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何氏抗癌方一(2 / 3)

四、該是學會糊塗的時候了

在今天競爭很激烈的情況下,有時候“難得糊塗”反而更好。先給大家講一個案例:我有一個朋友是某醫科大學的副校長,他帶醫療隊到西藏去了,回來的時候給我打了一個電話說:“何老師,我真的想不通,西藏那麼多人,居然沒有精神病院,腫瘤發病率也不很高!”“西藏的自然條件並不好,至少陽光直射厲害,天氣也惡劣,又高山缺氧,生活條件大大落後於內地,真的很想不通!”“你說西藏文化水平很高嗎?不見得,我覺得就是那種藏傳宗教讓人們感到很安寧、願意安於現狀!”他是這麼解釋的。我完全認可這種解釋。

阿Q為什麼不太會生癌

大家都知道魯迅筆下有一個阿Q,阿Q是一個醜角。但是,根據我們觀察,可以告訴大家:阿Q不太會生癌。至少,像胃癌、胰腺癌、肺癌的發病率要大大低於聰明人。也許他容易生腸胃炎之類的疾病,但即使生了癌,阿Q也比一般人容易康複些。他善於自得其樂、自我安慰的心理,讓他自己總感到很快樂。其實,我們有的時候為何不阿Q一回呢?特別是那種較真的人,有的時候要學會自我調侃一番,這是平衡心理非常重要的一招。

任何事情都較真,較到後來,把自己的健康給賠上了。值得嗎?所以這是穩定情緒非常重要的一招。

鑒於此,我建議芸芸眾生麵對許多問題時,有時候不必太認真,不要事事追求一個答案、追求完美,更不要事事弄出個你死我活來。可以學學鄭板橋的那句話:“難得糊塗!”每個人一生之中都會有坎坷,都會經曆挫折,但不要太較真了。有些無傷大雅的、沒有大害的事情,馬虎過去也許是最聰明的。

承認現實,抱怨沒用

許多患者耿耿於懷,認為“自己為人做事都很在理,為什麼會生這病?”“上帝對自己太不公正了!”或者埋怨過去的某些人或某些事。其實,大可不必!

現代研究表明:對所有人來說,隻要他活得長一些,生癌是伴隨著衰老的必然結局。有研究表明:70歲以上,患有癌症的人口占總人數的40%(但不一定會有症狀,不一定會求助於醫師);80歲以上可達60%~70%;100歲以上也許體內100%有一兩個癌腫(但不一定會有症狀,或者癌症可處於自我限製狀態)。因此,可以說生癌是早晚的事。你隻是比別人早生了幾年!要怪這應該怪你自己,為什麼早先透支太多,不注意?!也可以把它看作上帝(或老天爺)在你的人生旅途上設立了一道坎,正在考驗你!要經得起考驗,你首先應該承認和麵對現實!

老天爺隻救可愛與自愛的你

西方有句諺語:“上帝隻拯救可愛與自愛的人。”故患者首先要自我振作起來,承認和直麵現實,耿耿於懷並沒有多大的益處!我治療過一位患者,她40歲剛剛出頭,從外地跑到上海找我看病。她是某省大學從海外召回的“千百人才工程”中的一位,從事數學方麵的研究。回國一年多就病倒了,患的是晚期乳腺癌。她說自己始終想不通:“為什麼我回國就生了癌症?我對人都很好,又沒有任何壞習慣。我為什麼會得這個病?”

我說:“憑我對你的判斷:你是一個很較真的人!在海外拚搏了很多年,長期掙紮、透支、壓抑自我,才有了學術上的成就。就是因為這麼認真、這樣掙紮,一直處於高度壓力之下,才導致了癌症的提前降臨。因為長期以來,你的神經係統、內分泌係統、免疫功能始終處於緊張及紊亂狀態……”

她說:“教授,對啊!我出國以後月經很少正常,也從來沒有十二點以前睡著覺。我以為這是水土不服,不是太大的事呢。我想了這麼多天沒有想明白,你把我一下子點明白了!其實,我一直不承認自己生了癌。我一直在想:上帝為什麼對我這麼不公正,我為什麼會生癌?一直耿耿於懷!從沒有想到過是自己的問題!原來是我自己透支太多了。我現在必須趕快改正,不再埋怨,樂觀地承認和麵對現實。”

五、活在當下,學會享受

“活在當下”是句時髦的話,年輕人喜歡說。但是我覺得對處於困境的腫瘤患者來說,其意義更為重要!我們中老年人很多地方需要向年輕人學習,他們的生活方式代表了時代。不是說他們都對,而是我們很多的觀念是落伍的。在生命處於危機狀態時,學會活在當下、學會享受今天,並學會不斷地調適自己的目標,這個非常重要!而且,這個目標應該以短期為主,不要太高,然後不斷延伸。

我有一個女患者,姓倪,與我差不多是同齡人。她1998年得了乳腺癌,有鎖骨上淋巴結轉移,正在化療中。她說:“我怎麼這麼倒黴!我剛剛插隊落戶回上海不久,我們家庭環境剛剛好一點兒,我就生癌了。你看我倒黴不倒黴?”

當時正好是5月份,她問我:“能不能讓我活過三個月?”我說:“這個簡單,我保證你活到今年年底。”她說:“我現在就是為我女兒活著!我女兒今年要考高中了,她考進去我就滿足了。”後來她女兒考上了好的高中。她又問:“何教授,你能不能保我活三年?”我說:“你是不是想看女兒考上大學?”她說:“是的,這個就是我的目標,她考上大學我這輩子就算滿足了!”我說:“我們一起努力,我保你再活三年。”

三年過後,女兒很爭氣,考上了好大學。然後她又說:“何教授,這次不要您保證了,我自己都有信心!我想看到我女兒大學畢業,我還想抱上外孫呢!”

就這樣,她活到今天了!

因此,我建議大家應該學會先享受今天的生活,要從容地、理性地享受當下的生活。活在當下,學會享受!然後設定自己的生活目標,短期為主,不斷延伸,不斷攀高。不斷延伸的過程就是幸福生活的不斷延續、生存期的不斷延長、生命價值的不斷提高,甚至可以盡享天年!

因為人一旦有了明確而又可期望的追求,就有了積極的生存動力!生理功能,包括精神、心理等,也都相對地調整得更高些,這些都有助於癌症患者的康複和生命期的延長。

六、該是放下“堅強”的時候了

我們知道,壓力與抑鬱是孿生兄弟。壓力可促使許多疾病,包括癌症的發生、發展,也不利於癌症等疾病的康複。因此,心身醫學有一個重要原則:要學會及時釋放壓力,善於及時表達情感,善於經常宣泄鬱悶。關鍵是釋放壓力。釋放壓力的方式很多——該講就講,該哭就哭,這都是一些方法。為什麼女性比男性長壽?因為女性更善於釋放壓力。女性走在一起嘮嘮叨叨,這就是一種壓力釋放,這樣也有助於抗抑鬱。

我給大家講一個真實的案例:哈爾濱阿城市某局的領導患了肝癌,趕到上海診治,我去會診。他住在單間病房。會診時我見了他,總體情況不很好。我們在交流時,他夫人在一邊哭,他嚷道:“哭什麼哭!我都不哭,我都一點兒不怕,你哭什麼哭?何醫師,我一點兒不怕!你和我直說,我是個漢子,挺得住!癌有什麼好怕的!”我們出了病房門,在門外,他夫人就埋怨:“這老頭就是倔,一聲不吭!從來也未見他說過什麼!”我說:“不會吧!你再開門進去看看,他肯定在擦眼淚。”果真,他正在流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