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指出,楚辭甚至後來的漢賦都有個特點,就是虛構,所以這篇賦寫的內容未必就是實情,但從這個故事我們可以推知,宋玉是當時的一位美男,而且已經受到鄰家女孩的暗戀和追捧,這個結論大概是不錯的。
第二個故事的主人公是鄒忌。《戰國策·齊策》記載說,齊威王時,國相鄒忌身高八尺有餘,形體容貌光豔美麗。一天早晨,鄒忌穿戴好衣帽,照著鏡子,自我感覺特好,就問他的妻子說:“我同城北徐公相比,誰更漂亮?”這個城北的徐公可不是一般人,他是齊國有名的美男子。妻子連忙說:“您漂亮極了,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鄒忌還算有點自知之明。他不相信自己真比徐公漂亮,就又問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誰更漂亮?”妾連忙說:“徐公怎麼能比得上您呢?”
第二天,有客人來訪,鄒忌又以同樣的問題問客人,得到的回答也一樣。又過了一天,徐公來拜訪他,鄒忌上看下看,左看右看,看了又看,覺得自己比徐公差遠了。鄒忌晚上躺著琢磨這件事:為什麼妻妾和客人都要“忽悠”我呢?最後他得出一個很有心理學價值的結論來:“我的妻子認為我漂亮,是偏愛我;妾認為我漂亮,是害怕我;客人認為我漂亮,是有求於我啊。”於是鄒忌就上朝拜見齊威王,說:“我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可我的妻子偏愛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求於我,他們都說我比徐公漂亮。如今大王您擁有千裏疆土,上百座城池,宮中的妃子、近臣沒有誰不偏愛您,朝中的大臣沒有誰不害怕您,全國的人民沒有誰不有求於您。由此看來,大王您被忽悠得也很厲害啊!”後來的情節大家都知道了。齊威王采納了鄒忌的建議,廣開言路,終於國泰民安,美名遠揚。
這個故事一般是被當做君臣之間一個善進諫、一個善納諫的事例來說的。但是我們也可以從男性美的發展看這個故事。我的結論是,大概在戰國時期,對男性美的欣賞已經成為一個明確無疑的事實。這個愛照鏡子、喜歡沒事兒一個人“臭美”的鄒忌,還有那個大家公認的美男子徐公,顯然都是當時男性美的代表人物。
但是,我們要把宋玉和鄒忌的故事跟“看殺衛玠”的故事放在一起比較,就會發現三個很大的不同:
第一,性質不同。戰國時候,男性美的欣賞還在“私人領域”,鄰家女孩隔牆偷窺也好,一個人對著鏡子臭美也好,被妻妾讚美也好,都很私密,而到了魏晉,卻成為“公共空間”的大事,風生水起,無比張揚。
第二,規模不同。宋玉和鄒忌的故事還隻能算是個案,可到了魏晉,像衛玠這樣被寫進史書的美男,簡直是層出不窮,蔚成一時風氣。
第三,功用不同。戰國的兩個美男故事並不是敘事的重心,隻是陳情說理的鋪墊。“看殺衛玠”的故事則把對美的欣賞作為敘事的中心。而且,從效果上來看,戰國的兩個故事“群眾參與”明顯不夠,而魏晉呢,對男性美的欣賞就好比一股巨大的台風,席卷了整個社會。像衛玠這樣的美男,甚至擁有數量龐大的“粉絲軍團”,結果竟然搞出了人命!
總之,魏晉時代,對男性美的發現和欣賞仿佛一下子被喚醒了,男士愛美,成了這個時代的重大精神事件。相比之下,對於女性美的欣賞和記載反倒處於下風。所以,要說“男色時代”,魏晉才是真正的“男色時代”。
“傅粉何郎”
既然美是“看”出來的,那麼,魏晉時期對於男性美的審美標準又是怎樣的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還是先來說說中國古代女性美的一個審美標準。比如《詩經》有首題為《碩人》的詩,裏麵寫到一位美女:“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意思是:她手指嫩白如茅荑,皮膚潔白賽凝脂。頸子白嫩像蝤蠐,白牙齊整似瓠犀。額頭方正白如蟬,眉毛彎比蛾觸須,粲然一笑百媚生,明眸善睞攝人魂。請注意:這裏描寫美女的美,說來說去都在強調一個非常重要的標準,那就是——白。我們知道,現在的化妝品尤其是護膚品廣告,一個最大的賣點就是——“美白效果”好。可見,“白”,幾乎是“美”的一個必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