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山艇原為兩廣西江流域上的一種民用運輸船。船身堅實,艙麵平敞,兩旁多槳,駛行輕便。太平軍曾在波山艇上架設火炮,改成小型快戰船。
鳥船源於浙江。這種船“頭小身肥,船身長直,除設桅、篷(帆)外,兩側有櫓兩隻,有風揚帆,無風搖櫓,行駛靈活。而且櫓長、櫓快,船行水上,有如飛鳥。”(《浙江海運全案》)鳥船“堅利過拖罟,容大炮二十餘具,回旋中流,彈四射如散赤鳥。”(《中興別記》卷二四)
八槳快船一般船身長二、三丈,上有布篷,船旁畫龍,每船能容20~30人,船上無頂席,僅以巡江,不能遠航。
鹽船長十餘丈,立四桅,舳艫高聳,狀如仰月,是江船中最大的一種。
龜船這是太平軍水營船廠自行設計製造的。據周長勝的《六合記事》一卷記載:這種船“上施樓櫓,建瞭台,載糧糗,四圍障以牛皮,巨槳數十”。
簰這是一種太平軍水營曾廣泛使用的大型的作戰木筏。木筏上麵搭設板屋,並建有望樓,周圍開炮眼,安設炮位。為防敵軍火攻,簰上堆有泥垛。大簰周圍還環繞一些戰船或小簰,構成水上防禦體係。水營在天京、湖口、田家鎮等地江麵設過這種江上木城。
塔式簰蒸汽炮艇據史料記載,太平軍水營曾有過2艘。1艘是原“常勝軍”首領白齊文投奔太平軍時帶來的,曾在蘇州水麵活動,叫“高橋”號。還有1艘是英國友人呤喇等人從英國侵略者手中奪取的。原名“飛而複來”號,加入太平軍後改稱“太平”號。該艇裝有32磅炮1門、12磅炮1門。2艘炮艇均由太平軍中的外籍海軍官兵或商船水手負責維護和操縱,在蘇南水戰中顯示了很強的威力。後來,都在作戰中被敵人炮火擊毀。
太平軍水營在天京下關、安慶、九江、吉安、瑞州、巢縣、蘇州、福山等地設立過船廠,製造出八槳快船等戰船,並把一批民用船改造成戰船。從總體上看,太平軍水營自製的戰船缺乏規範,質量不高,性能遠不如湘軍水師戰船。
太平軍水營戰船上的火炮大部分為戰利品,種類繁多,大小不一,均屬於舊式前裝炮。太平軍水營在天京下關設過鐵匠衙,由1名跟隨唐正財參加太平軍的江西工匠負責,製造出九龍索子炮。這種炮每次可射出百餘粒彈丸,每粒彈丸如龍眼核大,四麵橫飛,具有較大殺傷力。缺陷是射程不遠,彈丸由於缺鉛而用錫代替,降低了威力。
現已發現的太平軍水營留下的火炮共有4門,從炮上的銘文看出,1門是水營十二副將軍製造的200斤銅炮,藏湖南博物館;2門是侍殿溧陽佐將馬某、程某和水師總提胡先奎製造的鐵炮,分藏於上海和南京太平天國博物館;1門是侍殿溧陽佐將程某和水師主將胡先奎合製的鐵炮,存浙江省博物館。太平軍曾設法購買外國的先進船炮,但未成功,少量的“洋炮”是在戰鬥中奪自清軍和外國侵略者的。
筏式簰
戰船落後和火力不足是太平軍水營後來敗於湘、淮軍水師的一個重要原因。為了改變水營的落後狀況,幹王洪仁王幹在《資政新篇》中提出要“興舟楫之利,以堅固輕便捷巧為妙……火船汽船,一日夜能行二千餘裏者,大商則搭客運貨,國家則戰守緝捕,皆不數日而成功,甚有裨與國焉”。但這幅理想的藍圖在當時的曆史條件下未能實現。
水營軍製
太平軍水營的軍製與陸營大致相同,也以軍為戰役單位。軍以下設師(有時稱營)、旅、卒、兩、伍。每軍設軍帥1人、師帥5人、旅帥25人、卒長125人、兩司馬500人、伍長2500人,每個伍長領兵4人。軍帥以上,還設有總製、監軍、將軍等官職。但這些官職通常是根據作戰需要而委派的,其所指揮的部隊臨時組成,並隨作戰任務的改變而改變,不像軍以下建製比較穩定。為與陸營區別,水營軍官職銜前都加有“水營”二官。水營的師帥比例比陸營高。據張德堅:《賊情彙纂》中稱:“多至六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