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何氏抗癌方一(3 / 3)

其實,男人的堅強很多情況下隻是種偽裝,是因文化塑造所導致的掩飾,掩飾自己的內心恐懼、不安、鬱悶。其實,這時候更需要的是宣泄,是情感的真正流露與表達,否則絕對不利於健康!這是非常關鍵的。前已提及:男性生癌的概率比女性高,死亡率也大大高於女性。這與兩性社會形象差異是分不開的。中國文化強調:男子漢有淚不輕彈,不能嘮嘮叨叨、張家長李家短的。平時,女性則喜歡和善於嘮叨。嘮叨可以算是一個好習慣,因為嘮叨的過程就是宣泄的過程,可以及時傾訴。

我以前的家住在離大學不遠處。一九八幾年的一天,我上班時騎自行車看到兩個女同事,她們一個是從醫院到學校,一個是從學校到醫院,正好在中間相遇,穿著白大衣就在街邊嘮嗑,很顯眼。等我上完課,準備回家吃午飯時她們還在聊。你可能覺得她們話多,但這可以說是一種優勢,就是懂得傾訴。人要學會傾訴,傾訴是釋放壓力的一種途徑。當然,我不主張像她們那樣傾訴。但一般人要保持健康,就必須學會傾訴,特別是男性。要學會尋找一些釋放壓力的通路,方式很多,看書、上網、聊天等都是!到大自然中去叫一通、哭一場也未嚐不可!找朋友聊天,或者把注意力轉移到感興趣的琴棋書畫也可以,當然要適度,這些都有助於抗抑鬱。

七、“中國人,你為什麼不慢下來?”

最近,海外媒體經常在說:“中國人為什麼不慢下來?”的確如此!中華民族有很好的品質——吃苦耐勞,辦事快馬加鞭,講究效率!但是,也有走入誤區的傾向——我們過去倡導的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拚命幹革命!死都不怕,又何必在意疾病或癌症呢?

經常看到某人生癌或生病死了,生前的種種努力沒有人在意、關心,更沒有人褒獎。死後卻作為英雄大肆宣傳,有意義嗎?

快生活,致癌快

研究提示:生活節奏快與癌症高發呈現出明顯的正相關。城市裏居民之所以癌症高發,都是由於壓力導致內在機能紊亂,而這個壓力往往與節奏太快、競爭太激烈有關。

上海地區的癌症發生率現在和美國是同等水平了,在全國是最高的。上海的冠心病發病率在全國也是最高的,亦與美國屬同等水平。因為社會發達了、進步了,壓力增加了,人們一時適應不了,隻能以加快生活節奏來應付。為什麼內地人到香港後癌症發病率也有所上升?為什麼內地的大學畢業生到深圳闖蕩,很多女孩30歲左右就生了乳腺癌呢?就是因為巨大的壓力與競爭、挫折,以及由此產生的鬱悶等,這都和快節奏的工作和生活有關。

當然,工作的時候節奏該快一點兒,但不能生活中方方麵麵的事都很快。所有的都很快,都講究競爭,你的生命會不堪忍受,早晚要出問題。你還會慢生活嗎

從1986年開始,意大利人CarloPetrini創立“慢食運動”(SlowFoodMovement),現今已成為21世紀世界關注的話題。“慢食”風潮從歐洲開始,現已席卷全球,並由此發展出一係列“慢”的生活方式,提醒生活在高速發展時代的人們要懂得慢下來,關注心靈、環境、傳統,以及自我心身愉悅、心身健康問題。

2007年9月,意大利舉辦了第一個“世界慢生活日”。2009年的慢生活日則是以上海為中心的,時間是3月15號。這樣做是要督促你放慢生活的腳步。例如,早晨起來無論如何要堅持在家裏吃點兒早餐,花5分鍾就行;要堅持經常看看報;堅持每天做一次家務事;不要同時想做很多事情;不要開快車等。

希臘的一些地中海島嶼被譽為“長壽之鄉”,以百歲居民為傲。伊卡裏亞島的老壽星波裏斯說,他們的長壽秘訣之一就是慢吃,而且是吃自產的傳統食物,如山羊奶、魚類、奶酪、豆類等,每天早晨還喝一勺自產的蜂蜜,就像吃藥一樣定時定量。他們享受著慢生活帶來的快樂。美國人也開始倡導“慢閱讀”,經常性地慢慢瀏覽文學著作。而在許多旅遊勝地,人們看到了不少的遊客在享受陽光、美景的同時,也在捧著一本本書籍慢慢品味。

“世界五大長壽之鄉”包括中國廣西的巴馬、中國新疆的和田、外高加索的格魯吉亞、巴基斯坦的罕薩、厄瓜多爾的比爾卡班巴。研究都表明:當地人們的長壽均與慢生活、享受生活息息相關。

慢生活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健康的心態,也是一種積極的奮鬥,是對人生的高度自信。“慢生活”的概念和這兩年的“樂活”、“環保”等生活概念一樣炙手可熱。由此衍生出兩類城市生活群體:一類是在努力工作的同時,強調生活質量、注重適度放慢節奏、講究健康與生活品質的新階層;而另一類則是隻知道拚命攢錢、增加財富的禦宅男和購物女。前者在必要的財富積累下開始體驗生活品質和精神享受;而後者壓根就沒有進入常態的社會規範,他們的狀態和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存在一定距離。

此外,“慢生活”與個人資產的多少並沒有太大關係,也不用擔心會助長懶惰、影響事業。因為,“慢”是一種隨性、細致、從容的應對方式,它隻會讓人更高效、更優雅、更遠離疾病,因此更接近幸福。

觀察表明:城市裏的癌症患者往往生活節奏快、壓力大。因此,要學會慢生活,學會享受生活。特別是食管癌、肝癌、肺癌患者,更是常常表現出性子急、脾氣暴躁等特點,這些極其不利於康複。對此,需努力加以矯正。

因此,我們強調有時要學會慢點兒生活,這對於放鬆繃緊的神經—內分泌軸大有好處。這根弦繃得太緊,即使不出癌症問題,也要出心腦血管問題。

減慢性子的自我訓練法

國外有一種減慢性子的自我訓練法,大意如下:

(1)養成一個新的習慣:每天記錄自己性子急(匆忙)的事例,並檢查出現匆忙的原因。每周小結一次,以便找出克服匆忙的辦法。

(2)聽他人講話時,應學會保持安靜傾聽,不要隨意打斷。

(3)放棄同時思考多個問題或完成幾件事的不好習慣。要記住:即使是愛因斯坦,當他係鞋帶時也隻是想著“怎樣打結”而已。

(4)當你去理發店或其他需要等待的地方時,不妨帶上幾本雜誌,這樣做既可以消磨時光,又不至於焦慮不安。

(5)如果發現前麵的行人或車輛的速度太慢,要強迫自己不去超越。

(6)為避免匆忙做出反應的習慣,可以讓舌頭在嘴裏轉30圈後再發言,這樣會反應慢一些,會冷靜許多。

(7)一旦發現自己加快車速闖黃燈時,應該在下一個拐角處轉彎,然後繞回原來的街口,重新等待綠燈。

(8)應該學會在長時間的活動後稍作停頓,這樣做可以降低緊張程度。

努力要求自己踐行這些措施,或類似的措施,不僅僅可以改變不利於癌症康複的個性特點,促使康複;還可以優化情性,使自己更儒雅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