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城剛解放,私人經營的舊戲院(培風社),被三軍武裝接收勉強將五六十個演員帶走,結果跑了30餘名。城工委員會的工作,應有始有終的計劃、領導、檢查及總結工作。接收的實踐經驗告訴我們,為了把入城工作搞好,迅速恢複正常的社會秩序,首先在組織領導下,必須有統一的指揮,而且領導單位變更時,要有清楚的交接工作。接收對象,事前一定要調查清楚。如接收文化服務社時,突然不準接收;舊縣府的監獄,縣城解放時犯人跑了大半(16個),接管後因警衛員質量差,又跑了4個,僅餘3名不願跑的政治嫌疑犯,致使舊警察局局長何光奎(大特務)漏網。

關於應逮捕的反革命分子名單,應及早批準發下,以便治安組下決心、想辦法去捕。接收到的物資,最好封存或運至安全地帶,以便在城工會議上決定統一支配比較妥當。武器應統一由城工委員會接收,並開收據。撤退工作概況撤退工作做得很粗糙,時間也很迫促。3月17號傍晚,縣府接到野勤方仲如同誌的信,讓城內所有機關統於該日午夜前撤退完畢,方向是東北。

當時由城內撤出200餘人,接著遂通知機關。幸虧那天還動員了八九十輛大車,裝運了物資,否則大部物資恐都丟掉。因為前幾天富平反複,縣上遂下決心轉移物資,因為怕白天轉運影響人心,所以決定夜間啟程。臨走時未給全城居民出布告,說明反複局麵是暫時的,蒲城永遠是人民的蒲城。也未很好安置地下黨的組織,以致好多接近我們的群眾,都未及很好地撤退。更嚴重的是沒有布置城市及各區地下黨的工作,但各區的幹部、遊擊隊及家屬,均安全轉移,總計城關及區級幹部、遊擊隊、學校轉移出了700餘人。

因為領導上對時局反複的估計不足,以致許多糧食未及時運出,城內倉庫尚存1萬多斤糧,並有1小部分公文、檔案未運出城。

今後工作布置將所有撤出的幹部,集中起來組織訓練班,現在已到訓練班的為170人,如情況許可,計劃訓練二至三個月,其學習計劃、內容、步驟、辦法,不日即送上。

各區的遊擊隊員,集中整訓,監視敵人。劃為兩個遊擊區,洛東與高廣組織了兩個工作委員會,均有一主任委員,在東邊的是史智與縣大隊的王政委,負責指揮訓練;西邊的主任委員為劉拓同誌兼,並以盧昌春為副主任。

規定兩條任務:一方麵對敵鬥爭,攝取情報;另一方麵爭取時間,學習發動群眾工作,改造思想,以期穩健地掌握政策。

把幹部與遊擊隊員思想整頓起來的目的是,為熟悉新區政策與工作辦法,精神上準備配合主力軍,盡力支前,重新光複蒲城。在發動群眾的基礎上,徹底進行反封建勢力,繼而建黨、建軍、建政,爭取實現解放大關中和解放全西北的光榮勝利!

(原件存渭南地區公安處檔案室)

(三)縣委書記劉拓在中共蒲城縣第一次黨員代表會議上的總結報告(節錄)(1949年11月7日)

各位代表:

我縣自2月下旬解放,4月底光複,至今半年有餘。在上級黨委的正確領導下,經過全體幹部和群眾的共同努力,各項工作都取得了一定成績。

發動群眾工作蒲城全境解放後,我們在各項工作中,特別強調要發動群眾,分別打擊了敵特、惡霸的破壞行為,地主階級當權派首惡者多已歸案,有的管押、管訓,減少了群眾顧慮,為進一步發動群眾掃清了道路。群眾中積極分子成批湧現,不僅建立了黨團組織,而且建立與發展了農會,現已建立鄉農會10處,村農會294處,會員發展到3471名。縣農會籌委會已於9月9日正式成立,黨睦、永豐還成立了區農會籌委會。

接管工作2月22日蒲城解放,至3月18日撤出前共25天,在西野政治部及三、六軍直接領導和支持下,接管工作基本執行了黨的正確政策。入城前縣委研究了城內概況,集中數十名幹部學習了入城紀律和業務知識,作了必要的思想、組織和物質準備。進城後野政在方針上予以指導,並派大批幹部幫助工作,使接管工作基本執行了“先城市、後鄉村,各按係統,自上而下,原封不動,先接後分”的原則。先後接收了縣政府及所屬機關21處,中學兩所,完小5所,處理敵偽人員117名,散兵遊勇557人,各種物資一部,逮捕了一些特務及反革命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