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1章 薛家(1 / 2)

賈葳三歲那年,司徒景問過賈瑚,要不要讓他到宮學念書,他僅有司徒睿一子,目前的宮學裏,主要是他的堂弟堂妹們——郡主縣主進宮學念書的風潮拜錦繡郡主所賜——有司徒睿和司徒漣漪罩著,想必不會有人敢欺負賈葳。m.樂文移動網賈瑚想了想,婉言謝絕了,他說賈葳年紀還小,每天早起進宮太過辛苦,不過是啟蒙而已,就在家學即可,等幾年大些了,再到宮裏念書也行。

司徒景見賈瑚言辭懇切,說得有理就沒有堅持,反正就是不到宮裏念書,他也經常見到賈葳,而龍鳳胎沒有弟妹,更是把賈葳當成了親弟弟來疼,若是到了宮學讀書,反而要拘束很多。

張氏不是那種權欲熏心抓著管家大權不放的婆婆,恰恰相反,她是早就希望有兒媳婦可以分擔中饋重任的。因此卓婉言一進門,她就開始把家裏的事情慢慢移交給她,順便還捎帶著迎春和黛玉兩個。他們家的女孩兒,注定不會嫁入普通人家,就是不是當家主母,自己院子裏的事情,總要料理得來。卓婉言是撫順侯的嫡長女,在家就跟母親學過不少,因而上手的速度很快。

若不是卓婉言進門三年接連生了兩個兒子,張氏的賬本移交工作還能進行地更順利。賈葳和賈蕤出生後,張氏徹底卸下了管家的重任,所有事情全部交給兒媳婦,每天過起了含飴弄孫的日子。

賈赦也是一樣,以前他是一家之主,賈瑚和賈璉年紀小,再是不喜歡家裏的產業也要親自管著,不然都被史太君搬去二房了怎麼辦。後來賈瑚長大了,能幹是很能幹,就是太忙,家裏的事根本顧不上,賈赦也指望不上他。還好有賈璉,他讀書不如哥哥,進士考了兩回也沒考上,幹脆就不考了,去參加了戶部的專科考試,結果一舉就過關了,在戶部的清算司謀了個職位。

賈璉對數字很敏感,戶部那些繁雜的賬務旁人看了心煩意亂,他卻是如魚得水,算得清清楚楚,因此很得上司賞識。公事尚且如此,家事更不用說,賈家的產業自從改由賈璉經手,每年的利潤起碼上升了三成,讓賈赦後悔不迭。早知如此,他就該早點放手的,自己輕鬆,家裏也能多些進項。

賈葳滿過三周歲就進了家學念書,他對這件事很感興趣,每天認真聽講不說,回家還教弟弟,教得賈蕤都會背他的功課了。後來張氏見兩個孫子黏黏糊糊,幹脆把賈蕤送去給賈葳作伴了。

賈蕤進了家學不久,王氏嫁到金陵薛家的三妹遇到了件麻煩事,給她寫了封求助信來。

要是以前,王氏遇到這樣的事根本不會擔心,直接把府裏的名帖拿出去,跟人打個招呼就可以了,並不值當什麼。但是現在不行,自從她用官中的銀子出去私放利錢的事被人發現了,她在賈家的地位就一落千丈,不僅如此,就連一向疼愛她的兄長王子騰,也在這件事過後跟她疏遠了往來。

如今,賈家在外人看來是很不錯的,賈赦因為賈瑚的緣故升了國公,賈瑚、賈璉兄弟分別在詹事府和戶部任職,雖然品級還不算高,卻都很得重用,前途不可限量。可惜這一切,都是長房的,跟二房關係不大,王氏偶爾出門去,人家看在榮國府的麵子上不會冷落她,可也不會太過親近。個中的原因很簡單,賈瑚和賈璉都是長房的孩子,二房就一個不成器的賈寶玉,差別太懸殊了。

偏偏薛家這個事,說大不大,說小也不算小。司徒衍登基後,大力鼓勵海外貿易,商人的地位較之原來有所上升,而王氏的妹妹嫁的薛家還是皇商,地位就更不同了。薛家原就富庶,太、祖皇帝打天下那會兒,他們還讚助過銀子的,因此薛家先祖在立國後得了個紫薇舍人的名號。到了這一代的家主薛儉,更是個有遠見有魄力的,早早買船出海,不知從海貿中賺得了多少銀兩。

可以這麼說,比起為了幾千兩銀子就去放利錢的王氏,薛姨媽在薛儉去世之前,就沒為銀錢的事發過愁,想怎麼花就怎麼花,家裏的錢多得用不完。薛儉這人什麼都好,就一點不好,命不長,他死了以後,薛家上下亂作一團。這麼個能幹的族長沒了,誰來帶領大家繼續賺錢啊,薛儉唯一的兒子薛蟠由於薛姨媽長期寵溺,薛儉忙於生意又無暇管教,看著就不是個能成器的。

經過長達數年的糾紛,薛家族人終於分割好了產業,薛蟠身為前任族長的獨生子,拿到了大頭。薛家最賺錢的產業就是海貿,但是那個,真不是一般人能玩轉的,起碼薛蟠就沒那個本事,因而薛姨媽在兄長王子騰的建議下,把船隻等相關的產業分給了族人,而為薛蟠留下了大量的良田和地段優良的地鋪,這些東西更好經營,隻要薛蟠不奢侈地太過分,足夠他們幾代人揮霍的。

薛儉子嗣不豐,除了薛蟠這個兒子,就隻有一個女兒,乳名寶釵。薛姨媽擔心自家孤兒寡母被人欺負,就打算回京城生活,她的兄姐都在京城,比起薛家的族人,顯然是他們更親一些。

誰知就在回京的前夕,薛蟠惹了禍事出來,他看上個拐子賣的丫頭,非要買下來。這不是大事,不過花些銀錢罷了,薛蟠並不放在心上。可問題是,那個拐子沒有職業道德,在把丫頭賣給薛蟠之前,他已經賣過她一回,賣給一個名叫馮淵的鄉紳。薛蟠生於富豪之家,從小要什麼有什麼,他的世界裏就沒什麼是銀子買不到的,一個丫頭也不例外,隻要他看上了,他就要買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