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附錄:世界軍事間諜探秘(3)(2 / 3)

英國人一向以“紳士”形象自居。就連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有許多英國人堅持說,他們進行的是一場“紳士戰爭”,因為“皇家軍隊”從來沒有像法西斯那樣殘酷虐待戰俘和被占領區的人民。然而,隨著一套已經解密的特工培訓教材的出版,這種說法恐怕很快就要被人們忘記了。

這套曾經被視為最高機密的英國特別行動處(SOE)訓練教材,已於今年7月份被解密,由英國公共檔案館於8月15日出版。它披露了二戰時英國訓練特工時如何用“卑鄙手段”進行暗殺活動和“處置”俘虜。

書中透露,那些被招募進“特別行動處”的特工必須學習一係列破壞以及暗殺技能。其中最讓人不寒而栗的是,特工們必須學會在不幸被德國蓋世太保逮捕以及審訊的情況下求生甚至自殺的本領。

位於加拿大安大略湖北部的一個小鎮上的“×”訓練營曾把這套特工訓練大綱用作教材。二戰時,這座屬英國所有的訓練營不僅培訓了大量的英國特工,就連美國中央情報局的前身“戰略後勤辦公室”也派有大量特工在這裏接受訓練。

負責教授這些“肮髒”本領的是訓練營的暗殺專家威廉·費貝恩少校。此人在二戰前曾供職於舊上海的警察局,對東方的軍事藝術頗有研究,對常規武器的非常規使用是他的專長。據說,以前特種兵所用的雙刃匕首就是他和另外一個人發明的。

在訓練徒手格鬥方麵,費貝恩有自己獨特的訓練方法。他告訴學員,不要拘泥於拳擊的規則。有時候,規則規定了不許擊打的部位,正是格鬥的最佳目標,因為很少有人意識到這裏需要防守。“你們的目標就是要盡可能快地把對手解決掉,”費貝恩說。

俘虜在這套教材裏也成了累贅甚至是危險的東西。在“搜查俘虜”這一課,學員們被告知,要盡可能先幹掉俘虜。如果不方便,也務必要讓他麵貼地、手朝前趴下,用槍衛星發射

托、槍柄甚至靴子“修理”他們。費貝恩說,盡管這聽起來似乎有點兒殘忍,但是,與其讓他們生不如死,還不如趁早把他們解決了。所謂的“卑鄙手段”,正好能讓你盡快“結果”他們。

在手槍訓練上,則堅持“兩發子彈”原則。第一槍也許已經是致命的,但最好還是補上第二槍。因為這樣才能讓對方的神經係統立即崩潰,確保不再醒來。

一旦被捕或者遭到審訊,特工們最嚴峻的考驗也就來了。大綱告訴特工,在僅僅遭到訊問的時候,千萬不要緊張。因為蓋世太保並不是以情報準確而是以殘忍恐怖而臭名昭著的。他們總是裝出一副什麼都知道的樣子。但是也僅僅是假裝,否則就不需要訊問而直接逮捕了。

然而,由於人們還並不知道蓋世太保到底有多殘忍,教材建議在非常時刻,被捕的特工還是自殺為好。否則,一旦被逼供出機密,將會有成百上千的人因此而被牽連。因此,特工們在執行任務的時候,也都隨身攜帶一枚劇毒藥片。特別行動處的教官們十分清楚,即便是最勇敢、最無私的人,在麵對蓋世太保的時候,都難免會有萬一招供的可能。

摩薩德撩開神秘麵妙

2001年的年初以色列人常常被一幅醒目的廣告所吸引:天藍色背景下,畫有以色列國徽的深藍色大門敞開著,廣告詞稱,以色列情報局(簡稱摩薩德)的大門向你打開:發揮你的潛力,開發你的能力,前麵是廣闊的未來和崇高的貢獻。

這是號稱世界四大間諜組織之一的摩薩德首次公開刊登招聘廣告。習慣於對國家安全和機密守口如瓶的老一輩猶太人,對於他們引為自豪的最隱秘的間諜機構居然公開露麵,大作廣告,實在難以接受。摩薩德前局長夏維特無奈地承認,時代不同了,如今諜報工作後繼乏人。老一輩人可以毫無怨言地為複國理想奮鬥,而當今的年輕人則注重個人價值的體現。雖然摩薩德現在比以前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優秀的特工,但由於生活在和平環境中的年輕人國家安全觀念淡薄,禁不住高科技企業優厚待遇的誘惑,根本不願到國家安全機構工作,使摩薩德麵臨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

摩薩德公開招聘特工的計劃得到了以色列總理的支持和批準。總理府為此發表聲明說,目前,情報部門已難招聘到一流人才,摩薩德必須適應人才市場競爭,效法美、英等國,采取公開的方法征召精英。

令猶太人驕傲的曆史

在以色列特拉維夫市南端海濱,有一座很不起眼的陳舊的棕褐色小樓,這就是大名鼎鼎的摩薩德總部。摩薩德的全稱是以色列情報和特殊使命局,它正式成立於1951年初,前身原屬外交部政治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