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4章 王高升縱火燒津幫(2)(1 / 2)

安文忠上前拉住堯樂瓦斯的手,安慰說:“我的好阿達西,你不要難過,我走了,我的鄉親們都會成為你的朋友。再說,你還年輕,精力旺盛,你可以把生意做到天津去嘛,到那時,咱們不是還可以見麵嗎?由你來架起一座從新疆到天津的新橋梁,肯定會給新疆帶來更多的好處,物產、商業、文化、技術各方麵都可以互通有無,促進兩地共同發展,這其實是兩地長久的大好事。”堯樂瓦斯連連點頭:“大阿喀說得好,我一定要去天津找你。”楊潤棠站起:“維漢友誼長存對咱們大家都是好事。楊柳青人在這裏已經交了很多維吾爾族朋友,今後一定還會交得更多。不管維吾爾族、漢族還是哈薩克族、蒙族,各族民眾都團結友好,和睦相處,大家才有好日子過。這是被曆史無數次證明了的。咱們大營客今後在這方麵還要做得更好才是,各位掌東回去要告誡店中的夥計,對少數民族同胞要尊敬,要以禮相待,以誠相待,對貧困的同胞要給予幫助。總而言之,要像對待親兄弟一樣對待少數民族同胞。隻有這樣,才能換來我們更好的發展。”包括堯樂瓦斯在內,大家對楊潤棠的話都很讚成,表示今後一定要注意各民族和睦相處,友好往來。

楊潤棠接著說:“趕大營已有三十多年的曆史,安掌櫃從十八九歲就開始挑著貨郎擔子隨軍趕大營,他可是實實在在的趕大營第一人呀。他為咱楊柳青人開創了一條生存之路,當大營客已成為家鄉人十分向往的事情,如今新疆已有上萬老鄉在這裏尋找致富路,已有一大批人幹得很不錯。能有今日,實屬不易呀,當初在陝甘路上,安文忠和高旺隨軍前行,遇到的危險和吃的苦頭簡直無法言說。到新疆後,我隨文忠當了貨郎,那更是九死一生,文忠就吃過崔化龍一刀。在南疆,一次與殘匪的搏鬥中,我受了重傷,一位叫李彌的老鄉喪了命,要不是清軍及時趕到,文忠的命也難保住。這也許就是人生的必然路程,先苦後甜,苦盡甘來吧。文忠憑智慧和人品發跡後,沒忘記家鄉的鄉親父老,這個楊柳青同鄉會,還有伊犁同鄉會,都是文忠捐出的。同鄉會做過很多好事,為新來的大營客提供食宿,為客死新疆的鄉親停靈追悼,又是逢年過節大家聚會慶賀的所在。在人們的心目中,這裏實際上已成為楊柳青的象征。文忠還組織各商戶,多次向家鄉捐款,捐建楊柳青水會,購買大型救火機。八國聯軍入侵天津時,文忠又捐款救助戰傷饑民;後來又無償為家鄉成立施醫局。對崇文書院的捐助更是經常性的。他做的好事說不盡啊。”安文忠攔道:“你淨說這些幹嗎?‘窮則獨善其身,富則兼濟天下’,這是佟先生經常告誡我的,就該這麼做嘛。”楊潤棠笑了起來:“不說那些了。在新疆一待就是三十多年,我們都老了。水流千遭總要歸大海嘛,落葉總要歸根嘛。文忠要衣錦還鄉榮歸故裏,我比他大十一歲,已是六十八歲的人了,哪還待得住啊!聽到他要走的消息,我這心裏馬上就長了草,一刻也坐不住。我已將店堂賣掉,今日送文忠,過些天,我也會在這裏向大家辭行的。”眾人一聽,唏噓不已,議論紛紛。

董子成問:“楊掌櫃,是不是你們聽到不好的消息才匆忙離開新疆的?”楊潤棠一愣,看一眼安文忠:“沒有啊,有什麼不好的消息?我們這是告老還鄉。你說這話什麼意思,難道你信不過我們?”有人說:“不是這個意思,我們總覺得您二老一走,我們就沒了依靠,心裏空得慌。您二老在這裏什麼事都能壓住陣腳,這一走,以後的事就很難說了,我們害怕受欺負。”安文忠笑道:“不會出什麼事的。自從文將軍收複新疆後,實行了一視同仁的民族政策,三十年來一直不是都很穩定嗎?經濟也得到了很好的發展。這其中,民族之間的團結和睦是最關鍵的。你懷疑我們是聽到不好的消息才離開這裏,這簡直是笑話,我們能在臨危之際自己跑掉,讓你們在此受災受難嗎?如果做出那事,我這五十七年可就白活了。當初,我們到新疆時就是三個人,也沒害怕過。如今,大營客遍布新疆各地,已有上萬人,這麼大的勢力,你們還怕什麼。不論在哪裏,關鍵是怎樣做人,要規規矩矩做人,恭恭敬敬待人,公公平平做生意,你很禮貌地去對待別人,別人肯定也會禮貌對待你的。”楊潤棠說:“這話很對,也是經驗之談,我們就是要這樣做事、做人。”安文忠的餞行酒宴結束後,董子成回到家,邊脫衣帽邊高興得唱小曲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