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長從古代至近現代,戰事頻繁,軍事人物薈萃。他們在當時的曆史條件下,忠於其所代表的階級,征戰戍邊,各奮其勇,為國家的統一、鞏固和發展作出了貢獻。記述著名軍事將帥的生平、戰績,對於了解他們的戎馬生涯、在軍事史上的地位和研究軍事曆史,都有著重要的作用。特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將帥、指揮員的光輝業績將永垂青史,彪炳千秋,激勵我們不忘過去、珍惜今天、創造明天。
本章分傳、錄、表三部分。傳、錄主要收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對子長影響較大的軍事人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人民解放軍團以上領導幹部(含技術八級以上的科技幹部和子長籍享受副團級待遇者);軍區以上授予榮譽稱號者和獲得省科技成果二等獎以上人員;省部級以上授予榮譽稱號的預備役軍官、民兵;在曆次作戰中被授予全國一等功的傷殘軍人;參加革命以來為國捐軀的子長籍烈士。人物表,主要收錄不夠入錄條件的其他優秀人武部係統幹部、民兵。
人物傳以卒年為序,人物錄以生年為序,人物表以獎勵時間為序,烈士名錄按曆史時期排列。
第一節人物傳
楊庚武(1898~1931)子長縣瓦窯堡鎮人。民國十二年(1923)入山西汾陽軍校學習軍事。民國十五年(1926)畢業後在楊虎城部黑子斌(又名黑憲章)旅任連長。民國十七年(1928)經李力果(又名李烈飛)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後因黨員身份暴露,得孫蔚如幫助逃離楊虎城部,返安定後做“土客”保鏢,以開店為名蓄積力量。民國十八年(1929)六月,楊庚武以“為黑子斌報仇”為名,聯合“土客”保鏢周維祺、野樹林等,拉20餘人進延長、宜川交界的後九天山寨,自任司令,與馮玉祥部抗衡。由於隊伍成分複雜,打家劫舍之事時有發生,民眾視其為土匪武裝。不久,閻紅彥、馬雲澤等50多名共產黨員受陝北特委派遣至山寨搞兵運。民國十九年(1930)
四月,周維祺營在閻紅彥等人爭取下脫離楊庚武部開往甘肅慶陽與在國民黨軍中譚世林部掛名建軍的謝子長團會合,編為第2營(後被張廷芝部吞並)。
楊庚武因不願放棄“山大王”身份,拒絕與共產黨合作。六月,楊庚武接受井嶽秀部高雙成收編,任高部團長兼師軍事教官。高雙成明委楊庚武以重任,暗卻將後九天武裝隔離,架空監視。不久,楊庚武部營長野樹林請假探親返回延安後,被高雙成槍殺。王金奎營長見勢不妙,私帶人馬潛逃,被追斃。楊庚武如夢方醒,卻無法脫身,幸得孫蔚如調其到西安受訓,方脫離高雙成部。楊庚武至西安不久即赴陝甘邊根據地與劉誌丹等晤麵,後返安定招兵買馬,圖謀再起,數月內聚集兵士千餘。民國二十年(1931)四月二十一日晚,因部下孫庫則告密,楊庚武在清澗縣黎家灣被國民黨駐軍抓獲,後被解送延安,槍殺於延安東門外。
焦維熾(1910~1932)字炯亭,亦名維誌、仲明,化名趙儀三,子長縣馬家砭鎮焦家河村人。民國十二年(1923)入陝北榆林中學上學。受陝北早期中共黨員魏野疇、李子洲影響,參加榆中“文學研究會”“社會科學研究會”“學生自治會”,利用《榆鍾》刊物揭露陝北軍閥井嶽秀的反動性,並和學生一道上街遊行,下鄉宣傳,徒步至內蒙古等地傳播革命真理。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春,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後轉為共產黨員。同年十月,因帶頭鬧學潮和反對井嶽秀被開除學籍,後受綏德師範中共組織派遣到省立延安四中工作學習。先後擔任學生會主席、國民黨膚施縣黨部執行委員。其間,與呼震東、易厚奄、陳玉廷、李玉圖等在延安城內義和店建平民學校,辦圖書館、閱覽室、遊藝室,宣傳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組織新劇團到延安城郊進行反封建宣傳,秘密發展黨團員。民國十六年(1927)春,任延安團地委書記。同年夏,赴西安彙報綏德省立四師和延安省立四中被井嶽秀查封、黨員被捕情況。九月底,參加團省委擴大會議,當選為團省委委員。十月,受命以團省委特派員身份回陝北巡視工作,恢複了綏德和榆林團縣委。十一月,在榆林建立陝北團特委,就任書記。嗣後,相繼恢複、籌建了延安、延長、清澗、綏德、米脂、榆林、神木、府穀八個縣委和安定、鎮川兩個區委。民國十七年(1928)二月,當選為中共陝北特委委員,負責青年工作。九月,在米脂參加陝北特委第二次代表會議時被捕。後押解榆林,受盡酷刑,堅貞不屈,後判無罪釋放。民國十八年(1929)春,赴西安,先後任共青團陝西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秘書長等職務。民國十九年(1930)七月,當選為中共陝西省委委員,先後任省委秘書長,秘書科主任兼省委秘密工作委員會主任,負責省委文件的起草和黨報《西北紅旗》、黨刊《黨的生活》的編印與發行工作。九月,同西安市委書記吉國楨領導了西安廣仁醫院和省印刷局罷工鬥爭。十月上旬,省委機關遭破壞,其主持省委日常工作。民國二十年(1931),同時兼管西安市委工作,多次組織西安地區民眾舉行反日救國大會和示威遊行,搗毀國民黨省黨部。民國二十一年(1932)二月,以省委特派員身份至陝甘邊巡視中國工農紅軍陝甘遊擊隊工作,後經省委同意,留駐遊擊隊兼任大隊政委。四月中旬,與謝子長去甘肅靖遠策劃王子元部警備第3旅起義。五月五日,200餘名官兵參加靖遠起義,六日,在打拉池宣布改編部隊為陝甘工農紅軍遊擊隊第4支隊,任政委。後因遭受圍攻,遊擊隊被打散。六月上旬,焦維熾輾轉回到西安,先後向省委和黨中央寫了《關於組織甘肅警備第三旅兵變的報告》和《西行雜記》,總結了靖遠兵變的經驗教訓。七月,受省委派遣到蒲城等地巡視工作,於八月初在澄城縣醍醐村召開蒲城、韓城、澄城三縣黨組織負責人聯席會議,決定八月十日三縣同時舉行武裝起義。八月四日,在蒲城縣晉王村召開黨員會議,決定永豐、晉王兩地同時於八月六日舉行起義,收繳當地民團武裝,然後北上參加陝甘遊擊隊。八月六日,永豐起義爆發,焦維熾在指揮戰鬥中被俘。於八月九日被槍殺在孫鎮西北窖子村路邊的水井旁,並被拋屍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