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八章(1 / 3)

當看到在女子柔道比賽中,孫福明以一副“拚命三郎”的姿態,頻頻向對手發動攻擊,敢於以小摔大,以小勝大,獲得冠軍後卻立刻現出一副女兒態,兩眼通紅。你的眼睛發潮不發潮?當看到中國隊寄希望在頭一天的遊泳比賽中能爭奪金牌的三名運動員被淘汰了兩名,隻剩下了樂靖宜,而這位令中國人驕傲的小姑娘,最後單槍獨馬地走上了冠軍領獎台,她哭了,在國旗下,在國歌聲中,還在用善於劃水的手擦拭眼淚。你的鼻子發酸不發酸?當看到“中國隊首日奪金的關鍵人物”王義夫,以汰1環之差痛失金牌,並昏倒在比賽現場,他已經不知道哭了,可他的教練和中國奧委會名譽主席何振梁都哭了,且哭得非常傷心。你的心裏難受不難受?想不想也哭上一把?

勝了哭,敗了也哭。這就不能不問一句:

奧運到底是什麼?體育是什麼?

在開幕式上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講得非常精彩:體育是生活,是生命,是健康,是友誼,是教育,是唯一能讓全世界走到一起來的強大力量。他不失為“全世界的主席”,大氣,大度,從容,自信,號召還陷於戰爭苦難的人放下武器,來看奧運會的比賽,拿起體育這個唯一的和平友好的武器。

26屆奧運會的開幕式自始至終,的確是一片喜氣洋洋,藝術地展現了奧運會的曆史和魅力,在那一時刻把全球的人都聚集在五環旗下,不同國家,不同種族,不同宗教信仰,融彙成一個歡樂和激動的海洋。沒有仇恨,沒有偏見,甚至也暫時忘記了明天就要開始的激烈競賽和爭奪。每個國家,每個民族,都以其獨特的旗幟、服裝和笑容,向全世界展現自己的風采。

這是人類文明史上偉大的創造,是奇跡,是壯舉。

但是,開幕式之後就要展現出奧運會的另一麵:激烈乃至殘酷地競爭和對抗。這競爭和對抗是人與人的,更是國家與國家、民族與民族的。不可否認,體育還是和平時期戰爭的轉移和替代,是有規則有裁判講究公正的戰爭。

王義夫剩下最後一槍的時候突然兩眼一片漆黑,摳完最後一下扳機就昏過去了,在救護人員用擔架把他抬走的同時,教練宣布王義夫還要參加下一輪的比賽。再看看美國人緣最好的拳王阿裏,在點燃奧運聖火時那抖動的左手……這證明從有體育的那一天,就有對抗和爭奪,任何對抗和爭奪都有其殘酷的一麵。

奧運精神是“更高,更快,更強”。怎樣實現這精神?怎樣證明你才是“更髙,更快,更強”?隻有通過競爭,通過對金牌的爭奪。17天的奧運會,除去一頭一尾,要集中16天的時間來瓜分那幾百塊金牌。團結和平一競爭對抗--團結和平,糖皮辣心。沒有競爭就無法體現團結和平,不是為7團結和平,競爭和對抗就會演變成戰爭,失去:奧運精神。這就是奧運會的程序。它是個妙不可言的怪味餅,它的強大魅力也來自這種有甜有辣。體育無法否認的一個含義是爭當冠軍。

許多中國人不吃飯不睡覺,首先關心的是中國隊拿了多少塊金牌。運動員的眼淚正是這巨大的壓力給壓出來的。同樣,巨大的榮譽也來自這巨大的壓力。沒有壓力的榮譽,也缺少應有分量。

在今後的半個月裏,沉甸甸的奧運會金牌,壓著中國隊的每一個運動員,也壓著通過電視屏幕盯著奧運會的每一個中國人。踢球和談球

近兩三年來,中國足球的腳下功夫似乎越來越差,嘴上的功夫反倒越來越強。

說腳下的功夫差並非毫無根據,前些年,中國足球隊和曰本、伊朗、沙特這些現在已經成了亞洲足球強國的隊較量,勝多敗少。和韓國隊比賽,也是互有勝負,不相上下。當時的口號是“衝出亞洲,走向世界’’。國人都相信衝出亞洲不成問題,甚至可以說指日可待。出了亞洲就是世界,“走向世界”也隻是個時間問題。人們對中國足球的未來很樂觀。可是,經過這許多年的努力,包括用中低價引進了一些中低檔的外籍球員,中國的足球反而隻能困守在國門之內了,衝出亞洲變得難上加難,更莫提“走向世界”了,好像我們越“走”離“世界”越遠!

與此相反,中國喜歡足球和談論足球的人卻越來越多了,評頭論足、出謀劃策的水平也越來越高了。尤其是文化階層和婦女階層,以談論足球為時髦。不管對足球是真僅假僅,真愛假愛,真看假看,誰能口誅筆伐,大侃特侃,誰就顯得新潮、獨特、有品位、有情趣。在電視上侃,在社交場合和雅士們的聚會上侃,在報刊上侃一一大報小報,公開的內部的,都不能不談足球。甚至連中國作家協會主辦的唯一的一家大型文學刊物《中國作家》,每期也都有談論足球的美文。仿佛越是不會踢球的就越會談球。內行暈頭轉向,外行倒能看出門道,角度新穎,出語驚人,旁引博證.才氣縱橫,分析的頭頭是道,高招、怪招迭出。足球沒有上去,足球文化倒熱起來了。

這實在是大好事。我們踢的不好,倘若再談不好,豈不更慘了!

也許正因為踢的不好,才激起了人們的談興,動筆動舌頭,要比動腳動頭頂靈巧和容易得多了,於是形成了強大的談球一族。這一談不要緊,就一發而不可收,越談越上癮,談出了花樣,談出了水平,提高了中國球迷的品位和檔次,彌補了中國足球給人們心理上造成的缺憾。看球不過癮,靠談球來滿足。其實,人們興致勃勃、自得其樂談論的足球,和真實的中國足球,並沒有多少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