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花菜別名金針菜、萱草、川草花、安神菜,俗稱西菜或南菜。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稱為“苧草”、“忘憂草”等。黃花菜在我國各地均有種植,田間、溝邊、宅旁,均可生長,黃花菜自古被視作“席上珍品”,而人們認為看到黃花,不管有多大的憂愁也會煙消雲散,所以又稱其為忘憂草或無憂草。白居易有詩雲:“杜康能散悶,萱草能忘憂”。
黃花菜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粗纖維,糖類,脂肪,胡蘿卜素等,此外,還含有量較多的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P,維生素E,鉀,鈣,鐵,鋅,磷等,此外,還含有穀氨酸、賴氨酸、精氨酸等氨基酸及琥珀酸、穀甾醇、秋水仙堿等成分,尤以精氨酸、賴氨酸含量最為豐富。黃花菜是一種名貴山野菜,具有清香適口、風味獨特、營養豐富、藥用價值高、療效明顯等特點,是公認優質綠色食品和保健蔬菜,同木耳、草菇一樣營養價值較高,成為席上珍品之一。
中醫認為,黃花菜性涼,味甘平,有健胃、利尿、補血、安神、生津等功能。《隨息居飲食譜》謂其:“利膈、清熱、養心、解憂積忿、醒酒、除黃”。《滇南本草》說“其補陰血、止腰痛、治崩漏、乳汁不通。”所以也是婦女產後補血、通乳之佳品。明代李時珍認為黃花菜“甘涼無毒、煮食治小便赤澀,解煩熱,除酒瘟、利胸痛、安五髒,令人好歡無憂及明目。”
黃花菜含有豐富的卵磷脂,這種物質是機體許多細胞。特別是大腦細胞的組成成分,對增強和改善大腦功能有重要作用,所以人們稱之為“健腦菜”,對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腦動脈阻塞等症狀有特殊療效。
研究表明,黃花菜能顯著降低血清膽固醇的含量,有利於高血壓患者的康複,可作為高血壓患者的保健蔬菜。黃花菜所含的有效成分能抑製癌細胞的生長,豐富的粗纖維能促進大便的排泄,因此可作為防治腸道癌瘤的食品。常吃黃花菜還能滋潤皮膚,增強皮膚的韌性和彈力,可使皮膚細嫩飽滿、潤滑柔軟,皺褶減少、色斑消退。黃花菜還有抗菌免疫功能,具有中輕度的消炎解毒功效,並在防止傳染方麵有一定的作用。
選購黃花菜,可從這幾方麵來選:外觀,色澤淺黃或金黃,條長而粗壯,粗細均勻者且質地新鮮無雜物為優。手感,手攥一把黃花,手感柔軟有彈性,鬆開手後黃花也隨即鬆散的為優。氣味,聞黃花有清香氣味為優。
新鮮黃花菜儲存期很短。最好立即將其放在溫度0~5℃,相對濕度95%RH以上的環境中保存,約可存放1周。
養生食療方
素炒四絲
黃花菜50克,熟竹筍、胡蘿卜各35克,香菇、鮮湯、料酒、精鹽、白糖、味精各適量。黃花菜去梗泡發,香菇泡發洗淨切絲,熟竹筍、胡蘿卜洗淨切絲,鍋中放油,燒至7成熱時,投入黃花菜和冬筍、香菇、胡蘿卜絲煸炒,加鮮湯、料酒、精鹽、白糖、味精,煽炒至沸,用小火燜燒至黃花菜入味,改旺火,用濕澱粉勾芡,淋上麻油即可。對貧血,乳汁分泌不暢等病症有效。
黃花菜炒雞蛋
幹黃花菜250克泡發,去梗洗淨,雞蛋4枚打入碗內,加少許精鹽,攪拌均勻,炒勺燒熱,注入花生油,把雞蛋炒熟倒入盤內,勺內留底油,燒熱投入蔥、薑絲,煽炒熟倒入黃花菜、雞蛋,加少許料酒、精鹽、味精,翻炒均勻,盛入盤內即可。可治咽痛,目赤,虛勞吐血,痢疾,便血,小便赤澀,熱毒腫痛,營養不良等病症。
黃花菜豆腐瘦肉湯
幹黃花菜100克泡發洗淨,豆腐200克切大塊,豬肉150克切片,蔥、薑末各適量。將黃花菜、豬肉一起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大火煮沸後改小火燉1小時,再放入豆腐燉10分鍾左右,加入蔥、薑、鹽、味精、濕澱粉,淋上香油即可。可治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肺結核咯血,小便赤澀,尿血,內痔出血等病症。
貼心小叮嚀
鮮黃花菜中含有一種“秋水仙堿”的物質,它本身雖無毒,但經過腸胃的吸收,在體內可氧化為“二秋水仙堿”,則具有較大的毒性。因此,在食用鮮品時,每次不要多吃。由於鮮黃花菜的有毒成份在高溫60℃時可減弱或消失,因此食用時,應先將鮮黃花菜用開水焯過,再用清水浸泡2個小時以上,撈出用水洗淨後再進行炒食,這樣秋水仙堿就能破壞掉。
黃花菜是近於濕熱的食物,瘍損傷、胃腸不和的人,以少吃為好,平素痰多,尤其是哮喘病者,不宜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