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美容之風(4)(1 / 3)

比如“竹林七賢”中年齡最小的王戎,眼睛就很亮,而且史書上說他有一種“特異功能”——“視日不眩”。他眼睛直視太陽的時候,一點都不會頭暈目眩。有位叫裴楷的名士一見王戎的眼睛,就大加讚歎:“戎眼爛爛,如岩下電。”就是說,王戎的眼睛精光四射,好像山岩下的閃電一樣。王戎這個人身材矮小,其貌不揚,但因為他擁有這麼一雙“電眼”,混跡於名士圈中倒也不覺得寒磣。

其實,裴楷誇王戎眼亮,也是在“表揚和自我表揚”。因為被稱為“粗服亂頭皆好”的裴楷自己也是一位“電眼”帥哥:

裴令公有俊容姿,一旦有疾至困,惠帝使王夷甫往看。裴方向壁臥,聞王使至,強回視之。王出,語人曰:“雙眸閃閃若岩下電,精神挺動,體中故小惡。”

有一次,裴楷臥病在床,晉惠帝司馬衷派大名士王衍來看他。裴楷本來是向壁而臥的,聽說王衍來了,出於禮貌,便勉強轉過身來看了他一眼。正是這一眼,給王衍留下很深的印象。王衍出來後,對人說:“裴楷的雙眸閃閃若岩下電,精神很好,不過身體微染小恙罷了。”這說明,當時的人把一個人眼睛亮不亮作為評判其內在精神氣質的一個重要標準。

東晉有個美男叫杜弘治。大書法家王羲之見了他,非常欣賞,說了一句很經典的話:“麵如凝脂,眼如點漆,此神仙中人。”

“麵如凝脂”是說他皮膚極白,白得像凝結的油脂。“眼如點漆”是說他雙眸黑亮,炯炯有神,這樣黑白形成的強烈對比,就把一個人的內在精神凸現出來了,所以此人望上去簡直就像神仙下凡一般!

有時候,眼睛黑亮的作用甚至比白和高這些外在特點更巨大,更本質。一個人如果容貌一般,既不白,也不高,甚至很醜陋,但隻要你有一雙明亮的眸子,也能凸顯其風神氣度,給人一種美感!比如東晉有個叫支遁的高僧,他的“相貌醜異”是出了名的,而“醜異”一詞,差不多相當於“醜八怪”,但是,此人照樣是東晉非常受歡迎的名僧加名士。為什麼?因為他有一雙黑白分明、精光四射的眼睛,憑著這雙眼睛,“一美遮百醜”,照樣讓人刮目相看,肅然起敬。

所以,魏晉美容之風既注重皮膚白、身材高等外形的美,也注重眼睛明亮等內在精神的顯現,說穿了,魏晉人不僅欣賞一個人的自然美,修飾美,更推重一個人的風度美,人格美。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形神並茂”。

擲果潘安

除了膚白,身高,眼亮,還有一種男性美的標準也值得注意,那就是一個人的“神情之美”。神情可以理解為風度,儀態,韻味。這裏我們要重點介紹一位家喻戶曉的人物,誰呢?說起來大家一定知道。民間有個說法:“潘安貌,子建才。”子建是三國時最有才華的詩人曹植的字。潘安就是就是西晉的文學家潘嶽,大概因為他的字叫安仁,所以人們又叫他潘安。

這個潘嶽怎麼美呢?我覺得,潘嶽的美可能體現了陰柔和陽剛兩種美的完美結合。或者說,在他身上,外在美和內在美達到了相得益彰的程度。《潘嶽別傳》稱:“嶽姿容甚美,風儀閑暢。”說他不僅姿容美好,而且風度瀟灑,儀態萬方。

潘嶽大概也是很白的,《世說新語》記載說:“潘安仁、夏侯湛並有美容,喜同行,時人謂之‘連璧’。”

潘嶽喜歡和另一位美男夏侯湛同行,被人們稱為“連璧”。“連璧”是指連在一起的兩塊美玉,說潘嶽和夏侯湛兩人在一起,真是珠聯璧合,相映成輝!

不僅如此,和衛玠一樣,潘嶽的美也是很有殺傷力的。美貌的人常常會傷害平凡的人:一是讓人感到自卑,二是讓人嫉妒,三是讓人癡狂。這樣的人對於公共領域來說,差不多是個“公害”,隻要他們一出門,很容易造成交通或治安方麵的“險情”。《世說新語·容止》篇就記載:

潘嶽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時挾彈出洛陽道,婦人遇者,莫不連手共縈之。左太衝(左思)絕醜,亦複效嶽遊遨,於是群嫗齊共亂唾之,委頓而返。

說潘嶽姿容美妙,神情動人。他年少時曾拿了一把彈弓來到洛陽的大街上。必須說明,這時候的潘嶽年齡不大,也談不上是名流,可是他走在大街上一下子就引起異性的注意,而且不是“收視率”和“回頭率”高的問題,而是更嚴重的問題,那些婦人遇到他,都不約而同地手拉手把他圍在中間,幹什麼呢?欣賞唄!養眼唄!有沒有動手動腳咱們就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