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60年代,利用氰化氫等物質,科學家奧羅成功地合成了生命物質腺嘌呤(核酸的重要組成成分之一)。1963年,利用紫外線照射,波蘭的佩魯馬等科學家得到了一種在生命體中用於傳輸能量的重要物質ATP。
這些實驗都有力地證明:在一定的能量和物質條件下,無機物轉化為有機物、簡單有機物轉化為複雜生命物質的進化過程,完全有可能在地球上實現(即使沒有生物酶的作用),這就是化學進化說。
化學進化說認為,早期地球的大氣中有大量有機分子存在。這些有機分子在漫長的時間裏,逐漸產生了一種相互關聯的結構,這種結構能購臨時組合。又過了很長時間後,這種分子周圍出現一層東西,呈黏稠狀,而且隨著外界環境的變化,還能排放出一部分有機分子,也能接受另一類有機分子。這種複合化的分子已具備了最簡單的代謝和繁殖功能,被看作是生命的最初形式,因為它們具備了生命的基本特性。
但是,地球生命誕生的奧秘還是沒有解開。科學家們發現,在太陽係的8大行星中,火星、金星等類地行星的大氣主要是二氧化碳,而木星、土星、海王星和天王星的大氣成分主要是氨氣、甲烷。於是有人提出:為什麼就能斷定“地球大氣原始狀態”時一定含有甲烷而不是二氧化碳呢?
後來,在格陵蘭38億年前形成的古老石英岩層中,德國和法國的兩位科學家發現了單細胞有機物的內含物。這樣的單細胞有機物的形成大約需要5億年時間,因此可推測,生命應該在43億年前才開始形成。
雖然目前仍無法解開地球生命誕生的奧秘,但新的重要發現越來越多,尋求生命起源的曆程已經變得愈加清晰起來。我們相信,人類終有一天將解開地球生命起源的謎團。
新知博覽——地極移動
地極移動是地球自轉軸在地球本體內的運動,簡稱為極移。極移包括2個主要周期成分:一個是周年周期,另一個稱為張德勒周期,是近14個月的周期。前者主要歸因於大氣周年運動,這種運動導致了地球的受迫擺動,後者則是一種地球自由擺動,是由於地球的非剛體引起的。極移的振幅約為±0.4角秒(在地麵上相當於一個12×12平方米範圍)。由於極移,也使地麵上各點的緯度、經度發生變化。
根據天文觀測資料,發現極移包含各種複雜的運動。除了上述兩種周期外,還存在長期極移以及周月、半月和一天左右等各種短周期極移。其中長期極移表現為以每年3.3~3.5毫角秒的速度地極向著西經約70°~80°方向運動,主要原因是地球上北美、格陵蘭和北歐等地區的冰蓋融化,使地殼在冰期後反彈,進而引起地球轉動的慣量變化。其它各種周期的極移主要與大氣和海洋的作用及日月的潮汐作用有關。
地球的未來
地球的未來會是什麼樣子?科學家已經做出了迄今為止有關地球最終命運最詳細的預言:數十億年間太陽將變得比現在大10%,地球上的海洋將被炙熱的太陽蒸發幹,生命也無法繼續生存;再經過60億年,因膨脹變得非常大的太陽將把地球推離自己的軌道,讓它達到致命的高溫,從而走向滅亡。
科學家的這種預測是否合理呢?我們的地球有一天真的會毀滅嗎?
地球毀滅論的探討
長期以來,科學家一直預測太陽生命的最後周期將會演變為一顆紅巨星,並且會烤幹整個太陽係內部的行星。但是,這項研究提供了太陽毀滅動力的新細節。該研究是由天文學家克勞斯·彼得·斯克羅德和羅伯特·考恩·史密斯實施的,該研究提出了到目前為止有關這個問題的最詳細的時間表,據它預測,我們的地球將最終被毀滅掉。他們的研究報告還發表在《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
史密斯稱這項最新預測是“令人感到壓抑的” ,不過“從其他方麵來看,它是尋找離開我們的地球,到銀河中的其他區域定居方法的動機。”他表示,在他和斯克羅德的這項最新評估對把地球拖向太陽的力量存在低估。他說:“如果在未來的論文中,誰能找到拯救地球的方法,我將感到非常吃驚。”不過還有一條好消息:麵對新一輪世界末日,球上的生命還有大約10億年用來作準備。之後,65.9億歲的行星將自行消失,甚至不會有任何殘片與痕跡留下。據有關星體演化的普遍理論顯示,地球麵臨的基本問題是:太陽會逐漸變得更大、更明亮。考慮到太陽已經45億歲了,根據這種情況推斷,它的體積已經增長了大約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