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虎城小試牛刀,初戰告捷,威名大振,顯示的勇猛無畏和軍事才能。
對他日後大半生的戎馬生涯,和成長為有功於中華民族的著名將領,起了重要的奠基作用。戰後,楊虎城審時度勢,知道再幹下去必然吃虧,就率部東去大荔、朝邑,投靠了當地駐軍王銀喜、白林子部,當即被任命為護國軍第三混成團第一營營長,開始了正式的軍旅生涯。
(原載《蒲城英烈》第一輯)
(三)楊虎城泣告全國書萬急:南京中央黨部,國民政府,各院部,各委員會,南昌總司令蔣,北平副司令張,漢口行營主任何,開封行營主任劉鈞鑒:各省市黨部,各省省政府,各督辦,各總指揮,各司令,各師旅長鈞鑒:全國各機關,各法團,各報館鈞鑒:連奉副司令指皓(十九日)號(二十日)兩電,通告日軍侵據沈陽、營口、安東、長春等處,解除我國軍警武裝,噩耗傳來,發指皆裂。日本帝國主義素以強暴憑淩我國,甲午以還,侵略日亟。曆數吾國痛史,率由日人構成,五卅之血跡猶存,萬寶山之慘案又起,今竟乘我洪水浩劫之際,義昧恤鄰,狠同下石,違反國際公法,破壞東亞和平,無端稱兵,侵占遼沈。此而可忍,則亡國滅種即迫眉睫,刀砧魚肉寧無噍類。應請我政府嚴重抗議,促速撤兵,昭告全球,製裁強暴。尤祈我舉國上下,一致團結,共禦外侮。夫國自伐而後人伐,印度、朝鮮,可為殷鑒。吾國頻年禍亂,實足啟侮召亡。邇者軍事未戰,戰雲密布,內爭不息,外患隨生。言念阽危,可為流涕。伏願各省袍澤,全國同胞,懍鬩牆禦侮之訓,為安內攘外之圖,億兆努力,挽救危亡,庶幾戢強鄰鯨吞之心,免神州陸沉之禍。虎城分屬軍人,職司衛國,枕戈待旦,誌切死綏,痛心外患方深,惟冀同仇敵愾,披瀝陳詞,隻希垂察!十七路總指揮楊虎城叩。漾印。
(原載1931年9月24日《民意晚報》)
(四)毛澤東、彭德懷給楊虎城的信(1935年12月5日)
虎臣先生總指揮閣下:
(前略)及聞閣下之孫、馮兩師,亦由陝南向陝北開進,誠不識是何居心?如言保境,則敝軍並無問鼎長安之謀。如言進攻紅軍,則不計何立中、劉翰東、牛元峰、沈克等之慘敗,寧不計唐嗣桐、張漢民之覆轍?如言陝西,則閣下臥榻之側,眈眈者究是何人?蔣介石四十餘團久已深入陝甘,張學良主力近更陸續入陝。邵力子手無寸鐵,閣下已為之惴惴不安。倘易之何柱國或張學良手下任何一人,則閣下之綏靖主任、地方權力,當有存乎?馮欽哉已為蔣介石拉去,孫蔚如能保其不為馮欽哉第二乎?如言國家,則今日者,乃亡國滅種之日也。凡屬愛國誌士、革命軍人,應如何泣血椎心,一致奮起,為抗日討蔣而戰。蓋日本帝國主義實我民族國家之世仇,而蔣介石則通國人民之公敵。日本而無蔣介石,則吞並華北滅亡中國之詭計不得售;蔣介石而無日本,則其賣國家、戮民眾、禍軍隊、排異己之奸謀不得逞。是以抗日反蔣,勢無偏廢。建義旗於國中,申天討於禹域,驅除強寇,四萬萬具有同心,誅戮神奸,千百年同茲快舉。鄙人等衛國有心,劍履俱奮,行程二萬,所為何來?既達三秦,願求同誌。倘得閣下一軍,聯鑣並進,則河山有幸,氣勢更雄,減少後顧之憂,增加前軍之力,鄙人等更願聯合一切反蔣抗日之人,不問其黨派及過去之行為如何,隻問今日在民族之危機關頭是否有抗日討蔣誠意,凡願加入抗日討蔣之聯合戰線者,鄙人等無不樂與提攜,共組抗日聯軍,並設國防政府,主持抗日討蔣大計。此政府應有適合民心統一意誌之十大綱領,具見十二月一日蘇維埃中央政府與革命軍事委員會所發宣言。如苟同意,即祈派遣代表前來蘇區,商洽一切。重關百二,誰雲秦塞無人,故國三千,慘矣燕雲在望。亡國奴之境遇,人所不甘,階下囚之前途,避之為上。冰霜匝地,勉致片言,風雨同舟,願聞明教。專此布臆。
順頌勳祺毛澤東彭德懷十二月五日(原件存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