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八路軍冀魯豫軍區在1945年春夏季攻勢中,發動了南樂、東平、陽穀等戰役,共收複縣城19座,攻克據點240處,解放人口250餘萬。
八路軍晉察冀軍區,於1945年2月28日確定了《1945年擴大解放區方案》,確定1945年主要是開辟雁北、察南、綏東、熱河、子牙河東、大清河北和津浦路東地區。
冀中軍區從4月中旬到7月底,連續舉行了任(丘)河(間)、文(安)新(鎮)、安(平)饒(陽)、子牙河東、大清河北等戰役,攻克任丘、河間、文安、新鎮、饒陽、安平、武強、大城、獻縣、交河等縣城,共作戰2700餘次,殲滅日偽軍2.8萬餘人,拔除據點碉堡790餘處,收複縣城15座,解放人口500餘萬,擴大解放區麵積13.5萬餘平方公裏。至7月末,晉察冀軍區八路軍發展到11萬餘人,民兵數十萬人。
同處華北地區的八路軍晉綏軍區,在從1945年2月17日~4月25日的春季攻勢中,斃傷日偽軍1590人,俘虜和瓦解日偽軍810人,收複了方山、嵐縣、五寨3座縣城和其他據點54處以及離嵐、五三公路。
6月中旬,晉綏軍區發動夏季攻勢,力求排除靜樂及其周圍據點,爭取占領忻靜公路西段,擠掉神池至義井之敵,把敵人逼到同蒲路沿線。
為奪取忻靜公路西段,晉綏軍區指示第6、第8軍分區在忻靜公路以南共同組成臨時指揮部,統一指揮兩區部隊向忻靜線進攻,並以第1軍分區和第6軍分區各一部,分別由靜樂以西和靜樂以北向靜樂推進。6月19日,八路軍開始圍困靜樂縣城,同時對靜樂外圍和忻靜公路兩側的敵人展開攻擊,先後襲擊靜樂以東的石河村、利潤,靜樂以南的豐潤,靜樂以北的寧化堡等日偽據點,伏擊運動的敵人;小部隊、武工隊、民兵亦積極活動,先後炸毀橋梁20餘座,擊毀汽車多輛。
為擠退神池至義井之敵,第2軍分區以一部圍困義井之敵,以一部結合武工隊、民兵在神義公路線上以地雷戰和伏擊戰的戰法打擊敵人。7月2日在洪福寺、7月24日在鳳凰山伏擊日偽軍,殲敵一部,在八路軍的打擊下,神義線上之敵,補給困難,交通癱瘓,惶惶不可終日。
與華北八路軍取得的抗日成果相比,華中和華南的新四軍在敵後取得的成績同樣令人矚目。
到1945年春,新四軍蘇北軍區(第3師)已將蘇北日偽軍分割孤立於阜寧、鹽城、淮安、淮陰、漣水、沐陽6個縣城和新安鎮等幾個主要據點。3月~4月間,日軍為增強長江下遊防務,再次收縮兵力,將阜寧等地日軍先後撤走,改由偽軍單獨守備。阜寧城及城北各據點共有偽軍5個團,3400人。4月24日~26日,蘇北軍區集中第8旅全部、第10旅主力和師特務團及5個縣獨立團共11個團的兵力,發起阜寧戰役,共斃傷偽軍339人,俘偽副師長以下2073人(偽軍殘部逃往鹽城),攻克阜寧縣城及其外圍據點22處,解放村鎮560餘處,控製了通榆公路(南通至贛榆)中段,擴大了蘇北解放區。
新四軍蘇中軍區(第1師)主力5個團南下蘇浙皖邊之後,1945年2月~5月,蘇中軍區全麵展開擴軍運動,除主力得到補充外,各縣還組建了新的獨立團或警衛團。全蘇中仍保持兵力2.7萬餘人,為策應淮南、淮北軍區反“掃蕩”,2月22日,蘇中軍區第1旅突襲高郵、寶應、興化、鹽城之間水蕩之中的沙溝、崔垛日偽據點,一舉將其攻克,斃俘偽副團長以下900餘人。把興高寶地區2400平方公裏水網地帶的抗日根據地連成一片。4月下旬,蘇中軍區偵悉偽第5集團軍獨立團由日軍兩個連護送,將由寶應經高郵再往東經三垛、河口調往興化以南的周家莊。蘇中軍區迅速調集部隊,組成河南、河北兩個縱隊,沿北澄子河三垛至河口的河道兩側,設置了3.5公裏長的預伏地帶。28日中午,日偽軍進入預伏地帶,新四軍發起猛烈攻擊,經4小時激戰,全殲日偽軍1800餘人(含擊斃日軍240人,俘日軍7人)。
在蘇北、蘇中新四軍痛殲日偽軍,擴大根據地的同時,新四軍淮北、淮南軍區(第4、第2師)方麵,從2月上旬起,日軍為控製淮河下遊與三河水上交通,先後占領了天長以北的龍岡、金溝、蔣壩,五河以東的雙溝、浮山,以及淮陰以南的順河集等地,在作戰過程中,新四軍淮北、淮南軍區部隊相互配合,積極打擊進犯之敵。到4月中旬,日偽軍被迫放棄打通淮河、三河交通的企圖,從蔣壩、金溝、浮山等地向高郵、五河撤退。這期間,僅淮南軍區即進行戰鬥24次,斃傷日偽軍260人(其中斃日軍少校1名),生俘日軍4人、偽軍525人;淮南軍區傷52人,亡32人。淮北軍區從4月15日開始,對洋(河)眾(興)、固(鎮)靈(壁)和泗(縣)靈(壁)等公路展開破襲戰,爾後向北進擊靈壁、眼寧之間的日偽軍,同時圍攻渦陽、永城地區之日偽軍據點。在近1個月的時間裏,淮北軍區共殲敵3000餘人,攻克泗縣縣城及大店、丘集、虞姬墓等據點21處,使睢寧等地之敵進一步孤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