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梁書》和《陳書》(3 / 3)

關於《陳書》,記事從武帝永定元年即公元557年陳霸先建立陳朝開始,到後主陳叔寶禎明三年即公元589年為隋所滅亡為止。由於陳朝是南朝的一個小朝廷,所統轄的地區僅是四川以下長江以南的地方,比宋、齊、梁朝都小,同時統治的時間也隻有三十三年,比南齊僅僅多九年時間。地域少,時間短,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麵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建樹,因而史書內容相應來說就更少些,隻有三十六卷書,是所有史書中的卷數最少的一部。中華書局出版的點校本,把它分裝成兩冊。由於姚思廉父子均為陳朝忠臣,特別是姚察更是得到朝廷寵信,被授以吏部尚書之顯要官職。因此受命撰修陳史時,他們也就多方為陳朝最高統治者隱惡揚善,回護溢美。姚思廉撰寫《陳書》,除憑借其父的書稿外,還采錄了當時顧野王、傅滓(zǎi載)以及陸瓊所寫的陳史。因為陳朝吏部尚書陸瓊著有《陳書》四十二卷,內容一直寫到宣帝陳頊時為止,顧野王和傅滓二人各有三卷書稿。《陳書》本紀六卷,有兩卷為姚察所撰,記陳朝五個皇帝的史事。高祖陳霸先內容較多,分為上下兩卷。陳霸先在奪取梁政權時,曾逼梁敬帝禪位於己,隨即又派劉師知將其殺害。這個過程在《陳書·武帝本紀》中完全沒有提及,《陳書·劉師知傳》中也沒有記載。這件事,姚氏父子是不會實錄的,但在《南史·劉師知傳》中卻生動地記載了這一事件。《南史·劉師知傳》說,陳霸先要殺害梁敬帝時,梁敬帝隻有十六歲。陳霸先要劉師知先把敬帝騙出宮來。敬帝出宮後發現有危險,圍著床一邊跑一邊說,“師知叛賣我,陳霸先要反了,我本是不要作天子的,為什麼要殺我呢?”劉師知抓住敬帝的衣服,讓自己的助手將敬帝殺死了。事後,劉師知向陳霸先報告說,“事已了”,陳霸先說,“你是忠於我的,以後不要再幹這種事了”,劉師知沒有回答。《陳書》對此之所以避而不載,乃是其要為陳朝統治者隱惡揚善。

《陳書》列傳三十卷,傳目與《梁書》大體相同。第一篇也是《皇後傳》,記有五個皇後,最後是後主貴妃張麗華傳。該傳末尾,有魏征的一篇評論,主要是敘說後主與張貴妃的種種行為,其目的在於說明後主受女色所寵而亡國,應當引為鑒戒。同時,魏征在《後主本紀》之末,也有長篇評論,雖有對各個皇帝的表現記敘,但重點還在於評說後主陳叔寶,說他“生深宮之中,長婦人之手,既屬邦國殄瘁,不知稼穡艱難”,結論是說後主隻知貪圖女色享樂,是自取滅亡。魏征的評論是接近曆史真實切中時弊,振聾發聵的。但姚思廉在論讚後主即位時,卻說什麼“寔允天人之望”,亡國是“天意”所為,可見姚思廉之封建衛道士的立場。特別是列傳中記敘皇室諸王的篇幅甚多,且有不厭其煩之感。如世祖九王,高宗二十九王,後主十一王等,都是一個不漏,連篇累牘。這就使得《陳書》頗像帝王家譜了。列傳第二十一篇為《姚察傳》,姚思廉為父作傳,傳文達三千多字,極盡誇張溢美之能事。《陳書》類傳除《皇後傳》、《宗室傳》以外,還有《孝行傳》、《儒林傳》、《文學傳》等門類,但都沒有什麼特色。《陳書》無表無誌,誌的內容在《隋書》諸誌中可以找到。《陳書》保存下來的最早版本也是宋蜀大字本,中華書局1972年出版的點校本,讀來方便。