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9章 風暴將軍施瓦茨科普夫(1 / 3)

———第一場高技術局部戰爭之海灣戰爭

〔人物剖析〕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對科威特發動突然襲擊,在不到10個小時的時間裏,占領了科威特全境,隨後宣布科威特為其第19個省。這一事件不僅引起了海灣危機,還引起了阿拉伯世界內部的總危機,是對中東和平與秩序的挑戰,更為重要的是對美國建立“新秩序”的全麵挑釁。在經過幾個月的艱難談判和調解無效之後,經安理會的授權,美國借機發動了震驚世界的第一場高技術局部戰爭———海灣戰爭。而這場戰爭的前線總指揮官,便是美國四星上將施瓦茨科普夫。

諾曼·施瓦茨科普夫,乳名諾曼,1934年8月22日生於美國新澤西州特倫頓市,乃將門之後。其父是德國移民的後裔,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曾以軍事顧問的身份擔任過伊朗國王警察部隊的指揮官,負責保護美國經伊朗通往蘇聯的物資供應線。老施瓦茨科普夫夫婦非常關注自己孩子的教育,他們既讓孩子們知道紀律的重要性,又嚴格管教他們。在其父的性格中,傳承著德國人的浪漫天性與一本正經的普魯士傳統氣質,這一天性和氣質也遺傳給了他的兒子。他教導施瓦茨科普夫說,感情不要壓抑,要表達,並把他教育部下“彬彬有禮、關心他人、一視同仁”的價值理念也灌輸給孩子,這對施瓦茨科普夫後來的影響很大。1944年8月22日,施瓦茨科普夫10歲生日那天,其父從遠方給兒子郵來一把有300年曆史的古波斯戰斧作為生日禮物,並附上一封信。信中寫道,這把斧象征著心愛的兒子在“人生的搏擊中”所向披靡,並且熱情洋溢地談到他對兒子的關愛和殷切期望:“我以你為榮,並且可以從這過去的10年預見你光輝的前程。我與你媽媽的人生能否成功,都將視你日後的業績是否輝煌。”這封信的內容大大超過了一個10歲孩子所能理解的程度,但卻表達了一個父親希望自己孩子能在人生的舞台上扮演成功的角色,並保有不斷進取的信條。這件事情同樣對施瓦茨科普夫影響甚大,特別是對他以後的軍旅生涯影響更大。

1952年,施瓦茨科普夫考入美國陸軍軍官學校———著名的西點軍校。他多才多藝,成績也一直名列前茅,並曾任校橄欖球隊隊長。畢業後,施瓦茨科普夫到步兵部隊服役,1957年9月在享有“呼嘯山鷹”美譽的美軍精銳之師第101空中突擊師任少尉排長。後調柏林旅並晉升中尉,在該旅司令部當副官,這使他開始有機會從較高層次看到軍事行動的籌劃與實施,提高了思維層次。1962~1964年,他在南加州大學學習並獲機械工程與航空工程專業碩士學位;1965年主動請纓赴越南參戰,作為少校軍官任南越空降部隊顧問。1970年,帶著失敗的遺憾,施瓦茨科普夫從越南戰場回國,進入五角大樓工作,開始了他平步青雲的軍旅生涯。1976年出任華盛頓第9步兵師第1旅旅長。1978年赴夏威夷任美軍太平洋司令部計劃處副處長,開始體驗到陸海空三軍聯合指揮部的工作性質與特點。1978年8月,施瓦茨科普夫晉升為準將,並於當年被派往歐洲任第8機械化步兵師副師長,分管後勤工作。1982年調駐佐治亞州第24機械化步兵師師長。1983年參與奇襲格林納達,再次得到晉升,任陸軍作戰副參謀長助理。1986年7月晉升為中將,任駐華盛頓第1軍軍長。1年後,又調回五角大樓任作戰計劃副參謀長,同時還是聯合國軍事參謀委員會資深成員。這些工作開闊了他的視野,豐富了他的閱曆,而且還鍛煉了他完成未來使命所需要的外交才能。1988年11月,他晉升為四星上將,任美國中央司令部司令。

海灣戰爭

發生時間:1990年8月2日~ 1991年2月28日

交戰雙方:以美軍為首的多國軍隊與伊拉克軍隊

交戰地點:伊拉克、科威特

交戰原因:為恢複科威特領土完整而對伊拉克進行的戰爭。

戰例點評:此戰廣泛使用了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最先進的高技術武器裝備,立體性強、戰場廣闊、對抗激烈、節奏加快。戰爭表明,掌握電磁空間的控製權,對取得戰爭勝利具有重大意義;戰略空襲已成為戰爭的獨立階段,空中戰役的時間占整個戰爭的9/ 10,對戰爭進程影響很大;在地麵戰鬥中,實施戰役欺騙、加強海空協同、實施大縱深迂回包圍、重點打擊對方重兵集團,對迅速達成戰役目的起了重要作用;傳統的作戰方式,如構築堅固的地下掩體和人防工事,大量布設水雷、地雷和開展心理戰等,在現代條件下仍未失去其意義;高技術武器裝備雖然在戰爭中發揮了巨大威力,但如果沒有可靠的技術保障和後勤保障,則難以充分發揮作用。此戰是在國際條件、地理條件特殊和雙方實力對比懸殊的情況下進行的,其經驗教訓有一定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