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五百三十六卷,在二十六史中差不多占到六分之一的比重。以往所編“二十四史”包括開明書店編印“二十五史”,都沒有把《清史稿》列入“正史”編入其中。但曆史是不能改寫的。如果一部中國曆史缺少清朝一代史事,便不足以完整反映和顯示中國封建王朝的全貌及其全過程的。因此,把《清史稿》列入“中華二十六史”是完全應該的。
現在,人們一般說來,都習慣於把中國古代史截止於清道光二十年即公元1840年鴉片戰爭。因為這一年外國資本主義入侵中國,使封建的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因此,從社會性質來說,鴉片戰爭前後的中國確實有著根本的不同。但是,作為一個曆史朝代清朝的統治到1840年並沒有結束,而是應該下限到1912年清帝退位。所以,清朝曆史實際上應該包括兩種社會形態,即既包括中國封建社會的末期,又包括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前期,清朝的曆史實際上達三百年之久。這中間,滿族創業和清朝建立時期,康雍乾三朝收複台灣,鄭克塽降清,大力經營邊疆地區,長期對準噶爾蒙古作戰,終於在乾隆二十二年即公元1757年攻滅準噶爾、翦除邊疆割據勢力,進一步對天山南北、蒙古西藏以及西南地區實行有效的行政管理,鞏固和增強了國家的統一,這一切都是值得十分重視和珍惜的。然而,清代雖然離今日很近,和現實息息相關,但清代史籍、檔案、碑版、實物,數量雖多,如《清實錄》達四千三百餘卷,《清三通》達四百六十六卷,《清朝續文獻通考》三百二十卷,《清朝經世文編》一百二十卷,清代所修地方誌就約六千多種等。但清史資料分散,未經整理,可謂雜亂無章,又缺少目錄、索引和工具書,因此《清史稿》仍是可供參考的一部比較係統比較完整的重要史書。關於清代通史性的作品,解放前有孟森的《通史講義》、肖一山的《清代通史》;解放以後有《清史簡述》、《明清史》、《清史簡編》、《簡明清史》等。全國解放以後,由中國史學會主編的大型資料書《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收集了公元1840年以後明清的曆史資料十一部六十九冊,可供研究晚清曆史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