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後繼有人(2 / 2)

傻三向三叔爺行了大禮,撲通一聲兩膝跪在地上,雙手接過傳家之寶一金銀二針。

三爺繼續說:“我身上的老病早就發作了,不敢對侄兒說。因我怕耽誤了你學文練武,怕你思想分散,影響到康家醫術的真傳。”

“叔爺您不要說了,您有什麼重病,我康家醫學醫術不能治好嗎?”

“傻侄子,要不是康家祖傳醫術好,你叔爺早就不在人世了。因三叔爺年輕時好勝心強,在二十九歲時和一個十九歲的姑娘比武,打到中途,冷不防她後轉飛起一腳踢來,我躲閃不及,她的小腳尖在我脊尾上點了點。比武停止後,那小姑娘要我拜她為師。自古道:英雄不跌誌,跌誌不算英雄。我不願拜小姑娘為師,後來幾十年,我長期服本家的藥,才能活命到今天。我如今也是百藥無效了。今天把你找來,是看到你武功快到爐火純青的時候了,才對你說出真話,為叔已是風中之燭,瓦上之霜,時間不多了!”

果然,沒過幾天,三老爺病情惡化,急把三夫人趙氏秀英請來,隨後二姨媽子、三姨太都進房來。三姨太是三老爺新娶的,才過門不到三年。三老爺強振作精神坐了起來說:“我去世後,全家大小還有十餘口人,由趙氏大娘當家做主。小侄子功夫還未到家,為了繼承康家祖傳醫術,還需要一年半載封閉式的學習,在此期間隻準一人送飯送水,其他人不得幹擾。”

三老爺一命嗚呼哀哉!

現在真是苦了趙氏大娘,原來手上有點錢給三老爺治病,如今人去兩頭空,隻好把家裏值錢的東西,全部變賣,還要東挪西借,才勉強體麵地辦完喪事。

辦喪事總少不了張鐵嘴先生。人死後道士舉持法場要念經做齋,超度亡靈,有做一天的,有做三天的,也有做七天的,有錢的可做七七四十九天。張先生都內行,做一天費用多少,三天用錢多少,七天需要多少錢花,念些什麼經,該請多少道士先生,都有講究,張先生把趙氏大娘手上的錢一算,隻能做三天齋,請三個道士,五六個念經的就可以了。

這次辦喪事不像死大老爺,那時,傻三隻有七歲。現今死三老爺傻三已是二十來歲的青年了。三姨太陪著在孝堂迎接來賓,聽到眾鄉親對傻三誇獎、稱讚,她心裏甜滋滋的,她很樂意陪著小少爺傻三迎客,知者曉得她和他嬸侄關係,不知者認為他和她是一對兒。

三姨太一連三天不離孝堂左右。為什麼她樂意天天陪拜呢?她認為跟著小少爺一天是精神上很好的享受。

孝堂上念經的信徒,做法事的道士,口裏不好明說,心裏早看出三姨太在孝堂的心思。

道士在孝堂上鑼兒打,鼓兒敲,一麵做法事一麵用眼睛往三姨太那兒瞟,三姨太身穿孝服,顯得更是美麗,通身是白,像一朵白牡丹好看。

老山區有個傳言:“洋裁縫,綠道士。”道士都是年輕的多,身穿法衣的青年道士在孝堂吹吹打打地唱起來,字正腔圓好聽,不亞於看戲台的唱戲!三姨太也愛唱戲,更愛聽道士做法事,這樣你眼神轉來,我眼神瞟去,一來一去,搞得道士魂不守舍,道士忘了做法事的詞兒,亂念一通。

這時,正好道士瀉了肚子,法事未做完,又不敢脫法衣,來了個小狗去嗅道士的屁股,於是道士編詞兒念:

“你這個小狗子,哪個人不瀉肚子,等我做完了法事,我要打你這個小狗子。”

三姨太一聽,覺得道士念的詞兒不對勁,於是她哭訴著:

“吃飯如止餓,何必要築牆,哭聲我的娘!喝茶如止渴,何必要灌腸?你苕吃傻脹瀉肚子,想打我家狗兒不應當!”

小道士聽了,把眼睛向三姨太臉上一橫,三姨太急改口訴哭:“三老爺呀,你走了,小妾靠何人啦!”

小道士聽著得意了,急編詞兒唱和著:“你靠著我呀,天尊。”

三姨太一聽,知道道士罵她,急改口哭訴:“娘呀,爺呀,我靠你靠不住的兒呀。”

“吐,吐吐!替脫天尊,替脫天尊!”

三天喪事很快辦完了,趙氏大娘按照三爺的遺囑,給侄兒傻三來了一個封閉式的學習,吩咐家裏任何人不要把家裏實際困難讓小少爺知道,任何人不得幹擾小少爺練功和學習。送茶送飯隻準她和二姨媽兩個人去,其他人等一律不準近前。

三姨太聽了暗自冷笑,缺口封得住,罐口封得住,我看大活人怎麼個封閉法。喪事辦完後,她啥閑事不管,萬事不知,隻顧梳頭打扮,搽粉戴花。這一天她無事坐在房中,偷偷唱著:二八女多嬌獨守空閨多寂寞,難忍受。難忍受心煩意亂何處去?隻得悶騷珠淚雙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