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0月下旬,蔣介石令徐州“剿總”司令員劉峙,放棄商丘以西防區,東調孫元良兵團和劉汝明第四綏靖區部隊,增強徐(州)、蚌(埠)防務,以確保南京門戶徐州的安全。
為了鉗製該敵東調,保障華東野戰軍主力全殲黃百韜兵團於徐州以東,中原野戰軍主力,奉命由鄭州附近迅速向戰役展開地域開進。
午後3時,第1縱隊楊勇司令員、蘇振華政委,命令第1旅、第2旅分成兩路,星夜急行軍40餘公裏,北插敵第181師途經之張公店地區。
我第1旅為左路,黃昏出發,經濟寧陽集、大侯集,次日淩晨2時抵薑樓、趙樓,偵察連進到張公店附近的馬牧集。第2旅為右路,經桑固集於午夜抵鄭莊、逼胡莊,另以一部兵力至張公店東側,切斷敵逃路。經偵察獲悉,敵第181師師部及其部隊,已於11月6日晚,分別進駐張公店、張閣、胡樓等十餘個村莊。楊勇司令員、蘇振華政委即令第1旅由西南向東北,第2旅由東向西及北,對張公店地區之敵壓縮包圍。
經過多次戰鬥,11月7日傍晚,第1縱隊由東、西、南三麵,逼近張公店、張閣、胡樓及小張莊、施莊。同時,華東野戰軍第3縱隊也越過隴海鐵路,逼近了東魏莊、寺前頭、馬莊,從而對敵形成了四麵合圍的態勢。
敵第181師師長、第四綏區中將副司令官米文和,素有老奸巨猾、能戰善逃之名。他在與我軍交戰中曾兩次漏網。這次,他又陷入重圍絕境,猶如熱鍋上的螞蟻,接連急電邱清泉求援,而邱清泉早已由碭山經黃口東竄徐州,無暇顧及。米文和無奈,隻得硬著頭皮掙紮抵擋,聽天由命。
此時,第181師分布於8個村莊,構成了以張公店為核心,外圍村莊為支撐與屏障的蜘蛛網狀、集群式陣地防禦體係。敵人所據守的這些村莊,多數都有土圍子寨牆。敵核心防禦點張公店是個大村鎮,不僅有近兩米高的寨牆,而且外環有深寬三至四米的水壕,壕內多數地段有積水,淺處至膝,深處沒人。村子四麵寨門封堵,並設有鹿砦障礙。寨牆及村內臨街房院有射擊孔,還依托村落構築了地堡群、炮兵陣地和步兵掩體,在交通壕連接的各村街口都設有路障。敵師部位於村中心區十字街東北側的小學校,是核心陣地。各火力點構成了封鎖村內外的多層交叉火網。
我各級指揮員勘察地形、偵察敵情之後,縱隊召開了研討戰法的會議。經過反複研究,決定首先造成局部攻殲的絕對優勢,由此逐步達到全局上的絕對優勢。
即采取分割包圍、各個攻殲的戰法,集中主要兵力攻敵一點,然後一口一口地吃掉。
第1旅領受主攻張公店任務後,以第1團為一梯隊由南向北突擊,第2團為二梯隊由西門攻擊,第7團切斷張閣與張公店敵人的聯係,相機殲敵。
第1旅第1團以1營3連為第一突擊隊,由張公店西北角發起突擊,遭敵猛烈炮火阻擋,突擊隊受挫。繼以4連接替,團火力前移,82迫擊炮平射,摧毀了敵前沿火力點,掩護4連於晚10時突擊衝過水壕,強占了一段寨牆。
深夜11時發起突擊,2營朱營長指揮5連戰鬥。
在團火力支援下,2排長魏孝榮不顧頭部負傷,勇敢地帶領4班迅速衝到水壕邊。寨牆內敵人發覺,以各種火力拚命射擊。魏孝榮兩次負傷,仍繼續指揮4班反擊。戰士們扔出一陣密集的手榴彈後,趁煙霧跨過水壕,衝上寨牆。這時,戰鬥英雄魏孝榮再次負重傷,因流血過多,從寨牆上摔了下來。在寨牆外隨4班前進的後續梯隊也遭敵人火力阻擊,5連連長和副連長、戰鬥英雄李汝勝都負了傷。指導員杜炳申見此情形挺身而出,大喊一聲:“同誌們,4班已經衝上去啦,咱們也快上啊!”隨即指揮部隊衝了上去。
村寨裏麵的敵人慌亂起來,企圖憑借地堡的密集火力,阻止勇士們向縱深發展。4班長吳玉景命令戰鬥組長馮全生,帶領戰士王來善、顧士明清除地堡威脅。
馮全生等在機槍掩護下匍匐前進,到了地堡跟前,接連把兩顆手榴彈打進堡內,“轟隆”兩聲巨響,裏麵的敵人全報銷了。
突然,南麵一座大地堡又射出一排子彈,馮全生負了傷。王來善便帶領顧士明去炸南麵地堡。在他倆的周圍,子彈火星四濺。王來善機警地向旁邊一滾,避開機槍火舌,一個箭步猛撲上去,對準地堡射擊孔打了一槍,高喊:“繳槍不殺!”堡內敵人1個班被嚇得乖乖繳了械,8個俘虜和1挺機槍、5支步槍都成了他倆的戰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