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項目一 後備豬舍的飼養管理技術(2 / 3)

(5)後備種公豬的利用:後備種公豬飼養到一定年齡後,公豬出現了性行為,如爬跨並射出精液。豬的性成熟隨品種、飼養管理以及所處環境不同而異,我國地方品種特別是南方的地方豬種性成熟早,而培育豬種和外來引進豬種性成熟晚些。一般情況而言,地方早熟品種的公豬3~4個月達到性成熟,培育和引進豬種要在6~7個月才達到性成熟。但這時身體發育還未達到成熟時期,生殖器官和其他組織器官尚未達到完全成熟的階段。因此,達到性成熟的後備種公豬,並不意味著可以配種利用。最適宜的初配年齡,一般以品種、年齡和體重來確定,地方豬種的後備公豬應在6~7月齡,體重為60~70kg時;晚成熟的培育豬種和引進豬種要在8~10月齡,體重為110~130kg時。剛開始配種時以每周使用2~3次為宜。過早配種會影響公豬的正常生長發育,縮短公豬的利用年限,而且導致所配母豬產仔數少,仔豬個小體弱。過晚又會使公豬性情不安,影響正常的生長發育,甚至造成自淫的惡癖。

(6)免疫接種:根據本場免疫計劃和免疫程序接種疫苗。

二、後備種母豬的飼養管理

成功培育後備母豬對提高母豬一生的生產性能影響極大,後備母豬飼養管理的好壞,不僅影響第1胎的產仔數和初生重,而且還會影響以後多胎生產成績。

1.飼養管理目標

後備種母豬的飼養管理目標:一是維持體況良好,既保證發育好又不過肥;二是使後備母豬充分性成熟以達到高繁殖率,提高母豬的使用率;三是根據種源和疾病情況,采取合理的藥物保健方案,最大限度地減少疾病傳入基礎母豬群,確保健康、合格的後備豬轉入生產線。

2.後備種母豬的飼養

後備母豬的營養不同於經產母豬,也不同於育肥豬,其營養狀況對其繁殖性能有重大影響。在養豬生產中,可根據後備母豬群膘情情況和配種計劃製訂優飼、限飼計劃,讓其在一段時間內體成熟與性成熟均衡發育,從而確保正常發育和正常發情,以期獲得最長的利用年限和最佳的繁殖力。有條件的可定期稱量,與生長發育標準比較優劣,並為調整飼養標準提供依據。

生長期(體重60kg前)為保證小母豬的身體得到充分生長發育,應采用自由采食的飼養方式。後備母豬要求骨骼和肌肉得到充分發育的同時,不能沉積過多的脂肪,生長速度不能過快,還需兼顧生殖係統的發育,因此在後備母豬體重達到60kg以後,必須分階段限量飼喂,所喂飼料必須是後備母豬專用料,不得再飼喂育肥料。培育期(體重60~100kg)要供給充足的鈣、有效磷和多維,適量添加含纖維素多的青綠飼料、麩皮等,但要限製能量的攝入。誘情期(體重100kg至第1次發情)應采用後備母豬料飼喂,仍需限飼。適配期(配種前10~14d)應進行短期優飼,比正常料量多1/3,同時根據母豬的體況可適當地在飼料中加拌一些營養物質,以增加背膘厚度和提高排卵數量。

(1)合理分群:在大欄飼養的後備母豬最好每周進行1~2次體重大小、強弱分群,體重差異最好不超過2.5~4.0kg,及時淘汰殘弱豬。剛轉入的後備母豬每欄4~6頭,隨著日齡和體重的增長而逐漸減少每欄的頭數,為母豬的吃料、躺臥、排便和運動提供一個寬敞、舒適的空間,促進其正常生長發育。

(2)加強運動:運動可促進後備母豬骨骼、肌肉正常發育,防止過肥或肢蹄軟弱,而且可增強體質,促進性活動能力的加強。後備母豬可定時進行驅趕運動或室外運動場運動,最好保證每周兩次或兩次以上,每次運動1~2h。夏季選擇清晨或傍晚涼爽的時間運動,冬季選擇中午溫暖的時間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