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1942年紅軍紅海軍損失:戰場陣亡(包括撤離中因傷死亡)因傷死於醫院病死等非戰鬥死亡失蹤、被俘傷病凍傷總計1941-1942年6月底111145020288329596130455922819898337386649677878137 1942年第3季度416569694705368968476711466671363952507557
1942年第4季度3109784934434842120344765577169461685814574041942
全年137361622022614915315152213475721577073582687369278
1941-1942年全期1838997321697384492385070347321426432427182511843098損失飛機14700架。其中戰鬥損失9100架。包括1600架轟炸機,1800架強擊機,4400架戰鬥機,1300架其他飛機。
損失107600門各種口徑的火炮迫擊炮。其中野戰炮12300門,迫擊炮82200門,高射炮1600門,反坦克炮11500門。
從這些數據看來,1942年紅軍的消耗不是一般嚴重,而且從兩軍的戰鬥傷亡交換率(除戰俘外)看,紅軍的戰鬥效率甚至大大遜色於1941年。如此慘痛的損失,一方麵由於1942年蘇軍質量的大幅度下降,更在於這些兵員被毫不留情地投入了絞肉機式的進攻中。如果從開戰時計算,紅軍的總減員已經接近1200萬人!
但經過1942 年的戰爭,力量對比還是對蘇聯人更為有利了。盡管在1942年12 月,東線德軍得到了7 個師的增援,各種德國陸戰師總數達到192 個。但到1943 年1 月1 日,兵力還是從三百多萬下降為2908800人。連同海空軍和仆從軍,蘇德戰場的軸心國兵力此時也不過400 萬左右。
同期,東線德軍坦克總數雖然還有2803輛(不含強擊火炮),但從1942年12月到1943年1月23日,整個東線可以使用的坦克,卻從1300輛下降為495輛。其中A集團軍群34輛,B、頓河集團軍群291輛,中央集團軍群167輛,北方集團軍群3輛。
相形之下,1943年初,紅軍對德作戰總兵力(包括海空軍和芬蘭方向)依然維持在600 萬左右。
裝備方麵,1943 年1 月1 日,紅軍有20600輛坦克自行火炮。其中,重型2000輛,中型7600輛,輕型11000 輛。
全軍火炮迫擊炮161600門,其中76炮23000門,107 或者更大火炮13700門,82毫米或者更大迫擊炮97500 門,反坦克炮14300門(45 炮14200門,57炮1000門),高射炮13100門(76毫米以上8000 門)。火箭炮3600門。
全軍飛機21900架,包括轟炸機5300架,強擊機5000架,殲擊機11600架。
在上述裝備中,有8100 輛坦克自行火炮,12300 架飛機,91400 門火炮迫擊炮,被用於對德作戰。
處於劣勢的德軍,戰略態勢在1943 年初也全麵惡化。東線北段和中段,德軍在蘇聯人不斷的猛攻下陷入被動的陣地戰;高加索德軍困頓於崎嶇的山區,看著亞洲的石油望“山”興歎;而在決戰中的東線南部,當德國第6集團軍幾十萬精銳大軍被斯大林格勒逐漸吞沒的同時,紅軍的新一輪打擊狂潮即將洶湧而至。
1942年12月東線德軍兵力調動(筆者綜合整理)(新增)第69步兵師,3個步兵團,1個炮兵團,原為陸軍總司令部駐挪威預備隊,調往北方集團軍群第18集團軍第28軍第5空軍野戰師,4個步兵營,1個炮兵營,得到高射炮營加強,調往A集團軍群第42軍(克裏木)第7空軍野戰師,2個步兵團,1個炮兵團,霍利德戰役集群第48 裝甲軍第8 空軍野戰師,4個步兵營,1個炮兵營,得到高射炮營加強,調往頓河集團軍群第9 空軍野戰師,4個步兵營,1個炮兵營,得到高射炮營加強,北方集團軍群第18集團軍第50軍第10空軍野戰師,2個步兵團,1個炮兵團,北方集團軍群第18集團軍第6裝甲師,第11 坦克團,第4 、114裝甲步兵團,第76裝甲炮兵團,來自西線,調往霍特戰役集群第57裝甲軍(撤離部隊)第1 裝甲師,原第9 集團軍第41裝甲軍,調往法國休整裝甲師摩托化裝甲步兵師山地師殲擊師步騎兵師警衛師空軍野戰師野戰訓練師後備師總計新增減少12月2012461211195419271注:1.本表以1941 年底東線146個師為計算基礎(包括黨衛軍“希特勒”師);2.統計時間為月底;3.本表不包括芬蘭戰區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