出頭鳥”的觀念一直都支配著自己的一舉一動,“出頭鳥”由此也成為一個貶義詞——形容那些狂妄自大、目中無人、愛出風頭的人。“低調”、“逆來順受”漸漸成為“職場聖經”的關鍵詞。人們周圍日漸缺少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敢於去實踐自己想法的人,放眼望去,好像每個人都差不多,沒有哪一個能讓領導“眼前一亮”的。
在職場中,許多人不願意“出頭”,不敢表達和實踐自己的想法,不僅僅因為“槍打出頭鳥”——你一出頭,就會招致別人的嫉妒和打擊,更多的是害怕與“出頭”和“承擔責任”聯係在一起。這種心理讓很多“鬥誌昂揚”的人在開始實踐內心想法的那一刻膽怯、退縮了。
古希臘享有“力學之父”美譽的阿基米德說過這樣的話:“給我一個支點,我將撬起整個地球。”這個力學上的杠杆定律同樣能夠成功地運用到職場中:“給我一份膽量,從此,我的職場我做主!”勇敢地讓自己成為“出頭鳥”吧,別再庸庸碌碌地消磨時光,讓膽量為你“鋪路”,讓膽量為你“爭光”,你就能比旁人更快獲得晉升的機會!
有位著名的企業老總在某學校的大禮堂作演講。這名老總很有威望,據說他曾在微軟工作,如今他在美國有了自己的事業。這次是他第一次應邀到大學演講。同學們聽得都很認真,有的人還一邊做著筆記。
大禮堂裏麵隻有他一個人的聲音在回蕩,偶爾有熱烈的掌聲響起。他說他很奇怪為什麼沒有人提問或者應和他說的話,如果是在美國,同學們早就站起來對自己提問或者進行爭辯了,而現在沒有一個人附和或反應,難道是自己的演講很糟?
在演講即將結束的時候,他終於忍不住向同學們提出了一個問題。他以期待的眼神望著台下的一雙雙眼睛,可令他失望的是,下麵仍然是一片寂靜,沒有一個人站起來回答他。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還是沒有一個人站出來,他感到失望了,默默地想:“真是太可惜了,本來我打算要給你們一個出國深造的機會的,可是,你們卻自己放棄了這個機會。”這時候,一位名叫丁景華的同學站了起來,說出了自己理解的答案。老總為他鼓掌,同學們都以為丁景華的回答得到了老總的認可,可出乎意料的是,老總卻說:“你的答案是錯的。但你的回答為你贏得了一次出國深造的機會。”
此時,很多人都是一副後悔的神情,他們紛紛說:早知道有這樣的好事,我就站起來說話了,而且我的答案還是正確的。可是機會往往隻有一次。最後,老總送給同學們一句話:“記住,在許多時候,如果你相信自己有能力,就要勇敢地表現出來。”老總的話如醍醐灌頂,令人深思。
公司裏有很多員工,領導不可能細致地去了解每一個員工,自然也不可能親自去比較每個員工的業績。因此,想要在領導麵前脫穎而出,“適當地表現自己”就顯得格外重要了。
別讓自卑的“烏雲”包圍你
自卑猶如受了潮的火柴,終將燃不起奮進的火焰。而一個人一旦陷入自卑,他的很多行動都會受到這種情緒的影響。自我表現對於一個自卑的人來說,就如同麵對一座難以逾越的高山,即使準備得再充分,總會見高山而生畏,怯於向前邁去,因為自卑總會迎頭澆冷水,使你的自信和勇氣一下子跌入到萬丈深淵中。
在現實的生活中,心理學家根據多年的經驗和實踐,歸納出以下幾條自卑者的特點:
(1)膽小、怕事。做事情希望得到幫助或機會,可是又對獲得幫助或機會充滿不確定的懷疑心理。
(2)對不高興的事情總是記憶深刻。看到別人滿懷熱情地去做一件事時,總覺得不可思議。把前途看得一片黯淡,覺得生活毫無意義。
(3)抑鬱。他們總是消極地看待未來,因此在他們的經曆中幾乎沒有過歡笑愉快的經曆。
(4)意誌消沉。他們總是顯得心情很沉重,原因是因為他們總是把沒有解決的老問題、老矛盾背在身上,天天翻來覆去地叨念那些煩惱的事。
(5)敏感多愁。被自卑情緒長期包圍的人,一方麵會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可另一方麵又害怕被人看不起,於是逐漸養成了一種多愁善感、敏感孤僻的性格。
(6)不願意改變。對於新鮮事物,他們總是不願意去嚐試,並始終抱著一種自怨自艾的態度。
(7)孤僻多疑。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別人,他們總顯得信心不足。經常說的口頭禪就是:“事情這麼重大,你能做得好嗎?”“估計我不行,從來沒做過。”
(8)消極地看待問題。無論麵對任何事情,總是往壞的地方想,仿佛世界上所有的失望和厄運都會被他遇到似的。
沒有人是完美無缺的,總會在某些地方存在缺點,但這並不應該成為我們通往成功的障礙,如果能夠正視自身的缺點,我們就會達到一個全新的境界,甚至有時候還是別人不能擁有的優勢。
不同的心態決定了每個人行為方式的不同,從而又決定了一個人的行為表現。因此,當感覺自己陷入了自卑的包圍時,完全可以通過調整自己的心態來改變自己的情緒。對於自卑的人來說,不妨通過下麵三種方式改變自己。
首先,在走路的時候,要抬頭、挺胸,盡可能使步子邁得有彈性。心理學家經過長時間的調查和研究發現,懶散的姿勢和緩慢的步伐,容易使人滋生出消極的情緒;而改變走路的姿勢和速度,卻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心態。
其次,抬起雙眼,目光保持平視,眼神要正視別人。尤其是在與人交談的時候,若不敢正視對方,則表示你有自慚形穢的感覺。而正視別人,則表露出你的誠實和自信。同時,正視對方也是一種禮貌的表現。
最後,要敢於當眾發言。卡耐基認為:“當眾發言是克服羞怯心理、增強人的自信心、提升熱忱的有效突破口。”而這種辦法也可以有效地幫助你克服自卑的情緒。試想一下,你的自卑情緒是不是總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顯現出來?其實,任何人當眾講話,都會感覺到害怕,隻是程度不同而已。你需要做的就是,克製住自己的自卑情緒,勇敢地把自己要說的話說出來,不久之後你就會發現,你已經不再感覺害怕了,而此時自卑的“烏雲”,也在你的生活中消散開來。
沒有人是帶著自卑情緒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有的時候人的自卑完全是因為“某些善意但無知的人用‘意見’和諷刺毀了他們的自信心”。因此,一個人的自卑情緒也不是不可清除,這完全在於我們對待自己的態度。
挑戰困境,不言放棄
身處競爭激烈的職場中,大部分人都懷有美好的夢想,都曾為夢想而摸爬滾打,可是為什麼最後脫穎而出,到達成功彼岸的卻隻是極少數人呢?因為隻有極少數人在麵對困境的時候選擇迎難而上、堅持不懈,視困難為命運對自己的考驗,他們隻有一個信念:決不放棄!
職場中有這麼一個怪現象——有的員工也許學曆一般、工作能力也平平,可是卻能在眾多比他們學曆、能力都高的人中脫穎而出,受到上司的青睞。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他們身上具有敢於挑戰困境、決不放棄的信念。
杜邦公司的總裁總是一遍又一遍地告誡自己的員工:“永遠不要絕望。”當你身處困境被挫敗感包圍時,一定要鼓勵自己“再努力,決不放棄”!隻要能夠走過這段困境,成功就在前方向你招手。網易創始人丁磊在回顧自己當年的創業經曆時,萬分感慨地說:“人的一生總會麵臨很多的機遇,但是機遇是有代價的。有沒有勇氣邁出第一步,往往是人生的分水嶺。”
紐約的華爾街是聞名世界的金融街,在這裏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華爾街不是女人待的地方。”可是,有一位來自中國的女士,她用自己的勇氣和信念書寫了一個華爾街傳奇。她是一位文學博士,剛畢業時,她四處尋找工作。一天,她發現《紐約時報》上刊登了舒利文公司的招聘廣告:求職者需是商學院畢業,至少有三年金融專業或銀行工作的經驗,能夠熟練地運用中英文,以便開展亞洲業務。顯而易見,舒利文公司的招聘要求,除了最後一條——能夠熟練地運用中英文外,其他的她一條也不具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