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主撰《新唐書》,在當時來說有一定的優越條件:一是資料來源比較豐富。如趙翼所說:“《唐書》當五代亂離、載籍無稽之際、掇拾補葺,其事較難。至宋時,文治大興,殘編故冊,次第出現。觀《新唐書·文藝誌》所載唐代史事,無慮數十百種,皆五代修唐書時所未嚐見者,據以參考,自得精詳。又宋初績學之士,各據所見,別有撰述,如孫甫著《唐史記》七十五卷,……又趙瞻著《唐春秋》五十卷,趙鄰幾追補唐實錄會昌以來日曆二十六卷,陳彭年著《唐紀》四十卷。諸人皆博聞勤采,勒成一書,必多精核”。這些,都為《新唐書》的編撰提供了豐富的史料。二是《新唐書》的編撰班子力量較強。歐陽修、宋祁學識淵博,在當時負有盛名。宋祁是安陸即今湖北安陸縣人,天聖進士,曾官龍圖閣學士、史館修撰,修成《新唐書》以後,進工部尚書,拜翰林學士承旨,與歐陽修一樣,是我國古代的文學家和史學家。宋祁對《新唐書》的貢獻很大,據《宋史·宋祁傳》所載,遠在仁宗景祐之前,宋祁就接受修唐史的任務,從景祐到嘉祐五年,計二十餘年之久。皇祐年間,仁宗曾派人向宋祁催索書稿,大概覺得宋祁無力完成全書,所以至和元年,才加派歐陽修參與編修,歐陽修從至和元年即公元1054年接受任務到嘉祐五年即公元1060年《新唐書》成,隻有七年時間。劉羲叟、呂夏卿、宋敏求、範鎮、王疇也都各有專長。全書由宰相曾公亮監修,歐陽修主撰紀、表、誌,宋祁主撰列傳,劉羲叟等人各據專長分別撰誌修表,又由歐陽修予以刪定。這些都是《新唐書》修成的有利條件。
《新唐書》有本紀十卷,誌五十卷,表十五卷,列傳一百五十卷,合計二百二十五卷,記敘了上起唐高祖武德元年即公元618年,下至哀帝天祐四年即公元907年的包括整個唐代二百九十年的曆史。《舊唐書》本紀約有三十萬字,而《新唐書》的本紀隻有十萬字。個別帝紀刪減更為厲害,如《哀宗紀》在《舊唐書》有一萬多字,而《新唐書》隻在千字上下。本紀的大量刪節,雖然內容更加簡明,但也刪去了許多可貴的史料。從這一點上來說,《新唐書》的“簡”還不如《舊唐書》的“繁”。當然,《新唐書》的本紀也有不少增加的地方,如《則天皇後紀》。從總的分量看,《新唐書》比《舊唐書》多出五分之一,新增內容不少,如嗣聖元年十月至十一月,有關徐敬業克潤州及最後為部將所殺以及垂拱三年有關十個月的史事的記載都是新增加的。
《新唐書》對誌下了功夫,可以說質量在《舊唐書》之上。《食貨誌》有關授田情況和租庸調的記載十分豐富。《地理誌》有書七卷,有關唐代地理沿革、軍府設置、物產分布材料為《舊唐書》未見。關於各道疆域以唐代全盛時期的開元年間十五道為依據,戶口以天寶年間為標準,州郡建製沿革以天祐年間為主,處理是得體的。同時,把各州縣的溝渠、陂塘、池堰、運河、井泉都一一加以記載,是研究水利史的極好材料。《藝文誌》在《舊唐書·經籍誌》之外,增收了許多圖書,僅收唐人文集就由一百餘家增加到六百多家。《新唐書》還效法在前成書的《舊五代史》,增寫了《選舉誌》,記載了唐代的科舉製度。非但如此,《新唐書》還增加了以前各史沒有過的《儀衛誌》和《兵誌》,《兵誌》雖隻一卷但記載了唐代由府兵、騎而至方鎮之兵的軍製的廢置得失和治亂興亡,雖沒有能夠詳述軍事製度的演變,仍有“開創之功”,因為繼《新唐書》之後,許多史書都編寫了《兵誌》。
《新唐書》繼承《史記》、《漢書》的傳統,增加了“表”的內容。計《宰相表》三卷,《方鎮表》六卷,《宗室世係表》一卷,《宰相世係表》五卷,共十五卷,其中有的卷又分子卷,實際有二十二卷。表中所列史事雖有個別錯漏,但總的看來,眉目清楚,開卷了然,查閱方便。
《新唐書》有列傳一百五十卷,與《舊唐書》相同。但在內容方麵,《新唐書》刪《舊唐書》六十一卷,增加三百三十一傳。宋祁主撰列傳,因他讚成韓愈排斥佛教,所以在《方使傳》中刪去了玄奘、神秀、一行等僧人傳,未免不妥。列傳在《舊唐書》的基礎上,新增加了《卓行傳》、《奸臣傳》、《叛臣傳》、《逆臣傳》等新目,在類目的編排上也改變了以往的“紀次無法”的作法,重新調整了次第,把《忠義傳》從《舊唐書》的第五改為第一,其次是《卓行傳》、《孝友傳》、《隱逸傳》、《循吏傳》等,最後的三個類傳是《奸臣傳》、《叛臣傳》、《逆臣傳》,將李林甫、盧杞等列入《奸臣傳》,將仆固懷恩、李懷光等列入《叛臣傳》,將安祿山、黃巢等列入《逆臣傳》。在這裏,把農民領袖列入《逆臣傳》,作者的立場是顯而易見的。
《新唐書》麵世不久,吳縝就撰《新唐書糾謬》二十卷,指出四百六十條意見,指出其訛誤。這些意見雖然不是條條都對,但也有不少是切中其病的。吳縝以後,研究唐書的學者可說是代不乏人,尤其是以清代為盛。其中沈炳震之《新舊唐書合抄》二百六十卷,頗有名氣,但體例不一。王先謙之《新舊唐書合抄》二百六十卷惜未刊行。現存《新唐書》最早版本是成書時即雕刻傳世的“嘉祐本”,這個版本雖有殘缺,但已由後人用其他宋本補足。
對於《舊唐書》和《新唐書》,我們認為各有優長,都有存在的價值;都可以並行於世。《舊唐書》約一百九十萬字,《新唐書》約一百四十萬言,《新唐書》“文省於舊”,既是優點,也因刪去不少史料也是缺點。但就資料來源而論,《新唐書》遠比《舊唐書》豐富,加之《舊唐書》成書倉猝,所以《舊唐書》從整體上來看,謬誤較多。就文字表達而言,《新唐書》也勝過《舊唐書》。但列傳中由於宋祁刻意於文采,追求簡古,所以語義也多晦澀,不及紀誌通暢易懂。就體例而言,《新唐書》優於《舊唐書》之處在於誌表部分,且多有創新,頗受稱頌。但《舊唐書》有許多地方也是寫得很不錯的,毛澤東同誌曾經說過:“《舊唐書》比《新唐書》寫得好”,這也許是從保存較完整的原始史料方麵來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