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祭旗出征(3 / 3)

成吉思汗三跪九叩,十分虔誠,他是相信長生天和祖先神靈會護佑蒙古子孫的。

從不爾罕山上下來,成吉思汗騎著駿馬來到了金帳前的閱兵廣場上。

隻見禦弟鐵木格把手一揮,頓時從草坡上,林子邊,窪地裏亮起了萬麵旗幟,站起了千軍萬馬,一個個百人方陣前旌旗招展,每個百人方隊前麵都有幾麵軍鼓,百人長就站在軍鼓前麵;十個百人方隊前麵有十麵大鼓,一列牛角號手,千夫長站在一長列鼓的前麵。十個千人隊伍前麵有萬夫長率領的重兵,那是由漢人組成的火炮千人隊。在萬夫長的帶領下,隊伍一直排到了天邊。林立的刀矛亮閃閃地放著光芒,這是他的雄師,像一群群展翅欲飛的鷹,更像一群群磨尖了利爪的蒼狼。

牛角號吹響了,震人心弦;

牛皮鼓擂響了,驚天動地。

萬眾歡呼更是如沉雷滾動。

成吉思汗從隊伍前緩緩走過,廣場前列架著許多新式的兵器,一百支突火槍,三百支飛火槍,此外還有一種名叫飛鎖的利箭,那是宋國工匠發明的,可以同時搭上十幾支箭。瞄準之後,打開鎖鑰機關,利箭既可齊飛,也可連飛,箭鏃擊中目標以後即時爆燃,威力無比。此外還有有二百架火炮。

這種火炮又稱拋石機、飛石,炮架上有轉動的炮軸,一端皮繩,一端有皮窩,用以放石彈,使用時幾個人拉動皮繩將石拋起,射程可達百步,至成吉思汗西征時,拋石機由於火藥爆炸彈的引入,拋石機已經可以發射火球、毒藥彈和爆炸彈了,此外車炮機動性加強,旋風炮則可以靈活向各個方向轉動。最大一門十三梢炮,能發射上百斤重的石彈,需四五百人拽放。其中有十門是人稱震天雷的鐵火炮。這是成吉思汗下死命令必需搞到並製造出來的兵器,因為在進攻金國中都時,成吉思汗指揮三路大軍包抄中都,金兵拆毀了蘆溝橋的橋頭,借永定河湍急的河水阻擋成吉思汗的大軍,成吉思汗隻好將幾萬匹戰馬的轡頭連結起來,“連轡為橋”戰馬雍塞了河水,蒙古軍乘機搶渡永定河。金國的都元帥胡沙虎動用這種震天雷和飛火槍封鎖永定河。爆炸聲中,血肉橫飛,使轡頭斷結,戰馬驚奔,一時間死傷狼藉,蒙古軍隊的血流把永定河染成了紅色。成吉思汗的前鋒精銳遭受了巨大損失。這是成吉思汗一生中的第二次敗仗(第一次是同王罕之間在合蘭真進行大戰,鐵木真也是大敗)。為此成吉思汗要木華黎千方百計搞到飛火槍和震天雷的樣品,要他不管花多大代價也要搞到製造這些火器的工匠。木華黎不孚重望,征金伐遼總共擄了十多萬各式匠人,其中不乏製造這兩種武器的人。以至於現在出師花剌子模,可以用上全新的武器。

成吉思汗高興地撫摸著這些新武器,對簇擁在他身後的諸將說:“工匠都是人才,有他們,我的戰士們才有好兵器,一定要善待他們。今後一如既往,攻下新城留下工匠。”

諸將應命。

成吉思汗審看了士兵的裝具特別注重每個人是否都帶上了從南宋購來的軟甲。

那是多層絲綿織成,用以阻擋遠距離飛箭,即使遠距離中箭也可隨軟甲一同拔出,便於包紮,不致於帶箭作戰。

成吉思汗還檢查了士兵隨帶的兵器,一弓一弩,兩個箭囊,弓作遠程殺敵用,弩作短程殺敵用。每人三支矛槍兩根套索,至於常備軍糧肉幹水囊,針線以及磨箭鏃和矛刀必不可少的磨石等等。

他還查問了每個士兵攜帶幾匹從馬。

司軍需的禦弟闊闊出回答說:“每個士兵有三匹從馬。夠三個月的肉幹和幹糧。”

“箭呢?”

司軍備的禦弟鐵木格回稟道:“每人備箭二百,箭鏃三百。每個千人後備用箭十萬支。箭鏃二十萬隻。每個軍官都配發了宋劍和金刀。”軍備和軍需應該說是比曆次戰爭都充分,這也要歸功於金、遼擄來的十幾萬工匠。

成吉思汗掀動下巴上那把花白胡子,又理了理唇上那兩撇,眼角的魚尾紋幾乎要美得上耳尖了,他十分滿意地撥馬回到了檢閱台前。他從戰馬上平空躍起,在空中一折身,一式雁落平沙,輕靈地站到了台上,穩得如同落下了一座山,連頭上紅紅的盔纓都沒顫動,頓時全場又一次雷動般的歡呼,他們為他們年已近六旬的大汗有此身手而歡呼。

登上了閱兵台,閱兵台下停著那輛有著高大四輪的巨型帳車,車前插著黑纓大矛,九足白旄纛和九足黑旄纛分插左右,二十一匹駕車的天山龍馬拴吊在拴馬樁上,一色雪白,肌腱鼓突,甚是健壯。遠處還有二十多匹兒馬,都是出生不過兩個月的小馬駒,圈在一處小小圍欄裏,不時發出啾啾的鳴叫聲,大約在喚著它們的母親,祈求著吮吸甘甜的奶汁。

成吉思汗張開雙手平息如潮的歡呼聲。

兩名威武的蒙古武士各擎著九足白旄大纛和九足黑旄大纛,另一名武士將戰神的像征蘇魯錠豎在閱兵台前正中。隨著一通鼓角聲,布托領了二十名武士,他們每個人手裏擎著他們那個軍團的軍旗,每人手牽一匹兒馬,走到了檢閱台前,向大汗行了禮。

隻見成吉思汗手往腰間一搭,抽出那把縷有鷹徽,鑲有金絲的長劍向天一指。

布托大聲宣*.:“祭旗開始!”

武士手起刀落,二十匹兒馬的鮮血噴濺到了圖門的軍旗上。

雖然不是二十個軍團,二十萬將士人人都能看清楚的儀式,但見聞者無不心驚心動魄。

隨著布托“出征!出征!出征!”三聲連續的喊叫,全場齊聲吼叫,二十個軍團,二十萬人一齊有節奏地擊掌三次。呼喊三次,隨之唱起了出征的戰歌。

歌聲如大海怒濤,洶湧澎湃,鼓舞起蒙古勇士們高昂的鬥誌。他們將會如出柙的猛虎一往無前,他們將會如決堤的黃河一瀉千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