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江、樅陽
廬江、樅陽同屬於廬江郡。據《漢書·地理誌》記載,漢代在廬江郡設置“樓船官”,又有造船工場。廬江郡治所先設在今之安徽舒城,後移潛山,均距長江甚遠,這裏所說的水軍基地當指今之安慶,造船工場也在安慶下遊江邊菜子口的樅陽。(《讀史方輿紀要》)當漢武帝在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乘船巡海時,先從尋陽登船,順流而下,到安慶視察了造船工場,又增添了船隻,然後,“舳艫千裏,薄樅陽而出”。(《漢書·武帝紀》)可見對長江下遊來說,廬江基地的重要性,遠在尋陽之上。
會稽、句章
會稽郡轄今江蘇東部與浙江西部地區,郡治在今之蘇州。後於東漢永建四年(公元129年)移至紹興。漢武帝時曾派朱買臣為會稽太守,令朱買臣到郡後“治樓船,備糧食,水戰具”。(《漢書·朱買臣傳》)這說明在漢代蘇州既是造船中心,又是水軍基地。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浮海救東甌,水軍就是從會稽出發的。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漢水軍平閩越,也是由會稽出海南下的。(《漢書·武帝紀》)句章城址在今浙江慈溪縣以西與上虞以北交界的杭州灣海邊。平閩越時,“上遣橫海將軍韓說出句章,浮海從東方往”。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冬,攻至閩越,“閩越軍使循北將軍守武林,敗樓船軍數校尉,殺長史,樓船軍卒錢塘。”(《漢書》卷九十五)從這段記載中,可以得知錢塘江口外的句章,是一處水軍基地。
博昌
博昌屬千乘郡,在今山東博興縣小清河入海口附近。小清河自濟南經高苑縣流過博昌而入萊州灣。濟南以東,臨淄以北的所有河流皆彙於博昌入海。凡海上漁鹽之利及沿小清河、大清河各地物產,都在博昌集散,是當時北方的一個重要口岸。據《漢書·卜式傳》記載,“臣願與子男及臨菑習弩,博昌習船者請行。”可見,博昌也是漢代水軍基地之一。
此外,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漢武帝在長安城西南挖了方圓40裏的“昆明池”,(《文獻通考》)“中有戈船樓船各數百艘”,(《西京雜記》)終日進行操練,準備討伐南越。看來,當時西安的昆明池是漢水軍的訓練基地。《三輔黃圖》:“中有戈船,各數十,樓船百艘。”《玉海》:“有百艘樓船,上建樓櫓。戈船各數十,上建戈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