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項目四 分娩哺育豬舍的飼養管理技術(2 / 3)

母豬哺乳期飼養管理的主要目標:一是努力提高母豬的采食量,攝入更多的營養,從而提高母豬的泌乳力,保證仔豬的成活和快速生長;二是合理控製母豬哺乳期體重損失,保證母豬在斷奶時擁有良好的體況,使其能在斷奶後短時間內發情,並保證排卵質量和順利進入下一個繁殖周期。

一、哺乳期母豬的飼養

1.哺乳期母豬的營養及日糧組成

母豬在哺乳期間將分泌大量的乳汁,物質代謝較高,因此應供給母豬豐富的營養,飼喂優質的配合飼料,以滿足母豬的營養需求,從而保證母豬正常的泌乳量。

一般來說,哺乳期母豬由於泌乳和撫養仔豬而消耗能量和蛋白質等營養較多,需要從日糧飼料中獲得。如對於一頭體重150~180kg的瘦肉型哺乳母豬來說,每天至少需消化能63.01MJ;按哺育10頭仔豬來計算,則每天約需提供728g可消化蛋白質方能滿足母豬的營養需求。如果母豬日糧中的能量和蛋白質供給不足,則直接影響母豬正常的體況、泌乳量及繁殖性能,進而影響仔豬的生長性能和健康狀況。建議高繁殖性能的母豬日糧粗蛋白水平為18%~19%,賴氨酸為0.90%~1.25%。生產實踐表明,日糧中的礦物質和維生素對維持哺乳期母豬的泌乳性能也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在飼喂哺乳期母豬時,除滿足能量和蛋白質的需求外,還應在配合飼料中添加適量的複合維生素添加劑和複合微量元素添加劑,有條件的可多喂些優質的青綠多汁飼料。

為保證哺乳期母豬正常的營養需求,生產中對其日糧組成有特殊的要求,如在配合日糧時原料要多樣化,飼料原料應選擇一些優質、易消化、適口性好的原料,禁止使用發黴變質的飼料原料。在日糧配合時,一般是將植物性蛋白質飼料(菜粕、豆粕)和動物性蛋白質飼料(魚粉)相互搭配,並可添加脂肪。哺乳期母豬日糧中添加8%的動物性脂肪,可提高乳產量及乳中幹物質和乳脂含量,有利於促進仔豬生長發育,提高仔豬斷奶窩重。有條件時可提供青綠多汁飼料,且精飼料與青飼料的比例為1∶(4~5)。

2.日糧飼喂量

要始終保持母豬哺乳期具有良好的食欲,就要掌握好哺乳母豬的日糧喂量。一般來說,母豬分娩當天必須減料,甚至可以停喂半天料,隻供飲水,分娩後第一天每頭每天僅喂1kg飼料,分娩後1周內,每頭每天增喂飼料,到分娩後7d增加到哺乳期母豬的正常飼喂量,即每頭日糧6kg,一直維持到斷奶,應在仔豬斷奶前酌情減料。以後又每天減少0.5kg的飼料,到每天每頭飼喂2.5kg飼料。這種飼養方法是比較科學的,既滿足了母豬哺乳所需的營養,又可保持良好的食欲,使母豬能夠采食足夠數量的飼料。

母豬在哺乳期體重會減輕,但要注意哺乳後期不要讓其體重減輕太快、太多,要保持一定的膘度。要根據母豬的具體情況,合理調整日糧喂量,做到看膘喂料,體重減得多且掉膘快的母豬應盡可能多喂飼料,而對於膘情較好的經產母豬和初產母豬,應在整個哺乳期保持均衡的營養。哺乳母豬的飼料喂量和組成切忌突然變更,以免引起消化係統疾病,影響乳的產量和質量,甚至引起乳房炎。

另外,還要注意經常供給清潔的飲水,母豬泌乳需水量較大,隻有保證充足清潔的飲水,才能有正常的泌乳量。豬舍內最好設置自動飲水器和儲水設備,使母豬隨時都能飲水,並盡可能做到濕拌飼料投喂。

3.飼喂次數

哺乳期母豬最好是常備料、常備水,讓母豬隨意吃飽、喝足。如果采取頓喂的方式,則每天應喂4~5次,每次飼喂的時間要固定,盡量間隔均勻。晚上最後一次最早應在22:00為宜,否則母豬無飽腹感,夜間常起來覓食,造成母仔不安,從而增加壓死、踩死仔豬的機會,不利於母豬泌乳和母仔安靜休息。夏季為增加采食量,應多喂勤添。

二、哺乳期母豬的管理技術

給予哺乳期母豬正確精細的管理,對提高母豬泌乳量極為重要。

1.創造舒適安靜的生活環境

母豬整個哺乳期約有2/3時間處於休息和睡臥狀態。要保持母豬舍的環境安靜,不侵擾母豬,使母豬安靜哺乳和休息。豬舍還要保持溫暖、幹燥、衛生和空氣新鮮,及時清理糞汙,定期消毒。舍內適宜溫度一般保持在18~22℃,或分娩後第1周27℃,第2周26℃,第3周24℃,第4周22℃。

冬季應注意防寒保溫,應有取暖設備,防止賊風侵襲;夏季高溫季節應注意防暑降溫,防止母豬中暑,可通過人工製冷、屋頂噴水降溫、水簾降溫、通風等措施,降低舍內溫度,減少哺乳期母豬熱應激。需要注意的是,欄舍衝洗和給豬體衝洗的時間不宜過久,采用滴水降溫時,應控製好水量大小,以免舍內濕度過大。

2.運動

適量的運動有利於提高母豬泌乳量、改善乳質,促進仔豬發育。因此,有條件的豬場,可讓母豬每天帶領仔豬做適當活動。現代規模化豬場多采用限位欄飼養,限製了母豬的運動。

3.積極調教

加強初產母豬的調教訓練,讓其養成兩側臥躺哺乳的習慣,便於仔豬吸奶,防止一側乳房乳腺萎縮或發生乳房炎。如果母豬產仔過少,可采取拆窩、並窩的哺乳方法,積極調教,以保持乳房的正常泌乳。

4.保護母豬的乳房和乳頭

母豬乳房、乳腺的發育與仔豬的吸吮有很大關係,特別是頭胎母豬,一定要使所有的乳頭都能均勻利用,以免未被吸吮利用的乳房發育不好,影響泌乳量。在實際生產中,盡量使仔豬數與母豬的有效乳頭數相等,防止未被利用的乳頭萎縮,從而影響母豬下一胎的泌乳性能。若一窩仔豬過多或過少,可對超過14頭或不足7頭的仔豬進行並窩,但都必須在吃足初乳後進行。若沒有並窩條件,可采取讓一頭仔豬吃幾個乳頭,尤其是母豬後部的乳頭,要讓仔豬吸吮,以免萎縮。應保持乳房幹淨,防止汙染。此外還應注意飼養母豬的圈欄應平坦,特別是產床要去掉突出的尖物,防止損傷乳頭。

5.預防乳房炎的發生

母豬分娩後,每天用溫生理鹽水清洗按摩母豬的乳房1~2次,可以減少乳房炎的發生。如果已經發生乳房炎,可以增加按摩次數,同時配合藥物治療。

6.注意日常觀察

飼養員應晝夜值班,保證全天不斷人。應注意觀察母豬吃食、糞便、精神狀態及仔豬的生長發育,以便判斷母豬的健康狀態。如有異常,及時報告獸醫,檢查原因,采取措施。

7.缺乳母豬的處理

對於缺乳母豬,首先要分析缺乳的原因,區別對待。如對由於母豬妊娠期飼養不當、膘情過差、消瘦無乳的,應采用能量和蛋白質含量高的飼料加強飼養,飼料組成中要有優質魚粉等蛋白質飼料;對膘情好無乳的母豬,則應適當控製飼料量,有條件的應多喂一些青飼料,同時配合一些催乳藥物,如催乳片、益母生等;對患乳房炎、子宮炎的母豬要盡早治療;對在哺乳期因失重過多而瘦弱的母豬,要適當提前斷奶,否則會影響其以後的繁殖性能。

三、提高母豬泌乳量的技術措施

生產實踐表明,母豬乳汁的數量和質量直接影響到仔豬的成活率、斷奶體重及抗病力。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哺乳期母豬泌乳量,改善母豬的乳汁品質至關重要。

1.母豬的泌乳特點

母豬的乳腺構造與其他家畜不同,母豬的乳房是各自獨立互不相通的,各個乳房的泌乳量也不盡相同,一般前部乳房的泌乳量多於後部乳房。母豬的乳池已極度退化,沒有乳池儲存乳汁,因此母豬不能隨時排乳,仔豬也不能隨時吃到母乳。

豬乳的分泌在分娩後最初2~3d是連續的,這有利於出生的仔豬找到乳頭吃乳,以後是仔豬拱揉母豬乳房才能放乳,每次放乳的持續時間很短,一般隻有10~20s,多則幾十秒。母豬產後大約每隔1h放乳1次,每晝夜平均22~24次。隨著泌乳期的進展,間隔時間逐漸拉長。母豬在放乳前,先發出哼哼聲,稱為“喚奶”,仔豬聽到後很快就會聚集在母豬腹部附近,待仔豬用鼻嘴拱揉乳房2~5min後,便開始放乳。

2.影響母豬泌乳量的因素

(1)品種:品種不同,其泌乳量差別較大。一般大型高產的瘦肉型或兼用型品種如杜洛克豬、漢普夏豬、長白豬等的泌乳量都比較高,通常白色品種比有色品種多,雜種比純種多。

(2)初配年齡:初配年齡過早或過晚都不利於母豬的泌乳。通常在母豬第二、三個發情期配種是適宜的,但也要注意母豬體重的大小。

(3)母豬胎次:一般第一產泌乳力較低,二、三產上升,六、七產以後下降。初產母豬的泌乳力低於經產母豬,老齡母豬的泌乳力最低,嚴重影響仔豬的哺育成績。

(4)窩產仔數:窩產仔數多,對刺激乳腺發育和泌乳有很大作用。通常,窩產仔數多的母豬其泌乳量明顯要高於窩產仔數少的母豬。

(5)環境因素:安靜、舒適的環境中,有利於母豬泌乳。在炎熱、潮濕、寒冷的環境中,不利於母豬泌乳。

(6)營養因素:營養是提高母豬泌乳量的決定性因素。母豬晝夜哺育仔豬,營養付出與體力消耗都很大,應盡量增加精料喂量,滿足能量、蛋白質、必需氨基酸(特別是限製性氨基酸)、礦物質、維生素等營養的需要。

3.提高母豬泌乳量的幾項措施

(1)保持良好的飼養環境:泌乳母豬圈舍應保持清潔幹燥、通風良好,並定期消毒豬圈、走道及用具,有條件的豬場應讓泌乳母豬多運動,多曬太陽。泌乳母豬圈舍適宜的環境溫度應為15~25℃,相對濕度不應超過75%,這樣的環境可以提高采食量和營養物質轉化率,增加產乳量。冬季應注意防寒保溫,防止賊風侵襲,夏季應注意防暑,防止母豬中暑。環境條件不佳和飼養管理不當會對母豬的泌乳產生不良影響,尤其是當母豬給仔豬哺乳時,如果豬舍內嘈雜,或者對母豬有驚擾動作,容易使母豬中斷哺乳。如果反複出現這種情況,將嚴重影響母豬的泌乳能力。

(2)保持良好的食欲和體況:母豬不能保持良好的食欲就不能采食足夠的飼料而影響泌乳。母豬食欲的好壞與飼料質量和飼喂方法有直接關係。要喂給適口性好、質量高的飼料,供給充足的飲水,夏季采取降溫措施,保持母豬的食欲旺盛。飼料的種類要穩定,不要經常更換。要根據母豬體況,做好母豬產前減料、產後逐漸增料的工作。膘情較好的母豬,一般在產前3~5d開始減料。特別肥胖的母豬,也可在產前10d左右開始減料。分娩當天可以停喂,產仔時或產後幾小時可以給母豬飲喂溫麩皮水(1份麩皮加10份水)。產後要逐漸給母豬加料,一般在產後5~7d把料加到正常喂量,切不可加料過急,以防影響母豬食欲和發生乳腺炎。對於產前瘦弱的母豬,不但不應減料,還應適當加料。

(3)提供高質量的配合飼料:在哺乳期,母豬要把大量的飼料轉化成乳汁供給仔豬,除動用自身積蓄外,大部分要利用提供的飼料。豬場應為泌乳母豬配製高質量的全價配合飼料,飼料適口性好,含有足夠的能量、蛋白質、維生素和無機鹽等營養素。

(4)添加油脂:在母豬預產前10d及哺乳期的飼料中添加油脂(動物油脂及大豆油),每天添加200g,可提高泌乳量18%~28%,並可提高乳脂率。

(5)供給充足清潔的飲水:母豬在哺乳期要分泌大量乳汁,除消耗能量、蛋白質等大量養分外,還需消耗大量水分,所以要保證清潔飲水的供給。

(6)適當增喂青綠多汁飼料:由於青綠多汁飼料適口性好,富含維生素,水分含量高,在母豬飼料中適當搭配一些高質量的青綠多汁飼料,可提高泌乳量。但飼喂的青綠飼料一定要新鮮,喂量應由少到多,逐漸增加,而且青綠飼料要與配(混)合精飼料適當搭配,最好用打漿機把青綠飼料打成青漿,混於精飼料中飼喂。青綠飼料越新鮮,品質越好,營養越豐富。而發熱變黃的青綠飼料,適口性差,營養損失量大,故要少喂;腐敗黴爛的青綠飼料能引起母豬中毒死亡,絕不能喂。

(7)藥物催奶:母豬哺乳期間,在飼料中添加具有健胃助消化功能的中草藥,同時有增加泌乳量的作用。如中草藥王不留行30g、金剛豆100g(或穿山甲30g)、通草20g、天花粉20g、北芪25g、黨參30g、當歸15g,清水煎煮後,取藥汁加入0.5kg大米粥內(最好是糯米),1次內服,每天1劑,連服2~3d;另外,中藥通草煎水,拌在飼料中飼喂,1d兩次,連用3d,也可健胃促奶;若母豬過瘦,隻分泌部分初乳便很快不再泌乳的,可用豆漿、魚湯等含蛋白質高,易消化的飼料飼喂,同時按以下方劑:黨參50g、黃芪50g、熟地黃50g、通草40g、穿山甲40g、王不留行50g,加水煎服;若母豬產後並發生炎症而產生厭食、少食、精神倦怠、乳房紅腫,以及少乳或無乳的,在用抗生素對症治療的同時,用益母草50g、當歸30g、紅花20g、川芎20g、蒲公英50g、金銀花50g,加水煎服,每天1劑,連服2~3d輔助治療,有不錯的療效。

(8)做好乳房按摩與護理:按摩能促進乳房的發育,並可預防乳腺炎。按摩時乳房的血液量增加,營養物質大量進入其組織,新陳代謝增強,平滑肌的緊張度開始增加,直至哺乳期結束為止。按摩前先用溫水(約40℃)洗淨乳房並擦幹,然後從上至下按摩乳房整個表麵,再對每個乳房及乳頭進行深層按摩,每天至少進行1次,每次約需20min。在擦洗、按摩乳房的同時,注意檢查乳房有無腫脹及皮膚有無損傷(擦傷、裂痕、結痂等),然後采取針對性的護理措施。

(9)做好疫病預防工作:除加強飼養外,應充分做好哺乳期母豬的各項管理工作。要根據豬群實際情況,做好母豬繁殖障礙病等疫病的預防工作。

任務三 初生仔豬護理

初生仔豬通常指1~7日齡的仔豬,精心護理好初生仔豬,是減少死亡,提高仔豬成活率,實現養豬高效益的重要技術保證。仔豬出生後除用毛巾清除其口腔和全身的黏液、斷臍、剪牙等以外,還應做好以下護理工作。

一、盡早吃足初乳

初生仔豬不具備先天免疫能力,必須通過吃初乳方能獲得免疫力。所謂初乳,即母豬分娩後3d內分泌的乳汁,其顏色呈淡黃色至淡棕黃色,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免疫抗體(免疫球蛋白)及鎂鹽等,對初生仔豬具有特殊的生理作用:一是初乳中蛋白質含量高,脂肪含量低,這符合仔豬迅速生長對於蛋白質的需要和初生仔豬消化力弱,不能消化大量脂肪的特點;二是初乳中含有較多鎂鹽,具有清瀉性,可促進其胎便排出,不發生便秘;三是初乳的酸度較高,可預防胃遲緩,促進其消化道活動;四是初乳中含有較多的抗體和仔豬可利用的熱源基質,仔豬通過早吃初乳,可及早地獲得能量和抗體,從而使初生仔豬獲得被動免疫,增強其抗病能力。母豬初乳中蛋白質含量很高,每100mL中含總蛋白15g以上,但維持的時間較短,3d後即降至0.5g。仔豬出生後24h內,由於腸道上皮對蛋白質有通透性,同時乳清蛋白和血清蛋白的成分近似,因此,仔豬吸食初乳後,可將其直接吸收到血液中,免疫力迅速增加。腸壁的通透性隨腸道的發育而改變,36~72h後顯著降低,因此仔豬生後應盡早吃到初乳。

因此,為使全窩仔豬生長均勻健壯,提高成活率,初生仔豬吃初乳越早越好,一般要求12h內必須吃足初乳,且在吸初乳前,應清洗並消毒乳頭,把乳頭中的積乳先擠掉,因為積乳往往已被病菌汙染。若人工哺育仔豬,至少要讓母豬喂給2~3d的初乳。

二、固定乳頭

1.固定乳頭的目的

仔豬具有固定乳頭吃乳的習慣。生產中給初生仔豬固定乳頭吸乳的目的:一是減少仔豬吸乳時的爭鬥,並保證每頭仔豬吃足初乳;二是提高全窩仔豬的均勻度,並促使母豬乳頭充分發育,提高其泌乳量;三是增加斷乳窩重,提高其生產效益。因此,在仔豬出生後前3d,實行人工輔助固定乳頭的訓練,乳頭一旦固定下來以後,一般到斷奶時都很少更換。這樣,每次哺乳時,仔豬就會各就各位,不再亂搶乳頭,會安靜地吃奶。

2.固定乳頭的原因

母豬乳房沒有乳池,隻有母豬放乳時仔豬才能吸到乳汁,而母豬放乳時間一般隻有20s,個別小豬在放乳時如果未咬到乳頭就會吃不上乳。

母豬乳頭位置不同,泌乳量也不一樣,中間靠前的二、三對乳頭泌乳量多,最後一、二對乳頭泌乳量少。因此,初生仔豬第1次吸乳時應初步固定乳頭,一般把較弱的仔豬放在前邊的乳頭吃奶。

3.固定乳頭的原則

人工固定乳頭,應遵循的原則是:

(1)一頭仔豬隻能專吃一個乳頭:對於泌乳母豬來說,真正放乳的時間隻有10~20s,而初生仔豬又有搶占多奶頭固定為己有的習性。在這樣短暫的放奶時間內,如果仔豬吃奶的乳頭不固定,勢必相互爭搶乳頭,而錯過放奶時間。體重大者稱霸,也幹擾母豬正常放奶。隻有采取固定乳頭的措施,才能保證每頭仔豬在放乳時都有奶吃,才能吃足初乳。

(2)實現全窩仔豬發育整齊:在人工輔助固定乳頭時,將出生時弱小的仔豬固定在前麵幾對乳房上吃奶,而將健壯的固定在後麵的乳房上吃奶,這樣,使弱小仔豬獲得較多乳汁以彌補先天的不足,雖然後麵的乳房產奶少,但大仔豬拱奶力量大,可以促進後麵的乳房泌乳。

(3)有效乳頭都不空:對初產母豬來說,隻要膘情好,則所有的有效乳頭都盡量不空(沒有仔豬吃奶的乳房,其乳腺易萎縮),如果仔豬頭數不夠,可以從其他窩並入,或者訓練一頭仔豬吃附近兩個乳頭。

4.固定乳頭的方法固定乳頭多於仔豬生後2~3d完成,一般分為自然固定法和人工固定法。如果母豬有效乳頭比仔豬多、仔豬發育又較為均勻時,用自然固定法;當母豬有效乳頭不那麼多、仔豬搶奶現象嚴重而又發育不均時,則可采取人工固定乳頭。但在生產實際中,由於母豬的泌乳特點、仔豬的吃乳習性和仔豬的用途等各不相同,因此固定乳頭的方法也有講究。

(1)商品仔豬乳頭的固定方法:商品肉豬的生產,生產者追求的是群體的均勻性和較大的斷奶窩重。因此,一般先讓仔豬自己尋找乳頭,待大多數仔豬找到乳頭後,再對個別弱小或強壯爭奪乳頭的仔豬進行調整,把弱小的仔豬放在前邊乳頭上,體大強壯的放在後邊的乳頭上。固定乳頭主要以仔豬自選為主,個別調整為輔,要特別注意控製搶乳頭的強壯仔豬,幫助弱小仔豬吸乳。

(2)種用仔豬乳頭的固定方法:種用仔豬的生產,生產者首先追求的是仔豬的實用性和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其次才是群體的均勻性。因此,一般要控製仔豬自己尋找乳頭,即初生後經過選擇,把符合留種標準的仔豬優先安排在前邊乳頭上吸乳,其他仔豬則在剩下的乳頭中按商品仔豬固定乳頭的方法進行調整。

三、防寒保溫

初生仔豬大腦皮層發育不全,下丘腦的傳導功能還不完善,不能分解體內儲存的能源物質來調節體溫。寒冷對仔豬的直接危害是凍死,而寒冷又是壓死、餓死和下痢的誘因,所以初生仔豬的保溫工作非常重要,是提高初生仔豬成活率、改善仔豬均勻度、提高仔豬斷奶窩重的關鍵。仔豬正常體溫約為39℃,剛出生後6h內所需要環境溫度為35℃,出生7h後的環境溫度為34℃;2~3日齡為31~33℃;4~7日齡為28~30℃。可見,仔豬的適宜溫度隨著仔豬日齡的增長逐步降低。

現代養豬生產多實行常年均衡產仔,設有專門供母豬產仔和育仔用的分娩哺乳舍,舍內溫度應根據各地區的氣候條件,靈活機動地設置防暑降溫和防寒保溫設備。在寒冷季節,生產中采取的防寒保溫措施有以下幾點:一是產房大環境的防寒保溫,一般將圈舍大門掛上棉簾,關閉門窗,堵塞風洞,設暖氣取暖等,使舍內環境溫度最好保持在22~23℃。若舍溫過高,會影響母豬采食和泌乳;二是在產仔欄一角設置仔豬保溫箱,為仔豬創造一個溫暖舒適的小環境。仔豬保溫箱有木製、水泥製、玻璃鋼製等多種,仔豬可自由出入。在仔豬保溫箱內采用紅外線燈取暖,既保證仔豬所需的較高溫度又不影響母豬。紅外線燈多采用250W,懸掛在保溫箱的上方,懸掛高度不同溫度也不同,紅外線燈懸掛的高度,可根據仔豬的需要調節,照射的時間可視環境溫度靈活掌握。也可在仔豬保溫箱內鋪一塊仔豬保溫板(電熱板),在無電源或為降低耗電支出時,也可以在保溫箱內鋪幹淨的麻袋片等。這樣就會確保初生仔豬適宜的環境溫度,同時也實現了同一個分娩欄,有兩種小氣候環境,即保溫箱外舍溫可調整到22~23℃,保溫箱內的溫度可調整到30℃左右,不但不影響母豬正常采食量和泌乳性能,而且初生仔豬既不會凍死又不易被壓死、踩死,也減少了仔豬接觸欄麵的時間,從而減少了受涼、受潮的應激,減少了感染機會,預防了下痢。

對半開放式豬舍,外欄白天可罩塑料薄膜采光取暖,晚間可通過覆蓋草簾保溫。

四、防壓

仔豬哺乳期死亡是養豬生產中常見的現象,也是導致養豬經濟效益低下的重要原因。導致乳仔豬死亡的原因很多,其中被壓踩致死的比例相當大,其原因主要有:

一是母豬產後疲勞,或因母豬肢體有病疼痛,起臥不方便,也有個別母豬母性差,不會哺育仔豬造成壓踩仔豬致傷死亡;

二是有些初生仔豬體質較弱,行動遲緩,對複雜的環境不適應,容易被母豬壓踩致傷死亡;

三是產房環境不良,管理不善造成被壓踩仔豬致傷死亡。針對以上原因,生產中常采取的主要防壓措施如下:

(1)設母豬限位欄:在母豬產房內設有排列整齊的分娩欄,在欄的中間部分是母豬限位欄,供母豬分娩和哺育仔豬用,限位欄兩側供仔豬哺乳、自由活動和補料使用。由於母豬限位欄限製了母豬大範圍的運動和躺臥方式,使母豬不能“放偏”倒下,而隻能先腹臥,然後伸出四肢側臥,這樣使仔豬有躲避的機會,以免被母豬壓死。

(2)保持環境安靜:分娩哺乳舍內防止突然的聲響,杜絕閑雜人員進入,以免豬受到驚嚇。仔豬要剪去犬牙,固定好乳頭,防止仔豬亂搶乳頭或咬傷乳頭而造成母豬起臥不安而壓踩仔豬,造成仔豬死亡。

(3)精心護理:提高飼養員的素質,完善崗位責任製,要求飼養員對母豬和仔豬都要進行耐心細致的飼養管理,保持母豬良好的泌乳性能。仔豬1~2日齡可將其關入保溫箱中,定時放出吃乳,減少仔豬與母豬接觸,從而減少壓死仔豬現象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