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番外一 那些人(2 / 3)

賈赦不知道的是,賈瑚早跟賈璉商量過了,從現在開始,賈家以後每代分家都是兄弟平分。賈瑚的想法很簡單,當長輩的,不能什麼都給孩子安排好了,錢銀差不多就可以了,嫌少自己去掙,不能一味地吃老底,那樣隻會一代不如一代的。再說他又不是不知道,賈赦管家那些年,大部分收益都充作了祭田,到了賈璉手上,沒入官中的產業更多,平分不算過分。

賈璉覺得哥哥的話很有道理,隻要自己有本事,多少錢掙不來,要是沒有本事,祖宗留下再多東西也要坐吃山空。賈瑚沒有成親,兒子也是過繼的他的長子,他們兄弟是否平分家產並不重要,可是這條規矩立下了,以後賈葳和賈蕤就等於是平分家業,倒是不容易生隙,因而很爽快就同意了。

長房早就是賈瑚做主了,要不就是他跟賈璉商量,賈赦的日常任務隻剩下含飴弄孫,他見兩個兒子都讚成這樣的說法,便是心裏再不爽也沒有說出來。至於史太君和賈政,那就是震驚了,因為他們沒有想到,賈瑚會怎麼厚道。史太君還曾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以為賈瑚隻是口頭說著好聽,直到看到賬本才明白,賈瑚真的是要兩房平分,不由生了幾分愧疚之意。

賈政和王氏麵對天上掉下來的餡餅,兩個人都樂傻了。尤其是王氏,她曾經協助史太君管過中饋,對賈家的家底有點把握,見二房能分到的產業幾乎是當年的總和,不禁暗自後悔,早知今日,她又何必當初。要是沒有鬧出放利錢銀子那件事,她在賈家的地位,根本不會像現在這般的尷尬。

史太君原先以為二房分不到多少產業,還想把自己的私房悄悄都留給寶玉,免得他日後吃苦。如今看來沒有必要,就改了主意,讓三個嫡孫平分了大部分,剩下的給了賈環和幾個孫女。

史太君想得很通透,跟賈瑚多分給二房的產業相比,她的私房實在不算什麼,給了寶玉不過是錦上添花,卻有可能壞了他們的兄弟之情,還不如他們幾個分了,說起來也是她的一片心意。

後事安排妥當,史太君放心地撒手西去,賈瑚遵守承諾,拿出賬本讓二房挑走了一半家產。當然,這個一半隻是名義上的,賈赦和賈璉扣下的才是大頭,不然他們父子倆真的是舍不得。

賈瑚曉得史太君的心思,卻沒有打算照做,二房搬出榮國府,從此與他再無關係。

王氏為人貪婪,挑莊子挑鋪子都是指著好的去,賈瑚也不阻止,她看上什麼就給什麼,客客氣氣把二房一家送出了門。賈家沒分家以前,二房無人問津,賈寶玉的婚事在王氏的挑三揀四之下,也就耽擱了下來。不過分家以後,二房有了銀子,王氏的心氣又足了,一心要給她兒子挑個好媳婦。

豈料他們搬家不久,賈寶玉就在一次出門的時候搞丟了他的通靈寶玉,整個人變得癡癡傻傻。王氏頓時著了慌,她就這麼個兒子,下半輩子全指望他,傻了怎麼行,趕緊到處貼告示,重金懸賞通靈寶玉。結果可倒好,玉沒找回來,銀子被人騙了不少。再後來,一僧一道找上了門,他們倒是沒騙人,手裏真的拿著那塊玉,可沒等王氏奉上謝銀,他們帶著賈寶玉一起不見了。

賈瑚聽人說起這件事,感概萬千,不愧是作者筆下的世界,時不時就有點神仙鬼怪出來串場,不過他們不幹擾他的生活,他又何必插手,說不定原著的賈寶玉,就是跟著一僧一道走了呢。

賈寶玉失蹤不久,王氏就病倒了,沒熬多久就去了。王氏死了以後,二房頓時成了趙姨娘的天下,誰讓賈政目前唯一的兒子賈環是她生的呢。趙姨娘丫頭出身,沒有什麼見識,以前王氏厲害,把她壓得緊,也就家裏鬧鬧。如今王氏沒了,賈政是個耳根子軟的,可不就是她說了算。

探春原先以為,嫡母沒了自己的日子會好過些,不想生母胡鬧,弟弟陪著她鬧,一味沉溺在憑空到手的大筆家產中,連原有的幾分上進心也沒了。賈政庸碌無為,隻知道和清客喝酒聊天,根本不理會妾室和庶子的胡鬧。探春無奈,回榮國府求了張氏,求她給自己找門婚事,越遠越好。

張氏曆來是個心軟的,知道賈政不管事,趙姨娘是個妾室不可能出門應酬,就應下了。經過一番挑選,張氏給探春選了個老家在廣州的落第舉子。畢竟二房現在有錢,趙姨娘又是親娘,不可能在錢財上為難女兒,探春有大筆的嫁妝傍身,隻要那個舉子能考出來,將來自有前程,就是考不出來,他們在廣州老家有田有地,又有舉人的功名,日子也不至於過得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