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再狡猾的敵人也難逃人民武裝的天羅地網。

李逢春乘坐的船已被我第161師第482團偵察員徐文華監視好多天了。

傍晚時分,偵察員徐文華機警地監視著前麵漁船上的一舉一動。他瞧見漁船上不斷有人影從船蓬裏出出進進,不時朝他這邊指指點點,還隱約有2支槍筒直對著他。他斷定漁船上必是土匪。怎麼辦?他一邊劃著船,一邊尋思著:回團部報告來不及了,不過隻要跟著他們到了漳田渡,就好辦了。師部偵察隊就駐紮在那兒。

徐文華正想著,突然,漁船在山頭彎停靠下來。他心裏一怔,也趕緊將船就近靠岸,觀察動靜。

眾匪悄悄進村,摸到了葉貴根家裏(“九路軍”的一個聯絡點)。葉貴根連忙將附近解放軍活動情況作了報告:“在漳田渡,駐著共軍第161師直屬偵察隊,有好幾十人哩!”

李逢春聽了報告,沉了半晌後說:“漳田渡是去鄱陽湖的必經之地,照這麼說來,今晚是過不去了。”最後他決定在山頭彎過夜,等明天看情況再行動。

徐文華趴在小船上,透過朦朦朧朧的月色,望著那夥匪徒下船,進了村。剩下的兩個匪徒,直盯住他不放。他借助船上能遮擋視線的物件,悄悄翻過船舷,鑽入水裏,一口氣,遊出好遠一段路,一紮,又是一程。就這樣幾下,避開匪哨的視線,迅速上岸,繞道急速向漳田渡街上村奔跑。10來裏的路程,他一口氣跑到了。

偵察隊長宋金池接到情報,立即集合隊伍出發。

當部隊趕到山頭彎時,天近拂曉。

徐文華首先領3個人,摸到河邊,製服了那兩個匪哨,並從他們的口中,得知李逢春就在村裏。隨即,宋隊長命令隊伍迅速將山頭彎村嚴密封鎖,組織兩個戰鬥小組,分頭進村。一進村,就與匪徒接上了火。一陣激戰,將匪徒全部擒獲。這時,天已大亮。

當偵察隊集中俘虜清點人數時,唯獨不見匪首李逢春。於是將全村的群眾集中起來,進行清查。宋隊長向群眾宣講黨的政策,請大家協助抓住李逢春。這時,有幾位農民說:“大家都不要戴帽子,讓解放軍同誌檢查一下,是好人壞人,自然會清楚。”宋隊長覺得其中有道理,叫戴帽子的人都把帽子取掉,接受檢查。此刻,群眾的目光都不約而同地集中到了一位頭上有一小撮白毛的“道士先生”身上。

原來李逢春一夥在葉貴根家中,鬧了半夜,已是酒醉飯飽,杯盤狼藉。他們在戶外加派了崗哨,便呼呼睡起覺來。天還沒亮,槍聲把李逢春驚醒。他知道情況不好,可能已被包圍,硬闖出去危險,便強作鎮定,命令匪徒頑抗,自己則急忙溜到一個正在請道士打醮的農戶家裏。李逢春凶相畢露,對在場眾人低聲喝道:“你們膽敢走漏半點風聲,我就滅你們九族。”並用手槍逼著道士脫下道袍,摘下道帽。自己則連忙扒下“將軍”

服,把大蓋帽裹在軍服中間,塞進爐灶燒了,換上了道袍,戴上了道帽,躲過了解放軍開始的搜捕。後來他見部隊集中群眾,內心極度恐懼,但表麵上卻裝得若無其事,混在人群中,企圖蒙混過關。然而,解放軍在群眾的幫助下,李逢春再也難逃法網。他見真麵目已被揭破,便狗急跳牆,猛然撩起衣袍,伸手去掏腰間的手槍。

說時遲,那時快,徐文華和另一名偵察員,一個箭步跨上去,鉗住了李逢春的手腕,一使勁,就把他掀翻在地,並從他身上搜出了2支短槍。李逢春這個波陽最大的匪首,終於被捉拿歸案。

樹倒猢猻散。不久,流竄各地的“九路軍”殘匪,以及其他各股土匪,在人民解放軍進剿部隊的有力打擊下,相繼被殲。從此,波陽人民才真正開始了安居樂業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