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大人們說起舊時代的故事,每次我都有時空錯位的感覺,像初讀民間故事時候的感受。掙工分,大隊,騾馬,這些陌生的詞彙出現在當今年輕人的視野,似一場無法觸及的繁華,抑或是滄桑吧,然而在當時卻多如牛毛。無比的虔誠,熱忱的擁護總會讓社會組織與活動變得如同綠色軍裝或確良布料一樣順遂著成為單調的從眾審美眼光。沒有個性的服飾和裝扮,狂熱的思想,在外界潮流開始轉變以後,才見得人們卻也可以整齊劃一——為著一個單純的熱誠。當然地主和農民是不可以比肩的,他們不是一個階級,而隻有階級內部才能忽略彼此的虛偽和一己之欲。物質的優越往往和思想的腐化聯係在一起,在思想束縛的無個性時代,尊貴和自卑並不以一個道統的標準,而僅僅掌握在失去理智的小將手裏。
當然,未見得當初的批鬥,也不一定不能去了解當初的時代特色。而產生個體共鳴的情感認同,多半是和自己親曆時代變化有關的曆史查證和溯源。這樣的感悟格外令人感到真實。小時候,會經常看到人民公社和供銷社這樣的國家組織。如今殘存在路旁的極少數在周圍嶄新的樓房和灰褐的塵土搪掩下,越覺得曆史的陳舊,然而是這麼多年頭次覺得。在曆史的車輪後,人們透過後視鏡看到的曆史輪廓變得清晰。小時候去鄉裏,總路過一所五十年代便存在的中學,隨著時代的變遷,這些痕跡伴著磚瓦的校舍,木樁鐵絲的圍牆,到規整的操場,青磚的圍牆,再到混凝土的樓房,水泥的牆麵,顯現了曆史在思想和物質上的清晰變遷。
不僅如此,人們總是容易融化在不同的時代風貌裏,並且是如此自然和渾然不覺。鬥牛鬼蛇神、打****的時代過去,鄉親在曆時已久的恩怨裏,談論著像上輩子的事情。轉而活好當下吧,誰家的孩子找到好工作了,誰家的孩子結婚生子了,誰家新蓋了房屋,誰家買了車……在當今麵目一律的鄉村街道和平房裏,人們更實際地生活著。
可是,那些鮮明的印記卻再也不會出現在鄉村的人家裏,門前都是寬大的門洞,上寫“家和萬事興”之類祈福的字樣,迎門牆上都是美好的自然風光。門楹上的紅色換做了另一個意義,不再是陳舊的年代,不再是計劃經濟、糧票和郵票的年代,而生意紅火和吉慶向往成為人們的一種樸素期許。雖然當今的年代仍綁架了這個最樸素的願望,但人們依然願意相信,生活其實是可以很美好的。
至少我看到的人們都是如此。他們在新的時代就這樣順著曆史,不需違抗,隻要跟著巨大的洪流,就這樣開始了新的生活。
www.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