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請的什麼客
·花,流的什麼淚
·人,磨的什麼刀
風,請的什麼客
一
風花雪月。
玉樹臨風,花間把盞。踏雪尋詩,月下探梅。
這是何等風流瀟灑的事?
風花雪月。
五陵少年走馬章台,美人如花,香隨風來。雪腮度綠鬢,玉顏映春月。聽琴謳曲,停杯賞舞,花箋題詩,索琴傳曲,亦騷人墨客之所雅。倚紅偎綠之餘,及至千金買笑,滅燭留髡,伴雲眠玉,雖為風流餘緒,然也是許多男人所企盼的。
有幾個人不愛風花雪月呢?
有人不愛風花雪月。
至少武林中、江湖上,有人不愛。
而當風花雪月代表一個組合、一股力量時,武林中、江湖上,肯親近的則更少了!
因為風花雪月,代表著神秘的殺手、劍士、身世、武功、情仇、稱富、死亡。
二
天下有風。
風是來無影去無蹤的力量。
風在風洞
風洞,據說是天下之風放出來收進去的地方。風洞有大口袋叫風袋。袋口一張,則風出,袋口一收,則風收。
但武林中,江湖上,人們怕的風,是一批武功奇高的殺手。
這批殺手像風一樣來去無蹤。
平地起風。
空穴來風。
風說來就來,無地不可至,無所不可為!
這就是這批叫“風”的殺手最可怕的地方。
“砍頭隻當風吹帽。”這是綠林好漢、江湖弟兄放在嘴上的口頭禪之一。
對“風”殺手來說,砍頭就是風吹帽。
當他們像“風”一樣在某處地方出現,吹過去時,便有一個人的頭像“風吹帽”一般被砍去了!
被“風”殺手選定為刺殺目標的人,很少能逃得過殺的命運。
即使他們躲到天涯海角,世上最偏僻隱秘的旮旯;即使他們躲到深宮禁城,世上守衛最森嚴的地方,也不能!
因為誰即使再躲,也躲不開風的!
連死人躺的棺材、埋的墳墓,也有風進去!
事實上,“鐵麵財神”朱七爺就是躲在棺材裏被“風”殺手殺死的。而“天王傘,地王槍,人王七星梭”寶大公子,北地三大鏢局局主的總後台、身為大將軍之子的寶慶,則是在自砌的“墳墓”裏,被“風”殺手殺頭送終的。
“風”,就是代表了“風”殺手這股神秘的勢力。
這股神秘的勢力,叫做“風洞”。
“風洞、花宮、雪天下、月亮船”。是武林中十大奇門中的四家。
另外還有精於毒藥的“海中村”、擅長易容的“白玉堂”、“土中仙”苗家、奇門遁甲之尊“時家”等。
“風洞”的洞主不姓風,外號也無“風”宇。
武林中有名的美女風四娘、刀客“風郎君”、“風眼”等,都是武功一流的高手。
但他們都與“風洞”無關。
“風洞”的洞主曆代都無名字披露江湖。
隻有這一任才有了例外。
這一任洞主姓戴。
當年山陰王子猷,某日喝酒讀詩,偶動相思一念,雪夜乘舟訪問的,便是這戴洞主的祖先。
但這位戴洞主戴先生並不住在郯溪。
“五百年前是一家”。即使當年同姓同族同支乃至同一房中分出的同胞,曆數百年變化,往往也成了天各一方的陌人了。
但這也並不妨礙戴洞主承繼他祖先的風流。
盡管武林中,江湖上,能與“風、花、雪、月”四奇交往的人很少,但江湖上還是傳出了兩句關於“風”“花”兩奇的口號:
“老來風流是戴五,
花魁娘子擎紅燈。”
老來風流,說的就是這戴洞主。
他排行五,以排行名世。
三
武林的“花”指“花宮”。
“花宮”不同於當年的“移花宮”。
“移花宮”宮主姐妹與大俠燕南天、絕代雙驕花無缺、江小魚及“十大惡人”的故事,已隔得太遠了。“移花宮”的武功與大俠燕南天的“嫁衣神功”也早已失傳。
“花宮”是這六十年間冒出的一大武林奇門門派。
就像沒有人知道“風洞”在哪裏一樣,沒人知道“花宮”、“雪天下”、“月亮海”在哪裏。
但“花宮”鮮花時在世上出現。
“花宮”的鮮花和世上其它地方的鮮花並無多大不同。
最多,它送到你的手裏、別在你的衣襟上、插在你的門環上,或放在一隻小巧玲瓏的花籃裏放在你的門口白玉階上時,比別處的鮮花來得清嫩些、清新些、鮮活些、明豔些而已。
也就是說,它比別處送的鮮花隻不過少了一點灰塵,多了幾滴露珠;少了一些枯褐的枝葉,多了幾瓣花瓣、幾個花骨朵而已。
不同的不是花,而是人。
送花的人。
“花宮”送花的人都是女人。
不管這女人是六七十歲的老媼還是十六七歲的少女,不管是“十二三歲豆蔻年華”的女孩,還是“徐娘半老風韻猶存”的婦人,都有一點可與其他女人區別開:
清。
“花宮”送花的女人都有一種清麗、清雅、清新、清朗的氣質,讓人感到清邁脫俗、清高超逸的出塵之美。
這樣的花,這樣的人,如果將出現在你麵前,你會如何?你是不是一定覺得心裏很愉快?這樣的花,這樣的人,如果這樣的人送這樣的花給你,你是不是一定很開心、很樂意接受?
但武林中、江湖上,這世上,有人怕這樣的送花怕得要命。
他們怕得要命,是因為送這樣的花通常都表明要他的命如果他曾做過虧負過女人的事。
譬如趙錢仗著一張小白臉,又年少多金,還會幾手武功,在誘奸了張裁縫的女兒後又把那可憐的女孩賣到窯子中去了。
譬如孫李帶著一幫手下砸了白雲庵的門強暴了美貌尼姑後,還逼她還俗嫁人。
譬如中了舉人的周舉人一腳踢開了跟了自己多年、賢惠的結發妻子,入贅中堂大人府當了二任新郎;或者土豪吳財主強占民女小紅,使小紅羞辱之下跳了井或懸了梁······
或者武林江湖中的采花盜與燒殺奸淫壞事做絕的匪徒賊人······
這樣的人如收到“花宮”送的花,那就是他已活到頭了!
緊隨著花朵到來的,將是死亡。
“花宮”的人殺了人,都會在殺人現場留一支花,一張紙,紙上所寫的,就是死者生前的罪行。
因此,人們都把“花宮”送出的花叫:死神的請柬。因為花中將會附一張紙,寫著殺你的最後時限。它如寫了今日殺你,那你就肯定見不到明日早晨的太陽了。
人們把“花宮”殺人後留下的花叫“死亡之花”。人們習慣上把“花宮”與專為女人們報仇複恨的“紅燈教”聯係起來,稱“花宮”是“紅燈教”的變異。
可不,當年“紅燈教”不也是這樣的行事方式嗎?隻不過她們用的是紅燈!
“紅燈教”把紅燈籠插到誰家的門上,三天之內,一定會有一個提紅燈的女人,以高超的武功來殺這一家家中該死之人的命!
難道“花宮”一脈是當年“紅燈教主”萬俟明妙、“紅燈女”上官飛雪所傳下的“紅燈教”分支?
如不是如此,為什麼“花宮”宮主花魁娘子現身江湖時,總在夜裏,總擎著紅燈呢?
而今,“風花雪月”將齊現刀帝穀。既然連絕少現身武林的“雪天下”人物“滿座衣冠似雪”和“月亮海”的“月亮船”也來刀帝穀,這陣仗,還小得了麼?
何況還有苗家。
“土中仙”苗家。
以地遁術的神出鬼沒和一旦纏上對手不死不休而令天下武林頭疼的苗家!
如果這五大奇門都打寶車美人的主意,楊青兒與伊豆豆、蘇我赤櫻是否能帶著寶車離開刀帝穀,就很難說了。
四
楊青兒、蘇我赤櫻、伊豆豆、吳婆娑、敖斷雁五人坐車而行。
鼓刀老人柳鐵瓦與行者了一在左右相陪,唐亮與馮剛一在前麵引路,一在後護衛。
聽說“風花雪月”與“土中仙”苗家已到了左近,如給五大奇門擄走一人或者拆去一根車輻、殺死一匹拉車的馬,那“刀帝穀”丟的人就大了。
一行人正向風雷洞出發。
風雷洞是刀帝穀主方生死兩大得意弟子之一的“大劈山”軒轅昆侖所居住的地方。
風雷洞在刀帝穀“風雷瀑”側,是“風雷瀑”的中腰。
不要說在風雷洞聽瀑布奔瀉飛濺聲,即便在老遠,也自聽到瀑布濺落的風雷隱隱之聲。
據說,“大劈山”軒轅昆侖練刀時,能一刀把中腰寬兩丈的瀑布給攔住、格開!
到風雷洞,必經枕流台、漱石亭。
枕流台橫伸向瀑布,似欲伸臂攬瀑布入懷。
台廣十餘丈。
台上四周長滿了挺拔的蒼鬆翠柏。
當人在台側經過,看著斷崖巨岩的石縫裏那剛強有力的鬆柏之根,虯結、生在石縫裏,緊緊抓住山石不放,就會想到兩個字:堅忍!
麵對這樣的鬆柏,你能不為自己渾渾噩噩、稀鬆糊塗地混日子感到慚愧?
楊青兒他們一行到達枕流台下,想不到會聽到久違的江南絲竹之聲。
台上,正有人奏樂宴客、起舞侑酒。
如此空山。
如此空穀。
前不巴村。
後不巴店。
是誰,竟有此雅興,特來藉這青山十裏、寒鬆百株,以饗高朋呢?
一個著葛絲輕袍的高冠老人,相貌清雅,一部五柳美髯,迎風飄拂。此時正分杯斟酒,嘴裏念念有詞: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為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太白你誠我千古知友,當坐首席!”
“‘對案不能食,拔劍擊柱長歎息。丈夫生世會有時,安能蹀躞垂羽翼?’鮑參軍,你這詩寫我三十年前雄心,當坐二席。”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哈哈,這恰好是老夫寫照,‘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正是正是,喝酒還要問什麼年長年少,誰不該喝?坡公坡公,你當坐這第三席······”
他說至此,忽抬頭道:
“何方高人來此,請同喝一杯如何?”
這話一說,便有人應道:
“阿彌陀佛,貧僧了一,苦行修道,不敢有礙施主高致。”
另一人則笑道:
“我也不是什麼高人,隻不過屠沽之輩,引車賣漿者流,恐有負先生雅興。”
答話的正是行者了一和鼓刀老人。
“既是修行高僧,且留下讓老夫奉些素食山果,一聆禪佛真言。至於這位老大哥,所謂‘仗義每多屠沽輩’,‘英雄不問出身低’,還有兩位壯士和車上的各位如看得起老夫,也請一並賞光!”
這樣一來,這一行人便被全留下來了。
高冠老人肅客就座,便有唇紅齒白的娉婷女子,婀婀娜娜地為眾人斟酒。
老人身後,有二女一紅衣一綠衫,一捧古琴,一捧棋具。兩白衣女子,執拂、執扇。另有四五個妙齡女人,一個個明眸皓齒,正凝神貫注地吹彈細樂。而七八個美女,正翩翩起舞。
高冠老人以箸指著桌上菜肴笑道:
“你們山東人孔老先生說‘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這吃喝方麵自是馬虎不得。老夫倉促之間,不及治菜,草率之處,讓各位見笑了!”
楊青兒細看這石桌上所陳,不由吃了一驚。
這桌上正中正是孔府喜宴的第一道菜:
“八仙過海鬧羅漢。”
此菜以魚翅、海參、鮑魚、魚肚、蝦、魚條、雞八種
主料為之,擺在八料中間的乃是羅漢錢狀的羅漢雞。
在孔府喜宴中,因此菜一上席便可開鑼唱戲,故稱“八仙過海鬧羅漢”。
這高冠老人以此菜開頭,正寓有一場好戲才開場之意,倒是小覷不得。
這時卻聽吳婆娑笑道:“老丈真是有心人,這桌菜把山東名菜名點幾乎配全了。”
伊豆豆興致勃勃點道:“布袋雞、鬆鼠魚、荷葉肉、鍋燒肘子、九轉大腸、黃燜鴨肝······哦,還有油旋、套環、香翠酥!”
鼓刀老人柳鐵瓦大笑道:“兩位姑娘還有所不知,最好的還是這‘泰安三美’。”
“泰安三美?”蘇我赤櫻、伊豆豆、吳婆娑俱問柳鐵瓦。
柳鐵瓦點頭道:“對。自古有‘泰安有三美,白菜、豆腐、水。’的說法。這‘紅燒白菜’、‘豆腐丸子’、‘沙鍋豆腐’,老夫一聞味道便知是連水也從泰安城帶來的,委實難得。”
高冠老人聞言,擊掌道:“想不到老夫遇上美食知交了!還沒請教各位名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