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炮塔的演變與更新(1 / 2)

當坦克威武高大的身影在你麵前出現時,你第一眼就會看到那類似烏龜殼的炮塔上,伸出一支長而粗大的炮管,有時還會在炮管旁邊架起一挺指向藍天的機槍,顯得格外氣派。

這炮塔雖然厚而且大,但它可以帶著炮管相對車體作360°旋轉,從而使大炮能上、下、左、右靈活地對不同方向上的目標射擊,從而顯示出坦克強大的威力。

不過,坦克的炮塔並不是一出世就是這樣的,而是經過不斷演變形成的,並且還在進一步改進和更新,以適應現代戰爭的需要。

英國製成的世界上第一輛坦克的炮塔安裝在車體的兩側。看起來,它的炮管好像是從兩側碉堡射孔裏伸出的。由於車體的阻擋,限製了大炮左右方向上的射擊。特別是向正前方的目標射擊時,由於車體阻擋,坦克隻好先轉一個角度,然後再進行瞄準射擊。這樣不僅使用不便,往往還會貽誤戰機。

針對炮塔的這種弱點,人們對它進行了改進。要使位於炮塔上的大炮能及時射擊不同方向上的目標,最好的辦法是將炮塔由車體側麵移到車體頂上。這樣,大炮既能進行高低方向瞄準,又可進行水平方向的瞄準,而且射擊操作方便。於是,後來的坦克炮塔便裝在車體頂上,而且整個炮塔通過座圈可在車體上旋轉,視野開闊,操作靈活。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至今,大多數坦克都采用這種炮塔,因而也是我們現在最常見的炮塔形式。

不過,這種炮塔也有其不足之處,首先是,大炮向空中瞄準射擊受到炮塔頂裝甲和車底零部件的限製;其次是,炮塔個頭大,在戰場上往往成為敵方射擊的靶子;再者,為了使炮塔不易被炮火擊穿,就將炮塔裝甲加厚,從而也使坦克的重量增加,影響了坦克的機動性。

坦克的重量增加後,其速度必然要減慢。而在戰場上行動遲緩的坦克,意味著挨打和被擊毀。因此,人們又把目光集中在對這種炮塔的改進上。

1950年代初期,法國研製出一種搖擺式的新型炮塔,用在AMX—13輕型坦克、AMX—50重型坦克和各種輪式裝甲戰鬥車輛上。

搖擺式炮塔分上、下兩部分。上部分裝有炮,並能相對下部分擺動;而下部分通過座圈安裝在車體上,而且能相對車體旋轉。這樣,大炮便能連同上部一起擺動,搖擺式炮塔也便由此而得名。

這種搖擺式炮塔由於炮管的俯仰不受炮塔頂裝甲的限製,從而大大提高了俯仰範圍,而且炮塔不高,使整個坦克的高度得以降低,並減輕了坦克的重量。但是,這種炮塔實際上並未得到應用。

目前,大多數坦克還是采用置於車體頂部可以相對車體轉動的普通炮塔。這種炮塔起初是用裝甲板鉚接而成,由於裝甲較薄,隻能防禦機槍和炮彈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