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你的德性中隱藏了多少“癌症性格”(3 / 3)

長期以來,社會因素與癌症發生關係的研究一直頗受學者重視,中醫學對此也有過討論分析。研究表明:種族、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宗教、文化、經濟地位及職業等因素,均與癌症的發生有一定關聯。從社會學角度來看,日本的胃癌發病率很高,肝癌則相對集中在中國,中國農村地區的食管癌發病率很高,這些現象背後都有其社會學因素。為什麼獨身女子易患乳腺癌

早在二百多年前就有研究提示:修女的乳腺癌發生率高於其他婦女,但她們不容易患宮頸癌、陰道癌;獨身女性乳腺癌發生率也高於已婚女性。在現代社會,獨身女性的乳腺癌發生率同樣高於已婚女性,這是反複被證明了的事實。而宮頸癌恰恰相反,好發於社會、經濟地位比較低下的人群。女性中首次房事發生過早、性夥伴較多者,更易患宮頸癌。進一步研究提示:年齡超過40歲的修女,其乳腺癌發生率甚至超過獨身對照人群。修女乳腺癌不僅僅高發,而且發生較對照組為早。在45~49歲期間有一突變性增加(高發年齡段),較消化道癌的突變性增加早了5年。這是因為修女長期孤獨,情緒及性的需求被壓抑、長期得不到滿足,所以乳腺容易癌變。而宮頸癌的發生則與宮頸和陰道局部刺激、反複炎症有關。正因為她們性生活比較少、宮頸刺激少、炎症概率低,所以宮頸癌的發生率就會大大降低。

哪些職業是癌症的安樂窩

前麵說了:CEO更易被胰腺癌盯上,城市裏的乳腺癌、卵巢癌女性患者往往集中在三類人——中小學老師、財務、辦公室中低層管理人員。這些就是很典型的癌症職業傾向。

什麼環境易傷人

據統計,喜馬拉雅山脈南端的居民易生腹部皮膚癌,這與當地人喜歡在腹部用烤爐的習慣有關;早在19世紀,科學家就已經確定掃煙囪者易發陰囊癌;近又發現,密切接觸烹調油煙的人易患肺癌,長期處於粉塵環境者亦易患肺癌……這類研究不勝枚舉。

有文化,也可能得癌症

有資料表明,腎癌往往發生在有一定文化層次的人身上,農村居民中腎癌很少見;食管癌卻相反,城市的白領患者相對少得多了。這又表明:癌症也和文化層次有一定關係。

四、願臨終者的懺悔成為生者的生存指南

近來,不斷有年輕成功人士因為生癌而夭折的噩耗。不久前,上海複旦大學青年教師於娟30歲剛剛出頭就死於乳腺癌,引起一片唏噓感慨之聲。其實,於娟的事情絕對不是個案。這些青年精英罹患癌症,其中存在著某種共性。

世界名著《超越死亡——恩寵與勇氣》是根據真人真事編寫,其中描述的女主人公崔雅三十多歲,患的也是乳腺癌。臨終前,她分析了自己會生癌的原因,列舉如下:

(1)過度地壓抑自我情緒,尤其是憤怒和哀傷;

(2)幾年以前曾經曆了一段重大的人生轉折、壓力和低潮,一連兩個月,幾乎每天都在哭;

(3)太過於自我批判;

(4)年輕的時候攝取了太多動物性油脂、蛋白質和咖啡;

(5)使命感太強,急於確立人生價值與目的;

(6)小時候常覺得非常寂寞、無助、孤立,無法表達自己的感覺;

(7)長久以來一直傾向自給自足、自製和過度獨立;

(8)靈性修持(譬如內觀)一直都是她最根本的目標,但沒有全力以赴;

⑼沒有早一點遇見所愛的人(她戀愛較晚),長期缺乏情感支持。上述緣由在城市成功人士癌症患者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而根據於娟等國內患者的自我分析歸納,還可以加上幾條:

(1)拚命工作,忽略所有其他;

(2)好勝心太強,信奉“哪裏跌倒,哪裏爬起來”;

(3)生活沒有規律;

……

以上這些絕大多數都是心理或行為因素,一定程度上都是可以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