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章 待製定的發展戰略(三)(2 / 3)

(9)知識經濟孵化器問題。為了促進知識經濟的發展,在某個地區集中力量建設相關的基礎設備將成為21世紀的一大趨勢。美國媒體一號公司正在建造一個耗資2.5億美元的光纖係統,以支持洛杉磯娛樂業、保健業、金融服務業和信息業的發展。歸29所大學所屬的大學城市科學中心1998年秋天將在費城西部動工興建一個耗資3000萬美元、占地20萬平方英尺,旨在培育新的信息技術公司的設施。

(10)社區機構和鄰居將集資雇用社區個人助理。這些鄰裏服務人員將做一些房主不再有時間自己幹的事情,如幹洗衣物、購買食物、水池維修、家庭常規維修以及對水暖工和其他服務人員進行監督等。

(11)在地球村中生活。信息技術能把世界的其他部分帶入我們的起居室,這使我們不僅可以更加了解彼此的時裝和愛好,而且可以更加了解彼此的情感和處境。伴隨這種意識的將是一種不斷加深的觀念,即人不僅應該“從全球方麵考慮問題”,而且應當“全球一致行動”。

(12)對“特殊用途”住房的需求將上升。住房建築商將發現,對縫紉房、業餘愛好者商店、酒窖以及其他使家庭生活個性化的建築需求將會增加。

(13)全自動臥室將出現,我們隻要摁一下按鈕,就能控製燈光、電話、窗簾、報警器、媒體裝置和室內氣候等。

(14)安眠機將使人睡好覺,做好夢。

(15)使用高技術織物製造的智能壁紙將使所有平麵很快變成藝術畫廊,變成電視機或計算機屏幕。平麵屏幕上的虛擬水族館或自然風景將使家庭居室的牆壁增添生氣盎然的色彩。

(16)智能冰箱將對黃油、橙汁等日常生活必需品進行登記;主人在去雜貨店購物前可以打印出清單,也可以通過電子裝置傳送給送貨上門的服務公司。

(17)自動割草機將在指定範圍內割草,而且可以避開灌木叢和兒童玩具之類的障礙物。

(18)老人護理機——用來監視個人日常生活的室內紅外探測器將可以延長老年人獨自生活的時間。

(19)隔音住宅的需求將上升。家庭辦公室和多媒體房間的使用越來越多,使得人們在選擇新住宅時,越來越注重隔音效果。

(20)“綠色”汽車成為時尚。未來的汽車不僅減少產生汙染,甚至有可能消除汙染。汽車表麵的一種接觸反應式外殼技術能夠降低周圍的空氣被汙染。采用這種技術的汽車在吸入空氣時將清除周圍的任何煙霧。

燃料電池汽車。據美國《未來學家》雙月刊1997年11—12月號報道,美國克萊斯勒公司宣稱,到2015年,一種以汽油為動力的燃料電池汽車將奔馳在大街小巷。這些新型汽車每加侖油可跑80英裏並且實現真正的零排放。克萊斯勒的推薦車型是能夠通過車載燃料處理器將汽油轉化為氫、二氧化碳和水,之後利用氫所發的電驅動汽車。該燃料電池係統的燃料添加無需特殊設備,司機可以在任何加油站加滿他們的油箱。

電動汽車。這種車的動力來自無聲電動馬達,是一種無汙染汽車。

(21)全自動汽車。新型車輛將具有內嵌式計算機芯片,它們能夠啟動安裝在公路路麵、收費通道、軍事基地入口以及其他地方的傳感器。這些傳感器將履行多種功能,例如自動統計交通流量、控製公路入口以及收費等。據美國《未來學家》雙月刊1998年3月專刊報道,英國考文垂大學設想出一種名為“概念2096”的未來汽車,它可實現全部由計算機控製的無人駕駛功能。這種車可提高行車速度,減少交通堵塞和事故。駕駛錯誤和搶行——造成交通事故的兩個首要原因——將會消失。

(22)超高速飛機。波音公司將推出新型超音速飛機,從而使“協和”式飛機成為昨日黃花。新一代的超音速飛機將以3倍音速飛行,航程接近1.6萬千米。在新世紀的頭10年裏,人們還將對跨大氣層飛行器——一種常規飛機與航天飛行器的混合物——進行初步試驗。這種飛行器以常規飛機的方式起飛,隨後便利用火箭推進,以高超音速進入近地軌道,最後重新進入大氣層並在機場著陸。從美國飛到東京或悉尼將隻需大約2小時。

(23)智能公路。在21世紀,智能公路係統中最先建成的部分將於2010年前啟用。這些具有特殊裝置的公路將具備指路、行車控製以及改善視線的功能。高速公路的專用車道上將首次出現“汽車隊列”——即在電子控製下一輛輛頭尾相接高速行駛的汽車。這將使普通高速公路每小時通過的車輛差不多增加一倍。

(24)環球公路將問世。21世紀,人類也許能夠帶著家人駕車環球旅行。一條“環球大道”正在計劃之中,這條公路將把各種公路連在一起,溝通五大洲和100多個國家。

(25)機器人司機。在21世紀,機器人將能駕駛汽車,這種由精密定位係統引路的機器人司機將為那些由於年齡或身體殘疾而無法駕車的乘車者提供小範圍區域內的交通服務。同時,它們還能用作自動駕駛的小型運貨車,為工商企業運送物品。一些城市將準許在指定的路線上使用由機器人駕駛的車輛。機器人駕駛車輛的使用將迅速增長,它們將成為大眾交通係統的分支。

(26)高速鐵路運輸。高速鐵路將在許多國家推廣。比利時將與法國的高速鐵路係統連結,並通過布魯塞爾一直延伸到阿姆斯特丹。法國將通過新線路把其高速鐵路係統延伸至波爾多和西班牙邊境。西班牙將建設從馬德裏至塞維利亞和巴塞羅那的鐵路線。意大利將建設都靈—威尼斯和米蘭—那不勒斯線路。瑞士將通過一係列新隧道在阿爾卑斯山地區建立高速路段。俄羅斯已經宣布了在聖彼得堡和莫斯科之間修建高速鐵路線的計劃。有人提議美國修建幾條高速鐵路線,其中包括達拉斯至休斯敦路段、拉斯韋加斯與洛杉磯之間的鐵路線以及連結佛羅裏達州三個城市奧蘭多、坦帕和邁阿密的線路。

(五)環保

(1)大自然的壓力將增加。自本世紀中葉以來,世界經濟幾乎增長了4倍,與此同時,人口增長了1倍。因而,對自然資源的壓力也大大增加:對穀物的需求增長了近2倍,礦物燃料的消耗量增加了近3倍,碳的排放量也相應增加。

(2)向美國生活方式說再見。據美國《未來學家》雙月刊1998年3月專刊報道,美國人每人每天要扔掉約4磅垃圾。每個美國人每天要消耗近60多千克自然資源——與他們的平均體重大致相當,這些資源取自農場、森林、牧場和礦山,但是他們卻隻能看到其中的一小部分。為維持一個北美人一天的生活,全世界所作的努力是出人意料、令人震驚甚至不安的。用它乘以世界上數以十億計的消費群體成員,得出的總壓力已經超出世界的承受能力。美國人口還不到世界人口的5%,消耗的能源卻占世界能源的34%,並且消耗的其他商品也占有相同的份額。

美國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最近估計,普通美國人每人每年消耗的資源相當於12英畝農田和林地提供的可再生資源。全世界的人都按照這一速度消費,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它需要擁有相當於4個地球的生產用地。換句話而言,我們還缺3個地球。如果全世界的人都按照北美人的速度向空中排放汙染物,那麼我們至少還缺9個地球(或9個大氣層),才能安全地吸收由此產生的溫室氣體。

(3)新的環保政策。隨著環境問題向複雜化發展,21世紀的人類必須采取新的環保政策。據美國《未來學家》雜誌1998年5月報道,美國耶魯大學發起一項稱為“下一代計劃”的為期兩年的環境改革運動,以探討保護環境運動的新策略。與一代以前的黑色天空和黃色河流相比,今天的環境威脅——比如臭氧層稀薄、全球變暖和內分泌受到幹擾等——更加微妙,更難以察覺和對付。因而21世紀的人類麵臨的挑戰更大。新的環境改革希望使企業界和投資者參與環境問題的解決,而不是把他們作為反麵人物;並且建立一套“汙染者賠償”機製,以減少小企業和消費者對環境造成的破壞。例如,免稅的電動交通工具就有助於減少未來的交通汙染。大公司和小企業都要公平支付各自的費用,以清除各自排放的廢物並補償對公眾健康造成的危害。個人可能也要支付像煙霧費或者溫室氣體稅一類的“環保費用”。所得稅本身可能也將被鼓勵節約、投資和保護自然資源的消耗稅所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