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接收工作,召集了商民、市民、文教等各種座談會及群眾大會,宣傳了黨的政策,初步安定了人心。並撥麥23石,及時救濟了貧苦群眾和受災難民,群眾情緒很好,開始向我們靠攏。這是做好接收工作的重要原因之一。
光複後的工作,是在野政直接領導與具體幫助下進行的。由於前段對敵偽物資基本清理,各種機構初步建立,二次接收主要是政權方麵……不僅要城鄉並進,而且要接建並進。即一方麵接收,一方麵自上而下地建立或暫時利用,或另行指定,建立臨時政權,或作某種必要的清理。所以光複後黨的主要任務是立即采取必要措施,迅速安定人心,恢複社會秩序。在這個方針下,貿易、銀行、稅局逐漸建立,門市部開始營業,本幣占領市場陣地,供給市場以必要物資,進行了較深入的群眾工作與文化教育的初步改革。二十餘日後社會秩序大體恢複,基本結束了接管工作。
建設人民政權,摧毀保甲製度蒲城政權的建立,經過一個較長期的複雜鬥爭。全境解放前存在幾種不同情況的政權:一是由我們所建立,且經過部分改造的(如高廣五鄉及永豐一部分);二是少數堅決為敵服務的;三是親我的兩麵政權即保持敵方名義而應付,對我則通風報信,解放後保存物資;四是真空地帶,即我們尚未建立政權,而敵方保甲人員在我打擊下亦不敢立足;五是最大的一部分,雖為保甲政權,但實際上兩頭應付。而區政權除高廣、東黨、堯山、馬湖4個區為1948年先後建立外,其他11個區是在第一次解放後先後建立的。
解放後,為了迎接繁重的支前工作,又因群眾條件尚未成熟,我們幹部又很缺乏,所以對第二種堅決廢除,另指派人建立臨時政權,以推動工作外,對四、五兩種則是在我們指示下,臨時利用而逐漸改造;對第三種政權之人員,因前期尚有貢獻,經改造後仍調離地區使用。經過半年來的工作,利用人員除個別因表現積極,經改造尚留用者外,大部分已經改造或經人民選舉而替代,蒲城政權今天已基本上由人民奪取過來。
發動群眾,完成支前任務支前工作,解放後一直沒有放鬆。尤其5~6月,19兵團過境,為保證物資供給,前後借糧2萬餘石;動員群眾整修公路,架橋3座,修船兩隻,協同渭白修通輕便鐵路;出動長期擔架280副,並發動婦女做軍鞋5萬餘雙。
為了迎送西進大軍……曾抽調大批幹部發動群眾支援,各級成立支援會,沿途糧站44處,搭設開水棚,幹部群眾向部隊獻花、獻旗、獻水,幫挑行李,縫洗衣服,迎送中鑼鼓喧天,出刊黑板報和支前通報,使支前工作形成轟轟烈烈的群眾運動。既保證了西進大軍的順利過境,又鼓舞了部隊士氣,也提高了群眾的政治覺悟。建立人民武裝,肅匪清特,安定社會秩序蒲城人民武裝由1946年後季開始建立,1948年3月後又建立了4個區遊擊隊,總數近百人。冬季永豐戰役後,永豐、孫鎮區遊擊隊也成立起來。
今春蒲城解放時,縣大隊共39人,各區遊擊隊合計71人(永豐未計),總計110人。接收中大為發展,20餘天後即達到271人,7月部隊集中整編時已有320人。經清洗和調出後,現在獨立營共152人。警衛隊(44人)及分駐所分警共77人,武裝力量總數為229人。這些武裝基本上是由地下黨拉起的,經過數年或數月的遊擊戰爭鍛煉,所以具有質量尚好和較能戰鬥的特點。
民兵除高廣、孫鎮、馬湖、黨睦外,其他各區正在建立。尤其孫鎮四鄉的民兵,過去配合遊擊隊堅持敵後鬥爭,保護群眾利益的光榮事跡,已成為我縣民兵的範例。
蒲城全境解放後,公開的成股敵人即已絕蹤,但散匪、暗藏特務,仍以打黑槍、搶劫、暗殺、造謠等方式,進行破壞與搗亂。經專門機關及全體幹部的努力,半年來共破獲案件44件(包括匪案16、特案17、盜案11),涉及87人,已處理者41人,尚管押者46人。
公安局管訓室繼續管訓者尚有14人,均係敵黨團重要負責人。其中5個係叛徒,3個CC,一個特嫌。
黨團特登記工作,根據縣公安局及9個區的材料,已登記者195人。經登記後除43人受管製,8人管訓,22名便特按時集中訓練外,大部辦理手續即令回家。在登記中解釋了我黨政策,打消了顧慮,對進一步安定社會秩序,集中力量打擊地主階級當權派,在事前是個必要的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