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回家以後,茶不思,飯不想,一天到晚光歎氣。嫂子問他發生了什麼事,他也不說。這樣一來,嫂子可著急了。因為諸葛亮哥哥臨去東吳做官時,再三囑咐要照顧好弟弟、妹妹。如果諸葛亮有個三長兩短該怎麼辦呢?嫂子思前想後,忽然心生一念:男孩子大了,是不是想成家了。於是她把諸葛亮叫到麵前說道:“我今天算猜中你的心事了。不用愁,不用急,我這就托人給你說親去。”諸葛亮一聽,還以為她知道了他和阿醜的事,於是紅著臉說:“嫂子操心也沒有用,你知道人家願意不願意?”嫂子把手一拍說:“憑你的相貌、人品、學識,誰家的姑娘會不願意?”
一聽說諸葛亮要娶親,四州八縣,十裏八村,大家小戶都跑來和他攀親戚。誰知說了一個又一個,不管閨女容貌有多竣家有多富,諸葛亮都不答應。這樣一來,嫂子又著急了:“好弟弟,這麼多閨女你都看不中,你到底是想尋月亮裏的嫦娥,還是想作玉皇大帝的女婿?”諸葛亮回答:“男兒娶妻,一為的是成家過日子,二為的是建功立業有個好內助。至於容貌醜俊,都是小事。”嫂子很為難:“娶個會過日子的媳婦倒不難,找個建功立業的好內助可不容易!不過,不管怎麼樣,嫂子要給你娶個稱心如意的媳婦,你放寬心好了。”
我們回過頭來再說與諸葛亮分手後的阿醜,一天到晚不是坐著呆呆地發愣,就是找個角落暗自垂淚,父親反複詢問、勸說也無濟於事。阿醜是父親的心頭肉,雖然相貌不漂亮,但品德、學問可是千裏挑一。看著閨女這副模樣,黃承彥急得團團轉。有一天,他忽然想到: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阿醜到了該找婆家的年齡了!我就這麼一個寶貝閨女,必須找個好女婿,否則,一則對不起早逝的妻子,二則可惜了女兒的德行與學問。我看阿醜的脾性、誌向和諸葛亮差不多,可容貌諸葛亮能看中嗎?不過,聽說成千上萬的人家都想選他作女婿,他就是不答應,也許他有不平常的打算?黃承彥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阿醜,阿醜雖然沒說什麼,但眼中露出了笑意,臉上的愁容也消失了。
第二天一大早,黃承彥來到諸葛亮家,對他嫂子說:“我家有一小女,論容貌萬萬配不上你家老二,可論品德、才能,不是老夫誇口,她確能配得上你小叔子。今天老夫不拘俗禮,親自登門為小女求婚,不知夫人意下如何?”嫂子一聽,心裏“咯噔”一下:聽人說,這老先生的閨女是遠近聞名的才女,可也聽說,那閨女的容貌夠醜的。憑我小叔子的才和貌,怎麼說也不能找她呀!於是急忙說:“老先生的來意我明白了,不過我得與弟弟商量商量,同時還得聽聽他哥的意見。就請您回去等我們的回音吧!”黃承彥囑咐了一番,回家去了。
嫂子一問諸葛亮,諸葛亮滿口答應。嫂子苦口婆心地說:“好兄弟,我不是那種隻重外表不重內裏的人,可你倆從外表上看也太不般配了,婚姻可是終身大事,你得三思呀!”諸葛亮紅著臉說:“嫂子隻管同意就是,娶了阿醜,我謝您還來不及呢!”嫂子了解諸葛亮的脾氣,歎了口氣說:“咱先甭做決定,明天去相相,相中了,給你娶,相不中,咱再找別人!”諸葛亮也隻好聽從嫂子的安排。
嫂子到了黃承彥家,從頭到腳把阿醜打量了一遍:阿醜雖說麵、發之色不好看,但也不像外人傳得那麼嚇人。再和阿醜攀談起來,更覺得這女子知書達理,才分過人,文靜賢惠,氣度不凡。不由得心中大喜過望。她對黃承彥說:“我們兩家就準備辦喜事吧!”
過了幾個月,遠近各村的人們聽說諸葛亮辦喜事了,都跑來祝賀,看熱鬧。有些人一看他娶得是阿醜兒,七嘴八舌議論不休,有的說諸葛亮傻,有的說他是一時糊塗,可是諸葛亮卻毫不在意。結婚以後,小夫妻互敬互愛,你幫我助,生活十分美滿。
後來,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和黃夫人告別了充滿甜蜜回憶的隆中隱居生活,去輔佐劉備打天下。從此以後,黃夫人協助丈夫征戰不息:火燒赤壁、三氣周瑜、五次北伐、七擒孟獲、治理蜀漢,同甘苦,共患難,可謂功績赫赫。到此時,人們才認識到了諸葛亮在婚姻大事上的遠見卓識。所以,這對夫婦的愛情故事在民間廣為傳頌。
不管傳說中的故事是否是真,事實上諸葛亮成了黃承彥的女婿之後,更加贏得了荊州名士們的尊重,名聲大噪,作為當地名士的地位也就更加鞏固了。當後來劉備來到荊州,吸收部分荊州士族加入劉備集團時,經當地名士司馬徽、徐庶的推薦,諸葛亮也就理所當然地出山,去實現他“興複漢室”的淩雲壯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