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第20兵團這一命令,東集團於14日夜以二梯隊第180師2個團南渡金城川,迅速向南發展,至16日,相繼占領了黑雲吐嶺、白岩山及以東之949.5高地至北漢江一線陣地,又向南推進了約8公裏,對南第2軍團防區南北交通幹線金城至華川公路構成嚴重威脅。中集團於14日夜以第135師1個團另1個營繼續發展進攻,15日晨占領了602.2高地以南無名高地及後洞裏。西集團和第24軍在擊退了敵一部兵力反撲後,亦將陣地前推至新木洞、北亭嶺、間榛峴公路北側,敵則退守公路以南。16日,第24軍又攻占了金化以北537.7高地、葛洞北山和597.9高地南及西南無名高地。
至此,我軍達成全部進攻任務。這時,敵戰役預備隊南第11師及南第7師已調近戰場,且陰雨連綿,河水上漲,金城川橋梁全部被敵機炸毀,加之我新修公路質量較差,泥濘難行,炮兵前推和前線運輸、通信聯絡均發生困難。因此,我軍決定轉入防禦,準備抗擊敵之反撲。
16日,侵朝軍總司令克拉克和美第8集團軍司令泰勒飛抵前線,召開高級軍官會議,聲言要發動最大反攻,奪回金城以南失地,並於當日開始,先後糾集南第5、第7、第9、第11師和美第3師,以及南第3、第6、第8師殘部,全力向我反撲。其重點是我東集團黑雲吐嶺、白岩山至867高地一線突出陣地。17日,敵曾集中了6個團的兵力,在100餘架次飛機和大量炮兵支援下,向我該線陣地猛攻。我東集團在無炮兵支援的情況下,與敵激戰數日,斃傷敵3000餘人,除867高地失守外,其餘陣地屹立未動。
在西集團和第24軍正麵,敵分別以1個團和1個營的兵力向月峰山和432.8高地反撲,均被擊退。
第20兵團首長鑒於東集團新占陣地過於突出,又處於背水作戰,炮兵支援與運輸補給問題一時不能解決,乃報請誌司批準,令該集團除以1個營繼續控製北漢江與金城川彙合處以南之461.9高地有利陣地外,其餘部隊於當夜全部撤至金城川以北。為便於防禦,中、西集團和第24軍亦適當收縮陣地,而主要固守432.8高地、梨實洞、北亭嶺、間榛峴、602.2高地、巨裏室北山一線。
為粉碎敵之反撲,爭取戰役的全勝,誌願軍首長於17日18時發出指示,要求進攻部隊緊張動員起來,搶修新占陣地工事,組織炮火,擬訂作戰方案,加強交通運輸,做好各種準備,粉碎敵之反撲,並在敵反撲中,予敵以更大的殺傷和殲滅性打擊。同時,命令其他正麵各軍,以積極的動作牽製當麵之敵。
從18日起,敵之反撲重點轉向中集團正麵之602.2高地、巨裏室北山一線陣地。敵先後展開1至3個團的兵力,在480餘架次飛機、30多輛坦克和猛烈炮火掩護下,進行連續猛攻。我軍在炮兵火力支援下,頑強防禦,給了敵人以重大殺傷,陣地屹立未動。在東集團正麵,敵以營以下兵力反撲,企圖奪回要點461.9高地,亦未能得逞。在西集團和第24軍正麵上,敵我僅有小的接觸。至7月27日結束戰役時,我共擊退敵反撲達1000餘次。敵付出巨大傷亡代價,僅占去我巨裏室北山一個陣地。
10、為了勝利!向我開炮!
電影《英雄兒女》中的王成,高呼著“向我開炮”,緊握爆破筒,衝向敵陣,給觀眾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王成”是個藝術形象,是革命戰爭年代千萬個英雄人物的縮影。英雄“王成”的原型之一,是誌願軍第23軍第73師第217團通信連1班戰士於樹昌。
1953年6月29日,在朝鮮鐵原郡西北驛穀川北岸的281.2高地戰鬥中,誌願軍第217團第5連第1排於22時43分攻占北無名高地,除反斜麵坑道被敵人主峰火力嚴密控製尚未攻克以外,其餘兩條坑道均已攻下。待主峰援敵趕到反攻時,該排一麵轉入坑道堅守,一麵積極打擊敵人反撲。
30日24時,第5連4班配屬步話機一部趕到增援,一進入陣地,就同反撲的敵人糾纏住了。該班集中兵力先打退敵2次反撲,後又全力攻下反斜麵坑道。因坑道麵對主峰不利於誌願軍使用,故4班頑強地在地麵堅守。配屬4班的通信連1班步話機員於樹昌,一次一次地向上級報告戰鬥情況,要求炮火支援。4班在炮火的支援下,又連續打退敵1個班至1個連的3次反撲,共殲敵300餘人。
天大亮了,281.2高地東山腰上仍在響著激烈的槍炮聲。使全指揮所的同誌都心急如焚。天明了撤不下陣地,就意味著還要在敵群當中打上一個白天。主力部隊無論是增援或反擊都必須等到黃昏以後。企圖在白天讓部隊通過敵人嚴密封鎖的層層火網,插到敵人陣地裏前去增援他們,那隻能是一種盲目的冒險,除了傷亡以外,是不會有其他結果的。指揮所裏的同誌們——特別是第217團團長孫斌,當然了解他們此刻急切需要的是什麼,但卻不能這樣做。他們現在所能做的,隻有組織所有的炮火,掩護他們守住陣地,等待著黃昏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