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印度HJ-39“貓”高級教練機(1 / 3)

研製背景

印度空軍的飛行事故率多年來居高不下。1996年-2001年,印度空軍共墜毀戰機89架,其中包括56架米格-21、11架米格-23、12架米格-27、7架“美洲虎”和3架米格-29.2003年情況更糟,一年內竟然損失戰機52架,平均每周摔1架!

以印度空軍作戰部隊的規模而言,這一失事比例相當驚人。在這些事故中,約有40%是由於飛行員人為因素造成的,這與印度空軍長期缺乏高級教練機,飛行員訓練水平得不到有效保障有直接幹係。

其實,早在20世紀80年代,印度空軍就開始尋求引進高級噴氣式教練機,但因價格分歧、軍售醜聞等種種原因而遲遲未果。

時至今日,印度空軍教練機機隊裝備的仍然是一些“老掉牙”的初、中級教練機,包括HPT-32、HT-2、BAE-748和HJT-16“基蘭”教練機等。

同時,隨著近年來“幻影”2000H、米格-29和蘇-30MKI等第三代戰機的大量引進和列裝,印度空軍正在醞釀對飛行訓練大綱做重要修訂,計劃將兩級訓練體製改革為初、中、高三級訓練體製。

正是在這一背景下,印度在加緊向俄羅斯、英國、法國和捷克等國尋求購買先進噴氣式高級教練機的同時,也初步擬定了自行研發國產高級教練機的計劃。

發展曆程

不過,印度軍工技術原始儲備不足,製造工藝比較落後,在自主研發飛機、主戰坦克等高技術武器裝備時舉步維艱,困難重重。

自獨立以來,印度迄今為止僅自主研發成功過兩型飛機,分別是曇花一現的HF-24“風神”戰鬥轟炸機和老式的HJT-16“基蘭”噴氣式教練機。

作為印度空軍的一號工程,“光輝”輕型戰鬥機投入巨大、研製時間更是已長達20多年,但目前該機仍處於試飛階段。鑒於此,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認識到,要直接開發國產高級教練機難度太大,風險不小,因此決定首先研製一種中級教練機,進行必要的先期技術積累和一些技術項目的預研,為未來的升級奠定基礎。

1997年,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向印度空軍司令部提交了HJT-36中級教練機項目方案。1998年2月,HJT-36的設計模型首次在新加坡航展上進行了展示。同年10月,HJT-36的全比例模型首次在印度航空展上展出。1999年7月,印度政府正式授予IJT項目18億盧比(約合4200萬美元)的發展合同。飛機的具體設計工作由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設計綜合分公司負責。

2000年,HJT-36開始原型機的製造和飛機主要部件的選定工作。當年,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選擇了法國透博梅卡公司的拉紮克04H20渦扇發動機作為HJT-36原型機的引擎。2001年6月,又確定史密斯航宇公司為航空電子綜合係統的開發商。

與此同時,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還在俄羅斯、法國的幫助下加緊對HJT-36進行氣動外形的風洞測試,得出的參數被用在了外形設計中。

2003年2月,HJT-36開始進行地麵測試工作。同年3月7日,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首席試飛員辛格駕駛第一架HJT-36原型機(S-3466)在班加羅爾上空成功地進行了首次試飛。兩周後,該機又完成了首次官方試飛。

2004年3月26日,HJT-36的第二架原型機(S-3474)進行了首次試飛,S-3474為雙座型,後駕駛艙也安裝了彈射座椅,必要時兩名飛行員均可彈射出座艙。

截至2005年3月,HJT-36的兩架原型機已經完成了130多次試飛。根據印度和俄羅斯最近簽署的協議,HJT-36在正式生產時將采用俄羅斯土星公司的AL-55發動機。印度空、海軍將采購210架該型機,其中海航型24架。目前,印度空軍已訂購了100架該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