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影視(9)(1 / 3)

第三,敘事方式明確。《礦山人家》雖然主題明確,但編導和演員並沒有把作品簡單化、說教化、理念化,而是圍繞明確的主題,選用了平實無華、善解人意、家長裏短的敘事方式,明快流暢、引人入勝、詳略得當的劇情節奏以及非常大眾化的場景設置、人物語言、衣食裝飾,充滿了民族風格,符合大多數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審美視角和道德標準,能夠使觀眾有親切感。此外,幾位主要演員,如靳川的扮演者任程偉、劉雲婷的扮演者陶紅、王峰的扮演者郭凱敏、靳醜木的扮演者李心敏等,表演都相當投入、到位、質樸,恰到好處地把握住了人物的性格特點,每一個動作、每一種表情甚至每一個眼神,都沒有矯揉造作之痕,都有助於劇情的進展,都能吸引住觀眾的注意力。

2011年5月

話劇《立秋》的語言藝術

話劇《立秋》憑借其深刻的思想內涵和精湛的演出藝術,紅遍了大江南北,成為近年來中國話劇舞台上的一部精品力作。

《立秋》演繹的是晉商題材,講述了曾經輝煌一時的豐德票號在民國初年時局動蕩、國運衰微的形勢下,麵臨生死存亡的考驗,最終由盛而衰的故事。全劇不僅具有撼人心魄的藝術效果,同時展示了富甲天下數百年的晉商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表現出晉商“勤奮、敬業、謹慎、誠信”的思想精髓,揭示了晉商衰敗的重要原因及自身的曆史局限性,啟人思索,促人反思,催人奮進,具有很強的思想性。同時,《立秋》又是首次以話劇形式表現中國最早金融業發展沉浮史和晉商的文化史,書寫了中國話劇史上重要的一筆。

從藝術表現角度看,《立秋》具備了相當高的審美品位,除了深刻的思想內涵外,在戲劇結構和舞台處理上都獨樹一幟。例如馬洪翰與離家出走唱戲的兒子馬江濤父子見麵不相認,共同串演《清風亭》一場戲的舞台調度,真是神來之筆。兩人的身份、角色真真假假,亦真亦幻,各自唱的戲詞也是心裏話,想說的話又是戲詞,絕妙之極。整部戲的舞美創作,則是以山西明清大院造型為基礎,突出顯現了傳統的深厚與滯重,為體現全劇的主題提供了恰當的氛圍。除了這些特色,我覺得,《立秋》能夠成功,還得力於該劇的語言藝術非常精湛,可以說,達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這一點,卻是迄今為止眾多評論家沒有特別注意到的特色。

話劇是語言藝術的集中表現,這是話劇從誕生以來就具有的特點。一部話劇作品即使思想內涵很深刻,但是,如果語言一般化,演出效果就必定會大打折扣。中外話劇史上那些優秀的傳世之作,比如莎士比亞的一係列代表作,比如易卜生的《玩偶之家》,比如老舍的《茶館》,比如曹禺的《雷雨》和《日出》等等,應當說都是語言藝術的集中展示,像莎士比亞作品中的許多語言,成為了經典,被人們背誦熟記,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像《雷雨》中每個人物的語言,都是其個性的充分張揚,觀眾即使不看形象隻聽聲音,也絕對不會搞錯他們的身份。

《立秋》的劇作者很好地吸收了優秀話劇作品注重語言藝術的特點,把握住了劇中每一個人物的語言個性,對於體現思想內涵和人物性格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比如全劇的高潮之一,股東議事會上,馬洪翰和許淩翔的衝突那場戲,兩個人針鋒相對的辯論,每一句話,甚至於每一個詞,都是那樣貼切,那樣準確,那樣有個性。當許淩翔實在說服不了馬洪翰,隻好使出殺手鐧,宣布許家所有股份從“豐德”撤出時,馬洪翰悲憤填膺的一段述說,令觀眾不能不欷歔不已:“沒有想到呀沒想到!真想不到你……許淩翔,當年八國聯軍打進京城,你許家傾家蕩產,是我豐德慷慨解囊,幫你渡過難關。從此你我結為兒女親家相互提攜,每到重要時刻,我首先想到的是你,依靠的還是你。可今天,你忘恩負義,緊要關頭,以撤走資金股本威脅我。天,塌不下來,豐德不會倒閉!”而許淩翔的一段傾訴,同樣令人感動:“我的苦心,有誰能體會?我的悲愴,有誰能讀解?我實在是想給你一個警醒,守業如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啊!”最後一場戲,老太太為了“豐德”渡過難關,帶領眾人祭祖並開金庫,現場每個人的每句話以及眾人的齊誦,是那樣地震撼人心,“晉商”的勤奮、敬業、謹慎、誠信精神,“豐德”的祖訓:“天地生人,有一人應有一人之業;人生在世,生一日當盡一日之勤!”將全劇推向最高潮,演員與觀眾,曆史與現實,困境與希望,全都融為一體,收到了奇效。可以說,話劇語言藝術的特有魅力,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示,思想的深度和語言的高度,精美地結合起來,二者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