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戰術篇(1)(1 / 3)

一、要以唯物的辯證法來研究和運用戰術

紅軍軍人要以唯物的辯證法來研究和運用戰術。首先要知道事物是變動的,情況是遷移的,決不容有一成不變的老章法來指揮軍隊。

"戰術"一詞作為軍事術語,最早見於唐代李隱的《瀟湘錄·馬舉》中:"叟曰:方今正用兵之時也,公何不求兵機戰術,而將禦寇讎?"在歐洲一些國家,"戰術"一詞來自希臘文taktira,意為"布陣的藝術"。戰術按現代意義解釋,即為指導和進行戰鬥的方法,反映戰鬥的規律,是軍事學術的組成部分。戰術包括:基本原則以及戰鬥部署、協同動作、戰鬥指揮、戰鬥行動、戰鬥保障和技術保障。按基本戰鬥類型分為進攻戰術和防禦戰術;按參加戰鬥的軍種、兵種分為軍種戰術、兵種戰術和合同戰術;按戰鬥規模分為兵團戰術、部隊戰術和分隊戰術。戰術的形成和發展,受軍事技術、士兵成分、組織編製、訓練水平、民族特點、地理等條件的影響,其中軍事技術和士兵素質具有決定作用。

當我們揭示了戰術的定義和一般原則之後,對朱德不斷要求全軍重視和掌握戰術才能有著更為深刻的認識。戰術不是別的,乃是指導和進行戰鬥的方法。忽視戰術,就要多流血,付出更大的代價,甚至是失敗的結局。在朱德的軍旅生涯中,他一貫強調戰術對於戰鬥勝利的重要意義。在重視和研究戰術方麵,朱德有著重要的貢獻。

朱德研究戰術,是從辯證唯物主義的高度和深度入手的。首先,他認為,戰術本身就是對立統一的矛盾體。當他談到遊擊戰術時,他曾指出過:"遊擊戰術本身就是一個矛盾的統一,運用它是需要技巧和藝術的。"

其次,他認為,任何一場戰爭不是專靠某一種戰術便能獲得勝利的,而應根據具體情況,實事求是地辯證地運用戰術。他在談到正規軍應重視遊擊隊時指出:"我們國民革命軍,以後對新發生的遊擊隊,要為整個著想。抗戰不是專靠某一種戰術就可以取得勝利,而應隨時隨地,依人員、武器、政治、經濟、交通條件,來決定采取適當的戰術,辯證地活用它。切忌機械的了解,認為某一種戰術最有利,某一種戰術應完全放棄。我們的對日作戰經驗教訓還不夠,要在各個戰線上,在血的教訓中,再來尋求我們最優美的戰略戰術。"

再次,對不同敵人有不同的戰術。他指出,在抗日時期分散對付敵人(日軍),對國民黨頑固派的進攻則采用集中兵力打擊的戰術。"在戰術上時刻變化,這要掌握變化,時時刻刻在變化中解決之。"又說:"隻要研究敵我雙方各種情形,變化起來就是戰術。"

以上幾方麵歸結到一點,就是:"一切最好的戰略戰術,都是實事求是,合乎辯證法的。有什麼樣的武裝,有什麼樣的敵人和地理條件,就必須打什麼樣的仗,調皮是不行的。"因此,他要求"紅軍軍人要以唯物的辯證法來研究和運用戰術。首先要知道事物是變動的,情況是遷移的,決不容有一成不變的老章法來指揮軍隊。我們的作戰決心必須根據任務、敵情和地形來定下。任務、敵情、地形既然是時常變換,因而我們決心就不同,而運用戰術的原則也就更不同了。"

一些參加過井岡山鬥爭的老同誌回憶說:"從前我們不懂什麼辯證法,總司令(指朱德)就到處講。"朱德講辯證法,講戰術,是有針對性的。當時革命隊伍中一些人對戰術的靈活運用不太重視,以為戰術就是老一套,變化不大,重視不重視關係不大。

誠然,就敵我雙方的戰略和戰術比較而言,戰略是根據整個政治和整個戰局決定的,因此,敵我雙方在戰略及其指導上差別很大。而戰術,尤其是基礎戰術及其技術,隻要雙方武器大體一致,戰術也就差不多。由單兵到連甚至營的戰術,如疏開、散開、利用地形地物、前進、停止、射擊、劈刺、衝鋒、追擊、退卻等,任何軍隊也都差不多。所以,當時一些指揮員認為戰術沒什麼變化,也就不需要認真研究,更談不上用唯物辯證法來研究了。但是,一支能打勝仗的軍隊,除了政治條件和戰略指導正確外,還必須戰術運用得好,運用得靈活。比如,近代的五種攻擊方式:正麵攻擊、側麵攻擊、中央突破、包圍、迂回,近代以來的正規軍隊都采用,但要打勝仗,必須運用的巧妙,"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所以朱德要強調以唯物辯證法來研究和運用戰術了。正是在這方麵,朱德起了振聾發聵的作用。他多次批評了輕視戰術的傾向,強調:"高級幹部要注意戰略戰役,一般同誌要注重戰術。"這就把研究戰術問題擺到了中下級指揮員和戰士麵前。他強調:"在軍事建設上,首先要求同誌們學戰術。我們不僅要取法蘇聯的教程,還要著手去整理我們自己在革命鬥爭實踐中形成的那一整套。"除了總結自己的戰術,還要研究敵人的戰術。"我們就要經常研究敵人的戰術,研究如何打它,如何避開它的長處專找它的弱點打,如何才能幹幹脆脆地殲滅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