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論將第四(1)(2 / 3)

(二)

【原文】

吳子曰:“凡兵有四機[1]:一曰氣[2]機,二曰地[3]機,三曰事[4]機,四曰力[5]機。三軍之眾,百萬之師,張設[6]輕重[7],在於一人,是謂氣機。路狹道險,名山大塞[8],十夫所守[9],千夫不過[10],是謂地機。善行間諜[11],輕兵[12]往來,分散其眾[13],使其君臣相怨[14],上下相咎[15],是為事機。車堅管轄[16],舟利櫓楫[17],士習[18]戰陳,馬閑[19]馳逐,是謂力機。知[20]此四者,乃可為將。然其威、德、仁、勇,必足以率[21]下安[22]眾,怖敵決疑[23]。施令而下不敢犯[24],所在而寇不敢敵[25]。得之[26]國強,去[27]之國亡。是謂良將。”

【注釋】

[1]四機:四項關鍵。機,指事物的樞紐或關鍵。清朱墉《武經七書彙解》:“所謂機者,必使氣、地、事、力無不由我轉也。”

[2]氣:士氣。

[3]地:地勢,地形。

[4]事:指軍事謀略。

[5]力:戰鬥力。

[6]張設:掌握。

[7]輕重:指士氣的盛衰情況。

[8]大塞:要塞。

[9]十夫所守:十個人進行防守。

[10]過:通過。

[11]善行間諜:善於使用間諜。

[12]輕兵:輕本義為輕便的車。這裏指裝備輕便、作戰靈活的小部隊。

[13]眾:指敵人的兵力。

[14]相怨:相互埋怨。

[15]咎:責怪,責備。

[16]管轄:管,古代戰車上的軸管。轄,古代車上的零件,呈扁平長方形,上有轄首,插在軸端的孔內,多用青銅製成。

[17]櫓楫:櫓,劃船工具,用人力使船前進。外形和槳比較相似,但比槳要大,一般將其支在船尾或船旁的櫓擔上。劃船時,用手搖動櫓,水中的櫓片就會左右擺動而產生推力,也可用來控製船的航向。楫,即船槳。

[18]習:熟悉運用。

[19]閑:嫻熟。

[20]知:懂得。

[21]率:統率。

[22]安:安撫,穩定。

[23]怖敵決疑:能夠威懾敵軍並果斷地解決疑難問題。怖敵,使敵人感到恐怖。

[24]施令而下不敢犯:發布命令之後部下不敢去違犯,[25]所在而寇不敢敵:所到之處敵人不敢抵擋。敵,抵抗,抵擋。

[26]得之:指得到這樣的將領。

[27]去:失去。

【譯文】

吳起說:“一般說來領兵作戰需要注意四個關鍵問題:一是如何鼓舞士氣的問題,二是如何利用地形的問題,三是如何運用謀略的問題,四是如何增強戰鬥力的問題。三軍人數眾多,對於百萬大軍,能否掌握士氣的盛與衰,全在於將領一人,這就是掌握士氣的關鍵。道路險要,高山要塞,十個人來防守,千餘人馬都無法通過,這就是利用地形的關鍵。善於使用間諜,隻派遣小股部隊行動,以分散敵人的兵力,使敵人的官兵彼此埋怨,上下互相責難,這就是運用謀略的關鍵。戰車的輪軸做得堅固,戰船的櫓和槳要使用起來舒適輕便,士卒要學會熟練運用陣法,戰馬要熟悉馳騁奔逐,這就是提高部隊戰鬥力的關鍵。隻有把握了這四個關鍵,才能擔任將領。然而一個將領所具備的威嚴、品德、仁愛和勇敢,一定要足以統率部下穩定軍心,能夠威懾敵軍並果斷地解決疑難問題。發布命令之後部下不敢去違犯,所到之處敵人不敢來抵擋。如果能得到這樣的將領,那麼國家就會強盛,如果失去這樣的將領,那麼國家就會走向衰亡。這就是所說的良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