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編 附錄一(3 / 3)

林:就是要成為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

陳:正是如此。因為不知這些,你動筆一寫就錯。譬如寫點穴,你不懂中醫學的陰陽五行、氣血營衛、經絡穴道和中國古代曆法、記時、天幹地支,你就要出洋相。子午流注術是一門中國古老的醫學。氣功導引術是中國傳統醫學和健身術方麵的又一門科學。這些都具有專門的術語、理論,如奇經八脈、如推宮過血、如雷府、十二重樓、大周天小周天。你不懂這些,隻會人雲亦雲,有時別人錯了你也跟著錯,出醜露乖都不知道。還有服飾、烹飪等,你總不能把川菜、淮揚菜、徽菜寫混了,讓漢朝人穿清朝人的衣服。被人稱道的四大天王和其他卓然成家的武俠小說家,大都是知淵博的、具有百科知識大全腦袋的作家。即便如此,還有不少常識性錯誤。一般作家更要注意學習,完備自己作為一個武俠作家的知識結構體係了。三教九流、五花八門、醫卜星相、奇門遁甲、江湖綠林,各有各的行話、規矩,你要畫龍像龍,畫虎像虎,就得要熟悉龍,熟悉虎。

其次,作家要有好的語言功底。這有兩方麵的意思。一是你的寫作駕馭語言的能力要過關,用語妥貼啦,描寫生動啦,刻畫準確啦,指的就是這些,還包括掌握各種古典文學和公文、民間文書的體例及寫作;二是作為一個武俠作家,必須了解、掌握盡量多的民間語言,我指的是各地鄉談方言。並盡量用些合乎描寫地域所有的地方語言,這會使你的描寫語言更豐富、更出彩,尤其是在人物的對話中。對這一點,我雖意識到了,但也沒做好。

林:陳先生謙虛。

陳:一個武俠小說家,作為寫作以情節曲折吸引人的傳奇文學的作家,要能組織故事情節,善於結構小說。一部小說要安排的人物多少,時間跨度,事件發生的前後次序,人物性格、事物發生變化的因果邏輯關係,要做到了然於胸。一個作品是否結構嚴謹,就在於這些方麵有沒漏洞,是否“人浮於事”。如果這方麵能力不行,你盡可以寫詩寫散文,或者寫意識流小說搞些前言不搭後語的反邏輯的超現代派作品,但千萬不要寫武俠小說或偵破推理小說。在小說結構方麵,這是一門很有講究的學問,背麵傅粉,烘雲托月,伏筆埋線,奇正相倚,串珠法,劈竹絲,布懸念,賣關子,一部小說能否做到情節跌宕起伏,很大程度上決定於一個作家的小說結構能力。在這方麵,四大天王,便賢如金庸,也有捉襟見肘之處,古龍、梁羽生和溫瑞安的疵紕就更多。其餘的,更不足道矣!

林:我聽說溫瑞安的小說,人物夾七夾八的混在一起,年齡都忽大忽小或停止不長的,陳先生,事實是否如此?

陳:我曾注意到有人寫文章批評溫瑞安的《幽冥血河車》中人物年齡和時間空間安排的不合理。溫瑞安的小說寫得才情橫溢,但在小說結構上、人物年齡、時間等安排上存在著一些疏忽的地方,這不能不說是遺憾的事。因為這是寫小說的基本要素之一,應該是不會被忽略的。

林:除了學養、語言和小說結構外,作為一個武俠小說家,還要注意什麼?

陳:要形成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要有自己的思想和哲學。此即是識的問題。你對這世界、人生是如何認識的,你對一個具體的事物、現象是如何認識的,這決定了你的態度、立場和寫作的公開的或潛在的一種傾向。識是見識,它決定了判斷和行動寫作和寫作中的褒貶態度也是一種行動由是決定一個人、一個作家和一本書的在思想內容表述與傳達上的智慧的高下。而那些被稱為文學大師的作家,他們獲得人類的尊敬,並不僅僅他們會寫作或寫的技巧高妙,更主要是他們在書中表述出的對世界、人生和人類文明進程的某個問題或某若幹個問題的看法的正確性,而這種正確性在他們陳述之初還不為人們所意識到。他們是曆史的先知,生活的智者,人類文明進步的推動者和精神的向導。他們比旁人更加看清生活和世界某些本質的東西,並用他們的富有智慧的文學語言巧妙地說了出來。文學大師們不正是如此嗎?他們大公無私地說出他們心中的真理,而這真理總是建立在他們高人一等的見識上的。

好的武俠作家也是好此。他應有自己的思想和哲學。金庸的武俠小說政治家和學問家都愛看,因為裏麵有他對政治生活、政治經驗的觀察與總結,含了他的世界觀、人生觀,比平庸之眾看得更清晰、更深遠的屬於他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古龍小說和溫瑞安小說在大學生中受歡迎,也因書中具有讓人深省的對人生、世界的獨到認識。梁羽生在《冰川天女傳》中所表達出的民族觀念和擁護祖國各民族團結統一的思想,比講滿口英語、搞了大半輩子“政治”的達賴輩強多了。

很難想像,一部沒有自己思想、識見的武俠小說會成為武俠小說的上品與精品。

林:思想是作品的靈魂,在武俠小說中也是一樣。其他還有什麼要注意的呢?

陳:有識,還要有膽。作為一個武俠小說家,除了學養、語言、小說結構和技巧的能力和思想識見方麵的要求外,還要有膽,有勇氣,有氣魄。這有膽,指兩點。一是寫作時的膽,敢破敢立,敢言敢寫,立誌當高,寫作求精,要有作第一流作家的雄心,要作做第一流作家的準備,不怕煩,不怕苦,寫第一流的作品。就像前人自省時所自問的那樣,金庸,人也;我,亦人也。彼能,我亦能也。隻有這種想寫第一流作品,當第一流作家的決心和膽略,才真能有朝一日成為第一流作家。二是在生活中也要有膽,有俠膽,有俠心,持身正,不為外物所動,朝著自己確定的目標一心精進,勇往直前。在大是大非上則嫉惡如仇,愛憎分明,快意恩仇,決不作沒擔當的鄉願。誠於中而形諸外。隻有有俠膽俠氣者,才配作一個武俠作家。

一個沒膽的人,即使有識,也不敢向權威挑戰,他勢必成不了第一流的人。而從心理體驗來說,一個沒膽的人,怎會體驗到一個渾身是膽的人的心態呢?

因此,對寫英雄傳奇的武俠小說的作家來說,膽,是他必備的素質之一。

林:我如果沒記錯的話,您提到過寫武俠小說需要才情,能說說這一點嗎?

陳:幹任何事情都需要天才。寫武俠小說也需要天才。為什麼有些人能寫武俠小說,有些人不能?有些人寫得一般化,有的人寫得非常出色?這是因為天賦的不同,才情的高低。如果你性格豪放、崇尚自由,快意恩仇,具有大俠風範,胸懷仁慈大愛,嫉惡如仇,敢作敢為,富有激情,為人重意氣、重感情,是性情中人,那麼像詩人一樣多情的你,勢必多愁善感,而又想象豐富,這樣,如果你具有相當的文學功底,具有較強的故事結構能力,那麼你很可能就是一個好的武俠小說家。因為你有俠者的情杯,你有情,多情。多情之人必有多情之文。武俠小說非常重要的一點是以情動人,講究俠膽琴心,鐵骨柔情。你有帶情之筆,就成功了一半。另一半是才,對語言的天生的敏感,有結構小說之能,是小說家乃至全體文學家都具備的一種才能。而更進一步的天才,寫武俠小說知道哪些最重要,並學會掌握了它;對武俠小說具有一種天生的把握結構的能力,駕馭長篇小說情節舉重若輕;對寫武俠人物如寫自述,因個性相近。另外他的知識結構、為人個性、閱讀經驗、寫作能力······各方麵都吻合武俠小說的創作要求,這就是寫武俠小說的奇才。四大天王在這方麵就都有別才。

林:學養、膽識、才情,語言和小說結構能力。這四大項說來容易,要做到可不那麼簡單嗬!

陳:有一種偏見認為,寫武俠小說是特簡單的一件事:隻需作家坐下來閉門造車,向壁虛構即可。這其實是大錯特錯的一種觀念。除非是那種不入流的、隻想掙一點小稿費的地攤文學作家,才會粗製濫造一些沒有文化品味的“枕頭加拳頭”的“武俠小說”。其實一個真正的武俠作家應是有自己文化意蘊融入寫作中,有其創作理想的嚴肅的作家。在這一點上,他可能比一些“玩”文學的“先鋒”作家對寫作還來得認真。至少我沒看到有哪一個“學院派”的“先鋒”作家化十年時間修改他的大作。而武俠作家金庸曾這樣對他的作品修改下過笨功夫。香港有一位寫作奇才倪匡先生,寫過各種文體:政論、劇本、科幻小說、雜文、散文、評論,也寫過武俠小說且成績不俗。當別人問他哪一種最難寫時,他的回答就是:武俠小說最難寫。在1995年,我曾想找兩個寫武俠小說的合作者或曰助手,有兩個文筆不錯的、平日也對武俠小說頗有說道的青年文友有意一試。我叫他們先拉一個武俠小說的框架並寫上一個章節過來看看,結果這兩位朋友都沒能交出稿子。

林:陳先生,您認為一個文學青年如果要成為一個武俠小說家,要從哪方麵著手呢?

陳:一個是有意識地積累知識,以求形成自己足夠應付武俠小說寫作所需的知識體係;一個是多向優秀的武俠小說家學習,取各家之長,為我所用。其方法就是多看武俠小說,多研究武俠小說。在讀時要想一下,作家後麵將寫些什麼?作家寫這個人物,是從哪些方麵來完成人物的形象、性格塑造的。我在前麵對四大天王的寫作主要談了他們不足的地方,其實他們還有許多長處,值得後來者借鑒學習。在這方麵我們要有一種正反讀書法。一要先讀出所讀書的好處來,所謂開卷有益,讀任何書都吸取其中應有的養分,或師其寫作匠意,或貯其寫作材料,或受其教而自省為人為學做事作文之不足,於為人處事之術為學作文之道上有所進益,或承其思而舉一反三拓展思路深入思索,應前人時賢之片言之警沉潛思想,或可打開一扇通向一個新的學術世界、思想通道和人生境界的大門。佛所謂下一轉語即成方便之門,有覺悟之說,就是指的這種情況。這一點非常重要:就是書要先學會正麵讀。要看到它對的地方,好的地方。其次才是書的反讀,看到書中的謬誤、錯紕。你隻注意到書中寫得不好的地方沒看到書中寫得好的地方,讀一本書對你有何所得呢?這怎麼有助於你的道術學問事業人生的進步?

林:陳先生這段話說得好,可謂至理名言。

陳:這段話雖是我說的,但我隻是轉述這樣一個意思。我也是從前賢處學到這個道理的。原話話頭好像出自陳寅恪對弟子的教誨。我覺得這話對人受益無窮,就情不自禁地要在這裏多講兩句了。

現在我們回到前麵的話題,中國武俠文學創作的前景如何呢?我個人認為應是正向好的勢頭發展,前景光明。這是因為:一.港台武俠文學是中國武俠文學創作的一部分,它的出版環境、對武俠小說創作的激勵機製比較好,曾激勵過這麼多作家寫武俠。即使目前港台武俠小說創作處在低穀,但“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隻要出版社一旦認識到圖書市場上武俠小說的商業價值,加以重賞,必將又有一批新作家湧現出來,使港台武俠小說再度繁榮。

林:陳先生說港台的出版商會再次認識到武俠小說的商業價值,是基於什麼作出的判斷呢?

陳:香港去年(1997年)已回歸祖國,明年澳門又將回歸祖國,隨著克林頓訪華的成功,中美在台灣問題上最大的障礙已掃除,和平統一勢在必行。回歸後的港澳同胞和最終也將和祖國大陸統一的台灣同胞,了解祖國文化之心與日俱增。當他們通過畫冊、旅遊風光片了解祖國壯麗山河的同時,更希望了解祖國的方方麵麵,而這種綜合性的介紹,還有什麼比武俠小說中的描寫更生動有趣的呢?

林:您的意思是說,武俠小說擔當的是綜合介紹祖國文化的媒介作用?

陳:港澳台同胞對華山的了解比祖國其他名山為多,你知道是為什麼嗎?

林:為什麼?

陳:因為《射雕英雄傳》裏,金庸寫了“華山論劍”。另外不知你有沒聽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台灣客商到了杭州,他點的第一道菜是“宋嫂魚”,為此他換了三家飯店,直到吃上為止。有人問他為什麼非要吃這道菜不可?他的回答是古龍的小說寫到過這道杭州名菜。如果到了杭州沒吃上這道菜,見到那幫武俠迷們說他到過杭州,別人一定不相信。“說,宋嫂魚是怎麼做的,它的味道是怎樣的?”俠迷朋友們都會“考”他,如他說不上,別人還以為他吹牛呢!

林:想不到武俠小說的功用效應如斯!

陳:這隻是一個方麵。最主要是娛樂作用。香港回歸後,貫徹一國兩製後的香港特區政府對圖書市場上雖不幹涉出版自由,但出於社會責任心,灰色的讀物,淫穢的色情讀物將受到限製,被人們拋棄。作為一個閱讀空白點的補充,武俠小說將獲得更大的市場。

而作為內地出版市場,武俠小說的出版將有所上升。這是因為隨著出版的規範化,原先那種數十家無序盜版爭出一個名家的局麵將得到有效的限製。一些武俠小說名家的作品將由有實力的出版社按著作權法辦理手續出版。而這部分出版資源是有限的。這部分武俠小說出版完後,需要新的作品來補充,這將促進武俠小說新作新人的脫穎而出。

另外,內地武俠小說將興起一個武俠小說的繁榮期。這期間有可能出現一些不亞於或超過港台武俠小說家成就的作家,寫出一批新武俠小說名作。這是因為內地比港台地區寫武俠小說,有下列有利條件:1.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繼續,出版環境將更加寬鬆,出版社將逐漸認識到爭奪作家這出版軟資源的重要性,有可能出現像港台的出版社一樣以高稿酬刺激武俠小說的局麵。2.內地已出版了不少可資武俠小說家創作參考的資料,這些資料包括神秘文化方麵,包括武術氣功書籍,還有大量涉及祖國各方麵文化遺產和華夏文明(包括我國廣大少數民族人民創造的文明)的書籍的出版,以及語言、民間文藝、民俗學、各地風土人情方麵的書的大量出版,為武俠小說創作提供了豐富的創作養料。而這些是港台作家所無法具備的創作資料條件。3.內地市場廣大,尤其租書市場的擴大,新武俠小說的新品種需求將使武俠小說逐漸成為買方市場,這將會使一些高素質的作家被吸引到新武俠小說創作隊伍中來。

因此,對中國武俠小說創作,我寄予了很大的希望,認為是方興未艾,前程似錦。

林:聽了陳先生一番話,我對武俠小說的明天也有了信心。

陳笑:怎麼,你也有興趣加入進來?

(兩人皆笑)

林:陳先生能透露一下您的私人生活方麵的內容麼?在您的武俠小說創作中,有沒您自己的影子?

陳:我的生活嘛,特簡單:幹過工農兵學商,現專事寫作。至於小說中有沒自己的影子,回答是有,但不多。到了需要把我的個人生活告白天下這一天,我一定會詳告天下的。我隻是一個小小的作家,不是大明星,我不想成為公眾人物,請你諒解。

林:對您的這篇訪談錄,能公開發表嗎?

陳:可以發表,但發表前希望能給我過目一下。

林:那一定。

電話鈴響。

陳:對不起,我還有一個活動,人家打電話在催我了。我看這次談話就到這裏吧。有空下次再聊。

林:謝謝陳先生安排時間接受我們的采訪。最後,祝陳先生創作取得更大的成就。

(此稿由林時工根據錄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