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術不斷投入使用,使得信息產業形成規模巨大的市場。例如,最近幾年來,由於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的結合,特別是光纖傳輸技術的迅速發展,在信息產業內部形成了集聲音、圖像和文字為一體的多媒體技術開發的高潮,就極大地帶動了微型機市場的繁榮。1995年,全球多媒體電腦的銷量達到了2080萬台,而當年各類個人電腦的總銷量接近5970萬台,比1994年增加近1/4。
信息產業的發展已逐漸成為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和社會再生產的基礎,據統計,信息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在發達國家已經達到40%—60%左右。以處在信息產業前沿的美國為例,1990年以來,美國計算機和其他信息設備的投資,已經占到全部生產投資的一半以上。信息技術和服務業的發展,還對美國的出口產生了巨大的促進作用,1993年,美國信息技術在國外的銷售額為620億美元,遠遠超過了被稱為美國出口業“明星”的飛機製造業。
信息技術不僅帶動了一大批新興產業,成為現代高技術產業的排頭兵,同時由於信息技術本身具有極強的滲透力,信息技術還正在成為改造傳統產業的有力武器。進入90年代以來,傳統產業與信息產業的融合,成為社會經濟發展中的一個突出現象,不少國家都在試驗將信息技術用於改進生產、保健、零售和其他行業,以幫助企業改進生產和管理過程,增強企業在全球經濟中的競爭力。例如,美國波音公司開發的波音777噴氣式客機,就在世界上第一次實現了不用物理模型而完全用計算機化來設計民航客機。另外德國和日本現在也開始試驗不用模型而在計算機上設計汽車。
與此同時,信息產業的迅速發展也在將世界經濟推入一場曆史性的大變革,那就是從工業經濟時代過渡到一個以信息產業為主宰的信息經濟時代,信息產業發展正從以下幾個方麵深刻改變著世界經濟的麵貌。
首先,信息產業的發展正在推動世界經濟進入一個非物質化的時代,信息正在取代物質資源而成為創造財富的主要源泉。經濟學家們指出,信息經濟時代,產品和相關勞務中知識的比重將高於物質的比重,信息產業將進一步帶來產業結構的變化,傳統的消耗型產業比重將縮小,新興的效益型產業的比重將上升,大批量和高能耗的生產將被少量而多樣化的、低能耗和高附加值的生產所取代。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比重將下降,技術密集型和知識密集型的產業將上升。
其次,信息經濟將推動全球經濟進一步一體化。信息技術的日新月異,使得各種信息能夠很快超越個人和國家的界限,在更廣闊的範圍內以世界規模有效地集中起來。專家們指出,未來公司企業之間的貿易往來,將突破傳統的國家市場,從而孕育出嶄新的巨型企業,國內、國際的活動將能更有效地結合起來,跨國經營將成為所有企業的發展方向,全球經濟將成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另外,信息產業的發展也將進一步導致資本流動的全球化。
信息產業是未來世界經濟走向的決定力量,正是看到了這一點,世界各國最近幾年來都加大了發展信息產業的力度。1993年以來,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掀起了一股建設未來信息產業的基礎設施——“信息高速公路”的熱潮,並逐漸波及到發展中國家,一場信息產業新的爭奪戰已經在全球打響。為了快速追趕世界經濟發展的步伐,我國也於1996年5月底成立了國務院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1998年3月撤銷,工作由新成立的信息產業部承擔),決定把計算機信息產業作為跨世紀的戰略性產業重點發展,並定出目標,力爭將中國信息產業產值從1994年的500億元提高到2000年的1700億元。
英國《展望》月刊1997年1月號刊登維克托·基根題為《信息高速公路經濟學》,文章認為,信息產業競爭有兩個戰場。第一戰場是控製基礎設施的戰場,這包括世界電話網、地下電纜係統、衛星或無線電傳輸以及擁有大批計算機和服務器的互聯網絡本身——它依靠自身的能力正在迅速成為一個工業部門。當世界上一些著名的老牌媒體公司和一大批野心勃勃的新興公司為爭奪壟斷地位展開一場你死我活的決戰之時,我們目前正目睹著極為盛行的公司合並和接管。英國電信公司以200億美元購並美國通信集團微波通信公司(這是英國公司曆史上最大的一起兼並事例)僅僅是一係列兼並中的一例,所有這些兼並均同美國有聯係。
第二個戰場,也是更重要的戰場,是爭奪通過全球信息高速公路傳輸的“內容”。內容提供者之間的競爭是以魯珀特·默多克的媒體帝國(BSKYB衛星廣播公司和福克斯電影製片廠)同諸如時代-華納、有線新聞廣播網和迪斯尼這類公司的競爭最為突出。這就是默多克始終享有轉播全世界所有體育賽事的權利以及和其他人一直在購買數千部好萊塢電影版權的原因。在計算機軟件方麵,微軟公司正在設法保住它個人計算機兼容軟件在世界上占有80%以上的份額,以對付像網景公司這樣一些新的競爭對手;網景公司現在正設法通過使用可從互聯網絡上直接下載(往往隻收一點點費用或者根本不收費)的新一代軟件超越微軟公司。
這場控製“內容”之戰幾乎完全是美國的事(因為默多克現在成了美國公民),但是英國在通過英國電信公司-美國微波通信公司的聯播網和有線與無線公司進行傳輸方麵卻有很大的實力。如果英國電信公司-美國微波通信公司能在遠東建立立足點(有線與無線公司已經在香港有了基地),那麼潛力將是巨大的。英國電信公司由於10年前就已經實行私有化和采取更重要的取消管製的做法,因而比那些聯合起來的歐洲公司更具有先起步的優勢。
基礎設施建設者在大多數情況下同內容提供者是分開的,一個很大的例外是默多克。默多克打算通過建立對譯碼器(即機頂盒)的事實上的壟斷來擴大它在英國的控製能力;這種譯碼器將放在電視機的上端,不僅僅轉換來自它自己衛星頻道的數字信號,而且還轉換BBC和其它一些獨立經營公司簽約參加的地麵和衛星上的數字頻道發出的數字信號。
現在還沒有一個國際立法機構管理全球大媒體公司的行為(盡管已經達成一些國際協議),它之所以沒有成為國際問題的唯一理由是,數字革命現在絕大部分是美國在搞,所以像微軟公司、網景公司、IBM公司和電話電報公司等這些大公司都要受嚴格的美國反托拉斯當局的管轄。然而,對微軟公司的壟斷地位造成最大威脅的並不是反托拉斯法,而是世界級壟斷企業幾乎在一夜之間竟可能受到一些新創造發明以令人頭暈目眩的速度造成威脅的那種驚人方式。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裏,網景公司甚至在微軟公司還沒有意識到是怎麼回事之前竟從默默無聞一躍而領先,1994年成立後的短短兩年內,由於它的網絡瀏覽軟件而在全世界贏得了4000萬客戶,占據了主導地位。現在微軟公司正在進行反擊,其做法是在它出售個人計算機軟件的同時,免費提供類似的工具性程序以及投資20億美元以確保上述情況不再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