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推鐮還是使用了下來。
這全歸功於張大牛幾次往返鎮上,和鐵匠們幾次溝通,不斷地改進,在綠豆差不多割完了的時候,也終於能如同鐮刀一樣那麼堅挺了。
推鐮隻能割豆子,穀子黍子這樣的莊稼就沒法用了,這叫張老大可惜了好久,然後小心翼翼地將推鐮收了起來。
誰也沒想到,第二年收秋的時候,收割豆子的時候,推鐮竟然得到了廣泛的使用,到後來天下普及,甚至世界普及!
張小花得知此事後,憤憤不平,這裏為啥沒有專利,要不然,她靠著推鐮就能混吃等死一輩子,還用的著辛苦巴拉巴拉去嗎!
唯一的實惠,那就是推鐮給張小花賺了很多聖母值!
豆子割完了,接下來是穀子。
穀子在地裏割下來,用幾棵穀子擰成的繩子捆好,裝到車上,拉到場院,再一個個穀穗朝裏垛起來。
於是張小花又有了新的任務,那就是削穀穗。
抓著一小把穀子秸,用削刀把穀穗削掉,然後在場攤開,叫驢拉著石滾子在穀穗上麵壓,這樣穀粒就從穀穗脫下來了。
這種脫粒法張小花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的,但她知道直到二十一世紀的一些農村依然用這樣的方法。
即使那時候已經有了打穀機。
張小花覺得一小把一小把地削穀穗,效率實在太低,就又想出了一個發明,鍘刀。
當然,這不是她發明的,古代是有鍘刀的,用來鍘牲口的草,也就是穀子的秸稈。鍘成一段一段,冬天給牲口吃,這樣的草也叫幹草。
還有一個用途,是鍘人,這個不用說了,大家都知道包公的鍘刀,就是那樣的。
張小花的發明是,用鍘刀鍘穀穗。
正常的鍘刀太笨重,張小花自己也弄不了,她就再次畫圖紙叫張大牛去訂做。
幾天後一個小型的相對輕便的鍘刀出現在場院上,張小花開始試驗,結果卻沒有想象中的好使。
先不說快不快了,就是鍘穀穗的時候就很不方便。
穀穗長得並不是齊刷刷的,而是有大有小,穀子也有高有低,你要按照高的鍘,矮的穀穗就會鍘不到,你要是按照矮的來,高的又會鍘掉一長段穀秸,這樣會嚴重影響脫粒的效果。
可張小花還是不死心,把趙三虎叫來,幫著將穀穗弄齊,然後再鍘。
趙三虎對這樣的活很是不耐煩,張小花就叫他鍘穀穗,自己來弄齊,不管咋說感覺這樣還是比削穀穗快些。
鍘穀穗的那個當然很省力,一下子就鍘好多,弄齊穀穗的就需要些時間了,這叫趙三虎很滿意,一下子將張小花弄齊的穀穗鍘完,就玩去了,估計時間差不多了再回來鍘下一刀。
張小花就隻能坐在那吭哧吭哧弄穀穗,一點也閑不著。
命苦,她就是個命苦的穿越者!
張小花暗自哀嚎。
而這次發明沒有得到認可,都覺得她這是懶得,而用鍘刀鍘穀穗也感覺太麻煩,特別是磨刀的時候很費勁。
更何況還很危險,弄不好就會傷到自己,所以最終鍘刀沒收,張小花還得老老實實地拿著削刀削穀穗。
命苦,她就是個命苦的穿越者!
張小花再次哀嚎。
正自艾自憐著,一個人坐在她身邊幫著削起了穀穗,張小花轉頭一看,竟然是王小蓮!
從上次落水後,就再沒見到王小蓮,十多天了,王小蓮看上去麵色發黃,瘦的厲害,頭發也沒像以前梳理的那麼光溜,毛糙的很。
“你有事?”張小花問道。
王小蓮不可能沒事來幫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