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鐵
1993年5月12日,我在某校作文學講座,有學生遞條問:你喜歡港台暢銷書麼?為什麼中國大陸產生不了瓊瑤、三毛、席慕容和金庸、古龍、梁羽生?我記得當時講了閱讀學的陌生化原則與親和力原則,說明異域作品易於獲得讀者信任和平民寫作易於接受,講到內地文學寫作中的拒絕讀者市場的三大誤區;講了文學的職業寫作與作家的創作準備,講了作為現代圖書商業運作機製下文學類型寫作的遊戲規則問題及其激勵機製〈在談到這一點時順便談了港台娛樂片的製作和內地拍片的異同及優劣〉;最後談到港台與內地的出版機製問題。時隔數年,回首所言,猶覺尚未過時。現總其說錄於下,質諸方家時賢。
一部作品要獲得讀者的接受,成為暢銷書,須得具備兩大要素中一樣:或陌生化或親和性。前者發人所未發,言人所未言,言人所未聞。幕後小說,科幻小說,名人秘事,奇聞怪談,異域生活,冒險生涯,或者英雄傳奇、帝王傳記等。此以一字以概括之,曰奇。後者作者作品與讀者之間因身份的平等、所寫之事的易於感知產生共鳴而獲得讀者認可。如言情小說,所寫的是每一個人心中都有的愛情之夢,易於讓讀者進入角色與情節;還如平民化散文,所說的無非是日常生活態的所見所聞所思,真實到一如聽朋友聊天,並讓人不用多少思考,即有所得。它沒有說教,不談形而上的玄學以崖岸自高;不設置閱讀障礙考讀者的智力。這種平等與常態的寫作姿勢,加上風趣生動的語言,細膩感人的描寫,是贏得讀者接受的一大因素。也許有人認為暢銷書隻是滿足了大眾讀者淺層次的情感與心理(精神)需要,距人文的終極關懷尚有較大的差距。但,如脫離了大眾的當下的情感與精神(心理)需要而奢談終極關懷,就像對一個訴說沒飯吃的窮人說,你別急,我們一定會想法為你提供法國大餐或滿漢全席。其實對一個饑餓者來說,你隻要能提供一份快餐就夠了。這就是為什麼在暢銷書排行榜上,文藝類作品以中上等讀物為主而不是最優秀的、最具藝術性與先鋒性的作品的原因所在。這也是為什麼哲學與學術書難以躋身暢銷書排行榜的原因所在。
就這一點來說,我們要勇於接受這樣一個事實:最優秀的作品未必是最暢銷的,最暢銷的,也未必是最好的。當我們在寫作與閱讀中注重作品是否暢銷時,我們就或多或少地犧牲自己的審美原則與思想力度以與大眾的閱讀趣味協調或曰妥協。
作為作家,他應關心他作品的讀者接受率,作為職業寫作,他更應關心他作品的市場大小。在現代圖書出版商業化的時代裏,這一點尤為重要。圖書作為傳媒的一種,其影響力取決於圖書本身的發行覆蓋麵。一個有影響力的作家,肯定是有一大群讀者支持的作家。從這一點來說,每個作家都應關注他的作品是否擁有讀者。
但事實的情況是,大陸的作家在文學寫作中存在著忽略或拒絕讀者市場的三大誤區。
一是關心作品能否獲獎。所寫作品的定基調取決於意識形態主管部門,關心的是宣傳口徑是什麼,主管部門有什麼說法。他在寫作時分析曆年獲獎作品及其獲獎因素,甚至逐個分析評委的審美口味、藝術履曆等,從而製定自己的寫作策略。如此等等,他的作品固然可以獲獎,但讀者市場被他忽略了,他的作品的生命力也就在發表出版和被主管部門評獎這一過程中是存在的,其後就隨著評獎活動的結束而消亡了。這正像大陸某些報刊,剛從主管部門領回獎,發行部門就把退訂單送來了。為某幾個主管領導或評委、主編辦報刊編報刊及寫作,肯定與為大眾讀者寫作與辦報刊的寫作宗旨不符。幾個人點頭了,幾千幾萬人就搖頭了。這類報刊與作家就是這樣把自己的作品給拒絕在讀者市場之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