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啟動沒有運行過程,按下啟動按鈕後屏幕立即進入準備狀態,沒有WINDOWS係統,驅動係統主程序是“中華2020”,開機後5秒鍾馬上進入可操作狀態,是即開即用型驅動係統,該係統直接燒結在CPU中,因此不需要調用和加載,也不需要從內存中臨時調用,還有堅強的保護措施,它是不會被破壞或是被修改的,不受任何黑客和蟲碼的襲擊,終生保用,沒有中間再次重裝係統的麻煩,所以也就沒有任何故障,而且速度極快,可以達到每秒兩千萬億次,文字操作是默認簡體中文智能係統,可以一次輸入完整的一句話,最多字數達到30個,如果出現錯別字則會自動顯示成藍色做警示,句子出現錯誤則用下劃線來引人注意,便於及時修正。總之,從語法、成語、時代新語、電子、醫學、商務、機械、汽車等等方麵的科學技術的術語、計量單位和操作軟件在電腦中都能體現出來。如果沒有重新設定文字操作,如英語、拉丁語或德語等,開機後即直接進入中文打字操作狀態。方秦用手指在可手寫盤麵上雙手並用,一會兒就將今天的活動錄進電腦,然後將內容念給大家聽,讓大家補充。再後放映今天數碼照相和攝像。盡管外麵大雨和雷電,裏麵卻可任意進行活動,不受任何影響。
方秦一邊弄著電腦,一邊與牧楊等人高談闊論。
牧楊說,現在的高能電源每克重量可以達到10Wh,就是電壓為一伏時,每小時流出一安培電流,叫一個瓦時,如果我用100克重的電源,那就能儲存一千瓦時的電能,用5V的電壓,0.1安培的電流,可以使用2000小時。但這種新型電源還需要各種高級材料,經過多道精細加工才能製成,工藝難度較大,對電源的發展仍存在一定程度的阻礙。“
方秦接過來說道:“電子技術的發展是飛躍式的,誰發展的慢就會落後,結果是各個方麵都會受到影響。說到電源的進展,聯想到雷電利用,根據二十世紀和二十一世紀初的科學技術尤其是其中的電子技術發展速度,我敢說,在十年左右的時間,人類能突破雷電搜集利用技術,將每年全世界發生的雷電搜集並儲存起來,被加以利用,這是一個很巨大的電力資源,全世界如都能加以利用,每年可以減少85%以上,甚至可以取消全部火力發電站,不用燃油或燃燒煤炭發電,沒有碳的排放,也就扭轉溫室效應”;
“其實,將靜電變成流動的電流是可能的,靜電的特點就是隻要接通正負電極,它會一瀉千裏地迅速結合,發出激烈的閃光和巨大聲響,這就是閃電和雷,但這違背了我們的原來意圖,和在天上打雷沒什麼區別。因此關鍵是如何利用現在先進的電子電路來控製住電流的流量,讓它按照我們的需要的流量進行控製輸出,這才能變害為利”。
“雷電利用原理也不複雜,做一個巨大的極板,與大地形成正負極對,所謂巨大,就是極板至少要有十幾萬平方米的麵積,而這個極板並不是整塊的金屬板,它是用無限長的金屬纜線組成,金屬纜線彎彎曲曲盤繞,成為一個大盤的形狀,金屬纜線表麵用介質密封,這個介質相當於電解質,不僅與大地隔離,還與大地形成正負電場,這也就是一個巨大的電容,金屬盤中間設立一個高的鐵塔來引導雷電用,根據當地雷電特點,密集程度和雲層電荷密集程度,一座高大的鐵塔可以搭配好幾個金屬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