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十二年,賈瑚穿越到大夏的第二十五個年頭,雖然不清楚原著的這個時候賈家是什麼樣子,但是賈瑚覺得,沒有他在,他們不見得會比現在更好。網值得您收藏。。前些年,賈瑚還有興致去扭轉原著的兩條主線劇情,現在也不怎麼在乎了。反正林黛玉對賈寶玉是一點興趣都沒有,除非眾人都在的場合,私下從來不跟他見麵,賈寶玉倒是對林妹妹很有興趣,就是張氏看得緊從來沒有機會。
總之一句話,寶黛的愛情基礎已經是完全不存在了,更不要說兩家的身份地位也不在一個層麵上。林黛玉進京的第三年,司徒衍終於招了林如海回京,封了正二品的吏部尚書。而賈政自從罷官回家,就每天閉門不出,隻知道跟請客們談天論地。一個是二品要員的嫡長女,一個是前五品官的嫡次子,不說其他人了,就是史太君,曾經有過近水樓台的想法,都愣是沒好意思說出口。
史太君之所以不好意思,跟張氏還有點關係,張氏沒有親生女兒,對遠道而來的外甥女自然是疼愛有加,畢竟賈敏尚在閨中的時候,跟她的關係就是很不錯的。隻是疼愛也就罷了,關鍵是張氏愛打趣黛玉,說自己命不好,沒有年齡合適的小兒子,不然就一輩子不放她家去了。因為張氏沒有小兒子,所以她這麼說,除了讓黛玉害羞地躲開,還會讓史太君心裏嘎登一下。
史太君原想說,張氏沒有適齡的兒子,可有適齡的侄兒啊,卓婉言提前一步開口了,說她娘也說過類似的話。卓婉言說這話的時候,黛玉已經拉著迎春跑了,所以她比張氏說得更直白些。
一家有女百家求,兒媳婦和庶女都看上了自家的親外孫女,史太君還是很高興的,覺得他們很有眼光。可她轉念一想,就發現兒媳婦和孫媳婦是意有所指了,她們是在嫌棄賈寶玉不夠格。
史太君雖然有點生氣,可是也不能不承認,她們的想法是對的,要是她對林如海開了這個口,隻怕女婿轉頭就要把外孫女接走了。林如海回京後,林黛玉並沒有搬回家,還是常住榮國府,隻是偶爾回家陪伴父親。林如海的態度很明確,他年紀不輕,身體也不是很好,是肯定不會再娶妻的。如此一來,黛玉的教養就是個問題,養在張氏身邊,既有姐妹相伴,也能解決名聲問題。
張家不是普通人家,前兩年才去了的張老爺子可是太上皇的老師,張氏是他的嫡出幼女,她教養出來的女孩兒,說出去就很好聽,把女兒交到大舅母手上,林如海放心得很。
寶黛的問題基本解決,另一件事賈瑚就更不擔心了,他終於糾正了困擾自己許久的思維誤區。目前,賈家在朝上最有分量的人就是他,賈敬雖然是族長,官位也比他高了幾等,可遇到什麼事,也會先來找他商量,更不要說那些普通族人。在這樣的情況下,隻要賈瑚屹立不倒,賈家就不可能有事。
這年七月,司徒睿和司徒漣漪行將年滿十歲。由於生而喪母,龍鳳胎從小到大幾乎沒過個生日,便是吃碗長壽麵,也要提前兩日。今年不知怎地,司徒衍早早就把孫子孫女的生辰提上了議題,說十歲生辰不比尋常,必須要給他們慶祝下,還讓司徒景親自盯著,說這樣才夠重視,搞得他有點鬱悶。
賈瑚見司徒景悶悶不樂,就好奇道:“景曄,你怎麼了?我看你這幾天都不是很開心的樣子,是因為聖人要給小郡王和小郡主慶生嗎?”不應該啊,雖說龍鳳胎的生辰恰逢蘇悅的祭日,的確是不好大肆慶祝,可過去的這些年,司徒景每每給兒子女兒準備生辰賀禮,還是很精心的。
司徒景搖了搖頭,扶額道:“我是那樣小氣的人嗎?小悅的死是意外,我從來沒有算到睿兒和漣漪的頭上,不是他們的錯。”若不是龍鳳胎自己不願意,司徒景曆來都不介意給他們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