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軍事人物(1)(3 / 3)

任誌貞(1914~1934)女,子長縣玉家灣鎮任家砭村人。自幼受父親任廣盛進步思想熏陶,傾向革命。民國十六年(1927)入本村小學就讀,人稱“孩兒王”。安定地區農民運動興起後,任學校兒童團團長,配合農會打土豪、鬥地主,聲名大振。民國十九年(1930)秋,其父任廣盛被逼致死後,任誌貞出麵與縣長交涉,迫使縣長答應懲辦凶手、免全縣“剿共”糧款條件。同年冬,加入中國共產黨。民國二十年(1931),入瓦窯堡女子高小學習,擔任中共地下交通員。民國二十二年(1933)五月,參加紅1支隊,任1分隊政治指導員,為陝北遊擊隊中第一個女指導員。民國二十三年(1934)延川官莊戰鬥中,1分隊被打散,隊長白德勝負傷被俘,任誌貞轉移至綏德田莊一帶。由於叛徒出賣,被捕入獄,在嚴刑拷打下,堅貞不屈,嚴守機密,於同年二月十三日,被槍殺於瓦窯堡。

白德勝(1904~1934)子長縣安定鎮崖堤村人,幼喪父母,家道中落。民國十一年(1922)棄家出走,遊蕩江湖。後入國民黨軍王保民部為護兵。因不堪忍受兵營生活,不辭而別,聯絡友人在安定一帶打富濟貧。經中共安定地下黨組織爭取,於民國二十二年(1933)春率部參加紅9支隊。嗣後,強世清將20多名窮苦農民編入該隊,成立紅1支隊,白德勝任1分隊隊長。紅1支隊到陝甘邊後,白德勝率部繼續在安定、橫山、安塞一帶打土豪、鬥地主、籌集糧餉,不久,中共組織派任誌貞任1分隊政治指導員,經組織委員張宗孝介紹,與任誌貞結成夫妻。民國二十三年(1934)延川官莊戰鬥時,因掩護隊員轉移,身中兩彈,流血不止,扯衣襟紮住傷口,直至任誌貞率部撤離後,才衝出重圍。由於流血過多,暈倒在地,被俘。於二月十三日,在瓦窯堡就義。

強世清(1911~1934)子長縣欒家坪鄉強家灣村人。民國十六年(1927)參加少年先鋒隊,參與鎮壓豪紳惡霸和抗捐抗稅鬥爭,以爭強好勝、不畏強暴著稱。民國十九年(1930)初,隨謝子長赴寧夏等地搞兵運,經謝子長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民國二十年(1931)春,受謝子長派遣潛回安定組建遊擊隊,在西區一帶開展武裝鬥爭。同年九月,晉西遊擊隊入境後,率部參加,在營盤山、玉家灣等多次戰鬥中,衝鋒陷陣,臨危不懼,深得閻紅彥器重。民國二十一年(1932)春,任陝甘遊擊隊騎兵中隊隊長,先後參加職田、照金等數次戰鬥,屢建戰功,升任紅26軍第2團騎兵連連長。後奉謝子長之命,重返陝北組建武裝力量,在延川、安定一帶組建紅9支隊,任副隊長。民國二十二年(1933)春,紅1支隊組建後,任支隊長。之後,率部兩次南下,配合紅26軍攻打山河鎮,襲擊安定民團李丕成、李丕勝部。

十月下旬,紅1支隊主力返回陝北,奉命消滅盤踞棗樹坪之反動武裝,在進攻連部時被圍困,強世清率奮勇隊左右衝殺,腿及胳膊多處中彈,突出重圍後到王新莊養傷。由於區交通員柳玉元叛變,被包圍,強世清和其弟強世光頑強抵抗,終因寡不敵眾被捕。入獄後,縣長蒲有儒探監,希望他能“悔過”,遭到強世清的唾罵。蒲有儒又設宴,他趁機將肉碗扣到一憲兵臉上,並踢翻桌子,大罵蒲有儒的無恥。蒲有儒惱羞成怒,備刑具親審:“你叫強世清嗎?”“人人皆知,不需問。”“你是共產黨員?”“共產黨員又怎麼樣?”

“我們的人是你打死的嗎?”“是我打死的。”“你為什麼要打死他?”“是人民的公敵,我都要打。就連你的腦袋我早就想提走。”蒲有儒氣得拍桌子瞪眼:“不許你在法庭上攻擊本縣長!”“你也無理審問紅軍!”“你的領導者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